​橫琴民生:從“物理連接”到“化學反應”

讓融合發展紅利切實惠及琴澳居民
18/09/2025
2416
收藏
分享
讓融合發展紅利切實惠及琴澳居民
讓融合發展紅利切實惠及琴澳居民
讓融合發展紅利切實惠及琴澳居民
讓融合發展紅利切實惠及琴澳居民

時光荏苒,春華秋實,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迎來成立四周年時間節點。這片承載著“一國兩制”實踐新使命的熱土,正以“規則銜接”為筆,以“民生福祉”為墨,在琴澳融合的畫卷上寫下生動注腳。

從澳門青年逐夢橫琴,到跨境學生穿梭雙城;從澳門居民享受“家門口”的醫療社保服務,到琴澳居民共賞文化盛事的歡聲笑語,每一項舉措、每一個故事,都見證著琴澳一體化從“物理連接”走向“化學反應”的深刻轉變。

從實習到就業創業全鏈條服務

打通澳門青年發展“快車道”

為鼓勵更多澳門青年融入灣區,近年來,合作區民生事務局支援澳門青年發展從“基礎保障”升級為“提質增效”,以“從實習到就業創業”的全鏈條服務,回答澳門青年“為什麼來、怎麼來、來做什麼”的關切問題。

今年暑期,參與“2025澳門青年實習計畫”的61名澳門青年抵達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委會辦公大樓,正式“入職”合作區執委會九個工作機構,帶著探究、好奇與追問,開啟了為期兩個月的實習體驗。來自浙江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的楊文祺在合作區金融發展局實習,系統學習活動策劃流程、接觸金融創新實踐,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橫琴天沐河2025盛夏音樂會上粵港澳三地歌手與樂隊輪番登場。(深合區民生事務局供圖)

工作之余,楊文祺在橫琴的生活同樣精彩。在天沐河畔聽音樂,在匹克球場揮汗如雨,如今對他來說,“橫琴”不再是單純的名字,而是一張張生動的生活圖景,這裡的一切,正通過日常點滴融入澳門青年的認知。

從“感知”到“紮根”,需要實實在在的政策支撐和貼心服務。2024年12月31日,合作區正式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支持澳門青年就業暫行辦法》,以多項補貼激勵澳門青年來琴就業。在招聘端,截至2025年7月已組織234家合作區企業參與10場招聘會,提供職位空缺超4100個,並專門打造“澳門居民招聘專區”,集中發佈面向澳門青年的崗位資訊。

合作區民生事務局還積極開展職業規劃與就業輔導,舉辦“橫琴·菁彩說”琴澳青年主題交流活動及線上“琴澳居民招聘專區”,通過職業技能培訓及競賽持續夯實人才基礎,連續四年舉辦“深合杯”職業技能競賽,推進“一賽多地”“一賽多證、結果互認”等創新舉措,推動成立“珠澳琴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聯盟”,並在合作區建成“世界技能大賽澳門綜合培訓基地”,為青年成才之路提供更多支撐。

合作區以政策措施為牽引,鼓勵澳門青年在合作區創新創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關於促進澳門青年創新創業的辦法》的實施,從場地租金、創業獎勵、配套資助等方面加大對澳門青年創業企業的扶持力度。截至2025年7月,合作區已認定8家澳門青創基地、200家澳門青創企業,累計新增港澳項目662個,澳門項目596個。

教育擴容、醫療協同、社保提升

推動民生合作邁向更高水準

清晨,在橫琴“澳門新街坊”居住的居民溫女士步行5分鐘將孩子送進濠江中學附屬橫琴學校;上午,黃先生走進澳門新街坊衛生站取走幾支慣用的澳門眼藥水;傍晚,劉阿姨走進澳門新街坊長者服務中心跟姐妹們一起跳“拍手操”……四載民生耕耘,一項項惠民舉措落地生根,讓“琴澳一體化”不僅停留在藍圖裡,更走進尋常百姓的生活中。

跨境就學的“安全加速度”,是推進琴澳融合的貼心實踐。9月1日,首輛琴澳跨境學生專車以“隨車查驗、免下車通關”便捷新通關模式通過橫琴口岸。目前專車處於試運營階段,設多條路線,覆蓋澳門27所學校。

於2025年7月落成的橫琴首都師範大學子期實驗中學新校址。(曾遙攝)

教育資源的“擴容鍵”,正持續按下升級檔。2025年,合作區民生事務局支援濠江中學附屬橫琴學校擴大規模,在初設8個班級的基礎上,新增幼稚園、小學班級12個,提供學位約420個;啟用橫琴頌琴幼稚園、橫琴子期中學新校址,為琴澳學子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累計締結港澳姊妹學校34對,搭建師生多元化發展的平臺。

資料顯示,合作區成立以來,在讀學生增加4038人,增長78.1%;截至2025年9月,在合作區就讀的澳門學生達836人,同比2021年增長519%。

與此同時,高等教育領域工作也持續推進,合作區加快建設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以澳門大學為先行試點,啟動澳門大學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校區建設,預計2028年投入運作。

在醫療方面,合作區民生事務局持續構建琴澳跨境醫療衛生融合新格局,逐步構建服務標準、專案設置與管理機制趨同澳門,琴澳兩地跨境醫療服務實現醫療機構直聯模式。合作區成立以來,截至2025年7月,澳門居民在合作區公立醫療機構就診44947人次。《澳門特別行政區醫療人員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業管理規定》政策實施效果良好,截至2025年7月,共183名澳門醫療人員在合作區完成執業註冊。

在社會保障方面,拓展粵澳社保服務合作範圍,持續深化“粵澳社保一窗通”建設,澳門居民可辦理廣東76項社保服務和澳門28項社保服務。深化琴澳合作提升養老服務,推進國家級“廣東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琴澳融合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標準化試點”專案,並在橫琴全島實施推廣

澳門醫生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橫琴醫院坐診。(曾遙攝)

“國寶大展”做成“市民福利”

舉辦文體活動提升居民幸福感

2025年2月2日至4月24日,“古蜀瑰寶——三星堆與金沙”文物特展共吸引超30萬人次打卡。合作區將“文物大展”做成了“市民福利”。前來觀展的市民喬女士感慨道:“沒想到這麼高規格的三星堆展能走進橫琴,免費開放,品質還這麼高,期待引進更多這類展覽!”

“古蜀瑰寶——三星堆與金沙”文物特展。(深合區民生事務局供圖)

恰逢合作區成立四周年,為展現四年來的發展成就與民生溫度,合作區民生事務局以橫琴文化藝術中心為陣地,于金秋九月精心策劃一系列文化盛事。從“豐子愷藝術展”的筆墨溫情,到“我們的新家園”群眾文藝演出的昂揚風貌;從“葡風琴韻嘉年華”的多元交融,到“2025橫琴藝術薈”與“橫琴莫札特國際青少年音樂周”的藝術新聲……一場場文化活動接連登場,構成了豐富立體的文化供給矩陣。

近年來,合作區文體事業的蓬勃發展,並非偶然,而是源於系統性地謀劃與精准施策。合作區民生事務局聚焦提升城市吸引力與居民幸福感,探索並形成了三大行之有效的路徑:

以國寶展覽提升城市影響力。“古蜀瑰寶——三星堆與金沙”文物特展、“愛與和平——豐子愷藝術展”等為代表的優質展覽接連舉辦,依託高規格文物與藝術資源,提升合作區文化品位。

以品牌活動提升城市形象。“澳門·橫琴藝墟”“天沐河盛夏音樂會”等品牌活動持續出圈,形成了琴澳居民跨城休閒新習慣。

以國際資源增強文化活力。“VAC電音節”“橫琴莫札特國際青少年音樂周”“中國國際馬戲節”等高規格活動成功舉辦,國際演藝資源加速彙聚,持續提升著橫琴的國際化文化氛圍。

文化體育活動遍地生花,背後離不開政策支撐與設施升級。

合作區民生事務局於2024年先後出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體育事業發展扶持辦法》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文化事業發展扶持辦法》,通過資金支援激發市場活力。目前已有42個文化類專案、52個體育類專案納入扶持計畫;啟動文化體育綜合體項目研究,並完成橫琴社區體育公園一期改造。

合作區正以承辦“十五運會” 為契機,推動城市能級再提升。合作區積極推進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網球賽事相關籌備工作,推進橫琴國際網球中心改造及配套建設;同時積極配合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公路自行車專案,做好橫琴段保障工作,以賽事為契機推動城市環境優化和知名度提升,實現“以賽興城、以賽促發展”的綜合成效。

站在新起點,合作區民生事務局將進一步整合資源,為琴澳居民提供更堅實的保障、搭建更廣闊的發展舞臺、繪就更多彩的生活圖景,讓“桃花源裡可耕田”願景在民生實踐中落地生根,不斷推動琴澳民生融合邁向更高水準。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