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區成立四年:

琴澳融合共築桃源新夢
18/09/2025
1524
收藏
分享
琴澳融合共築桃源新夢

2021年9月17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正式揭牌,標誌著這片國家戰略加持的熱土,進入全面實施、加快推進的新階段。四年來,合作區始終以「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為使命,以「琴澳一體化」為路徑,在制度創新、產業協同、民生融合等領域持續突破,逐步構建起與澳門深度融合、與國際接軌的發展新格局。合作區正在成為琴澳居民的新「桃花源」。(深合區執委會圖片)

今年以來,合作區進一步聚焦「四新」產業中與澳門關聯度高的細分領域,推出「招大引優、育苗培優」雙輪驅動計劃,瞄準鏈主企業和細分賽道精準發力。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四新」產業增加值佔合作區GDP比重已達66.8%,成為經濟穩增長的「壓艙石」。

打造澳門居民融灣「第一站」

如今,在合作區生活越來越便捷,無不得益於不斷完善的服務配套。澳門投資者通過商事登記「跨境通辦、一地兩註」機制實現「足不出澳」就地便捷辦理合作區商事登記;澳門藥,橫琴用,「澳門新街坊」衛生站上架首批 296 種澳門藥品,已為澳門居民提供服務4132人次;橫琴供電服務上線「三語四體」服務平台,提供澳門錢包MPay等支付渠道,讓澳門客戶用電業務「一次、一地搞定」,感受「無差別體驗」。

教育配套也日益完善,2025年秋季合作區16 所學校在讀學生超9000人,其中澳門學生超800 人,同比增長超6成。

民生融合從「便利」走向「歸屬」,合作區這座「新桃花源」更具吸引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澳門人來到這裡,開啟新的生活和發展篇章。

「兩制」優勢轉化為制度紅利

粵港澳大灣區,「一國兩制三法域」是特點,更是機遇。以往,港澳專業人士進入內地執業需重新考取資質。然而,隨著合作區建設提速,港澳人士來內地跨境執業的全新探索多點開花。

截至今年7月已有1,669名港澳專業人士在合作區跨境執業。在這背後,是合作區加快出台澳門醫療人員跨境執業、藥學技術人員跨境執業、合作區商事調解條例等3部法規,修訂港澳建築領域、港澳旅遊人士執業2部法規的探索,也為澳門專業人士跨境執業搭建了發展橋樑。

如今,合作區已經形成了具有琴澳特色的規則銜接工作指引,提出12類規則銜接路徑,走出一條「國家部委支持+粵澳層面指導+合作區落實」的規則銜接路子。

四年時間,「 保稅+ 」創新模式在合作區持續深化,以琴澳一體化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建設。截至今年9月1日,合作區內海關備案企業2245家, 107家企事業單位獲得免稅主體資格。今年以來,合作區內海關備案企業進出口值超300億元。

從探索到深化,合作區建設正不斷邁出實質性步伐。隨著更多創新舉措落地,「澳門+橫琴」的特殊化學反應將進一步釋放,為灣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站在四周年的新起點,合作區將進一步釋出制度紅利,擴大民生融合覆蓋面,激發市場主體參與深度,真正實現「澳門所需」「灣區所向」與「橫琴所能」的有機統一。唯有如此,琴澳和鳴的樂章才能奏響更恢弘的灣區新聲。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