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載砥礪 “電”亮琴澳

南方電網廣東珠海供電局以“三維聯通”賦能合作區融合發展
18/09/2025
2462
收藏
分享
南方電網廣東珠海供電局以“三維聯通”賦能合作區融合發展
南方電網廣東珠海供電局以“三維聯通”賦能合作區融合發展
南方電網廣東珠海供電局以“三維聯通”賦能合作區融合發展
南方電網廣東珠海供電局以“三維聯通”賦能合作區融合發展
南方電網廣東珠海供電局以“三維聯通”賦能合作區融合發展
南方電網廣東珠海供電局以“三維聯通”賦能合作區融合發展
南方電網廣東珠海供電局以“三維聯通”賦能合作區融合發展

2021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正式成立。經過四年耕耘,這片承載粵澳融合使命的熱土歷經蛻變,蓬勃發展。能源,是合作區穩健發展的“生命線”,南方電網廣東珠海供電局則是這條“生命線”的堅定守護者與賦能者。立足合作區獨特定位,該局以創新驅動電力建設進階,通過基礎設施“硬聯通”夯實根基、規則機制“軟聯通”打破壁壘,最終實現琴澳居民生活、產業發展的“心聯通”,為合作區建設與粵澳融合提供有力的電力支撐。

南方電網廣東珠海橫琴供電局工作人員在十五運會保供電期間,對場館每一處電力設備和線路開展“拉網式”的深度排查,為“保電一張圖”的繪製奠定基礎。(圖源:南方電網廣東珠海供電局)

設施“硬聯通” 打造新型電力系統新標杆

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發展藍圖中,能源基礎設施的“硬聯通”始終是關鍵支撐。珠海供電局緊扣合作區發展規劃,不僅創新建成全國首個全域220千伏直降20千伏供電模式的堅強電網,更依託南方電網公司自主研發的“電鴻”物聯作業系統,實現高可靠供電保障,為合作區“四新”產業發展與琴澳民生福祉築牢能源根基。

電網強“筋骨” “電鴻”賦智慧

電網是城市能源供應的“生命線”,橫琴電網建設從啟動之初便瞄定“世界頂尖”標準。珠海供電局創新採用“全電纜+戶內化”建設模式,應用全國首創的20千伏“雙鏈環”配電網接線技術,通過電纜化、開關自動化、光纖通信、站房智慧化“四個全覆蓋”,建成南方電網首個全區域多層級自愈的高可靠保障示範區。

這一突破性的電網架構,徹底打破了傳統供電模式的局限。全域應用220千伏電壓直降20千伏,大幅提升供電效率;“雙鏈環”供電接線模式應用,可實現故障的快速隔離與自愈,以高可靠性的供電,為合作區琴澳企業穩定生產、琴澳居民安心生活以及合作區重大活動順利舉辦提供了堅實保障。

如果說堅強網架是“筋骨”,那麼“電鴻”物聯作業系統便是賦予其“智慧大腦”的核心。作為南方電網公司自主研發的行業首款電力物聯作業系統,“電鴻”打破了長期以來不同電力設備之間的互聯壁壘,實現設備“隨插即用”、海量資料互聯互通的關鍵突破。

2024年10月,橫琴完成核心裝備和區域低壓“電鴻化”改造,成為南方電網三大“電鴻”全域綜合示範區之一。改造後的電網如同裝上“感知器官”,原本不具備通信功能的電力設備,通過“電鴻”系統接入統一物聯底座後,可即時上傳運行資料,實現電力系統“可觀、可測”。這種“觸覺”的延伸,不僅讓電網運維更高效精准,更為後續數位化應用拓展了空間。

2025年6月30日,全國首個基於混頻調製技術的緊湊化經濟型多端柔性交流配電互聯工程,在廣東橫琴正式投產。(圖源:南方電網廣東珠海供電局)

場景化落地 “電鴻”顯實效

自落地橫琴以來,“電鴻”物聯作業系統已在迎峰度夏、重大賽事保供電等關鍵場景中深度應用,成為電網運維與保障的“得力助手”,用技術實力解決實際問題。

今年迎峰度夏期間,橫琴用電負荷持續攀升,低壓台區運維壓力陡增。紅旗村一家火鍋店籌備開業申請用電報裝時,運維人員通過“電鴻”低壓智慧開關捕捉的資料,敏銳預判使用者接入後可能引發分支線路重超載的問題。依託資料支撐,供電局迅速開展低壓負載切割轉移工作,提前化解風險隱患,確保周邊居民與商戶用電不受影響。

2025年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期間,橫琴作為網球賽事舉辦地,對供電可靠性提出“萬無一失”的要求。為築牢可靠供電防線,珠海橫琴供電局全面部署“電鴻”物聯作業系統,以十五運會保供電系統為載體,創新構建“保供電一張圖”功能,將監控與分析觸角直接延伸至電網最末端設備與使用者側,實現保供電場景“全域可視、全域可控”。

“通過‘保電一張圖’,能即時查看每個節點的電流、負載率、設備溫度等核心資料,精准掌握所有保供電設備與電場所的運行狀態。”珠海橫琴供電局生產計畫部配網自動化專責夏子鵬介紹,這張“圖”為賽事保供電提供了科學決策的資料支撐,讓指揮更高效、調度更精准,助力賽事用電“零故障”。

從堅強網架的“硬聯通”到“電鴻”物聯作業系統的“智賦能”,珠海供電局在橫琴的電網建設實踐,不僅成為了國內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標杆,更以技術創新為合作區長遠發展提供可持續的能源解決方案。隨著“電鴻”技術持續反覆運算推廣,橫琴電網將向更智慧、更可靠、更高效的方向邁進。

南方電網廣東珠海橫琴供電局工作人員正在十五運會網球賽事場館部署部署“電鴻”監測裝置,精准掌握所有保供電設備與電場所的運行狀態。(圖源:南方電網廣東珠海供電局)

規則“軟聯通” 科研創新點燃粵澳融合新引擎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向縱深推進的關鍵階段,合作區正以規則機制“軟聯通”為突破口,通過供用電規則創新銜接、能源科研機制深度對接等方式,打破區域發展壁壘,啟動粵澳協同發展的內生動力。

規則銜接破壁壘 打造琴澳融合“電力樣板”

電力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其規則銜接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區域融合效率。珠海橫琴供電局積極作為,全力支持合作區印發全國首個融合粵澳特色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供用電規則》,成為琴澳規則“軟聯通”的標誌性成果,為跨區域電力協同樹立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琴澳樣板”。

《新規》的核心價值,在於精准融合兩地電力監管的優秀做法,在供電設施安置地標準、電纜建設方式、電力服務前置、臨時活動管控等方面進行明確細化,實現兩地電力規則的有效銜接。它的落地,讓惠及企業、服務發展的實效變得唾手可及,“軟聯通”的紅利切實轉化為企業的獲得感。

《新規》明確,合作區辦理永久性正式用電手續的用戶原則上採用380/220伏電壓供電。這一調整,直接為企業省去高壓供電相關的設備投資與建設成本,大幅降低用電門檻。資料顯示,從2023年9月新規實施至2025年8月,合作區通過該規則投運新用電項目14項,累計為用戶平均每千伏安節省成本近千元,實實在在為企業“輕裝上陣”提供支持。

針對供電設施安置地防洪要求與地面地價昂貴之間的矛盾,《新規》創新性提出“供電設施設置在防洪高程以上,滿足建築一層及以上的,其對應面積可免計入地塊容積率”。這一突破性條款,不僅有效減輕企業投資壓力,更降低了供電設施的安全風險,同時提高了供電可靠性,成為“可複製、可推廣”的政策創新典範。

截至2025年8月,已有“澳門新街坊”中學、琴澳創新產業園一期和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等8個項目獲批電房免計容,面積超過近10000平方米。以琴澳創新產業園為例,珠海橫琴供電局結合《新規》為其量身定制“工業園區抄表到戶”供電模式。這一措施不僅降低企業用電成本,還有利於營造工業園區安全、可靠的供用電環境,實現“供電可靠、企業受益、園區發展”的多方共贏。

此外,為進一步優化辦電流程,珠海橫琴供電局打破傳統“用戶申請-供電審批-設施建設”流程,創新推出“見面辦成”用電報裝模式。通過與政數對接,提前獲取專案用能需求,供電企業先行投資將配套設施建設至變壓器低壓側。這項服務徹底實現從“客等電”到“電等客”的轉變,供電服務便捷性與使用者獲得感顯著提升。

“南方電網橫琴數字零碳島共用實驗室,助力澳人澳企澳校參與產學研用融通創新”。(圖源:南方電網廣東珠海供電局)

機制對接強協同 科研合作啟動創新動能

規則銜接是“軟聯通”的基礎,而機制對接則是“軟聯通”的深化。以能源科研合作為切入點,南方電網公司在合作區建成了全國首個粵港澳能源電力科研共用實驗室——橫琴數位零碳島共用實驗室,打造了粵澳科技資源整合、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的“超級平臺”,創造了“橫琴研發、灣區智造、澳門出品、全球應用”的能源合作新格局。

據介紹,共用實驗室依託南方電網科研創新優勢,彙聚29家粵港澳能源企業、高校、協會,線上共用62家能源實驗室、397位高水準專家、2億元創投基金等資源,線下配備數智物聯、智慧馭電、綠色低碳等實驗平臺。這一“線上資源分享、線下平臺支撐”的模式,吸引了一批澳企、澳校、澳人入駐,讓澳門的科研優勢與橫琴的產業空間實現精准對接。例如,共用實驗室助力澳門普強時代公司開展電力設備的聲紋故障分析與診斷,支援澳門太赫茲公司開展電力鴻蒙節能物聯網設備掛網試運行和市場拓展,讓能源科研創新成果惠及粵港澳全域。

人才是粵澳融合發展的核心要素。共用實驗室充分發揮平臺優勢,與澳門高校建立深度合作,構建“科研合作+人才培養”雙軌機制。一方面,與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攻關,在柔性直流配用電、積體電路、電源減碳化、電網數位化等領域開展技術研發。其中,聯合澳門大學開發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僅澳門大學園區每月就可節約電費100余萬元,實現“科研成果即產即效”。另一方面,實驗室成為澳門大學人才工作站、澳門科技大學長期實習夥伴,為區域能源事業發展儲備“後備力量”。

2025年6月30日,全國首個基於混頻調製技術的緊湊化經濟型多端柔性交流配電互聯工程在廣東橫琴正式投產。作為實驗室推動粵澳科研合作的最新成果,該工程實現區域內的20千伏配電線路之間互相調劑負荷功能,區域供電能力提升30%的同時,工程占地面積比傳統柔性互聯設備縮減了30%、工程造價減少40%,為破解城市高負荷密集區配網面臨的供電走廊緊缺、電網容量提升受限等難題,樹立了新型配電系統建設的技術標杆。

據瞭解,該工程將作用於橫琴中醫藥產業園區、科學城片區和綜合能源站區域。“這一技術不僅能為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構建多元互聯生態,還能有效破解城市配電網各種複雜場景下供電難題。”參與專案的珠海澳大研究院劉盾盾總監稱,“項目在橫琴的成功落地,也讓我們對相同技術在澳門這樣的高負荷密度城市電網中應用更有信心。”

“實驗成果由粵澳合作研發,具有很強的創新性和推廣價值。”橫琴數字零碳島共用實驗室智慧馭電平臺負責人陳勇表示,未來,將進一步發揮共用實驗室融合創新平臺作用,推動更多能源電力技術實現“橫琴研發、灣區製造、澳門出品、全球應用”,讓粵澳協同創新的成果惠及更多區域。

琴澳居民“心聯通” 架起民生“便民橋”

搭建溝通橋樑、優化業務辦理、提升充電服務品質……在琴澳一體化發展的進程中,供電服務是連接兩地民生的溫暖紐帶。珠海橫琴供電局緊扣琴澳居民實際需求,創新推出一系列高品質供電服務舉措,全方位推動琴澳居民“心聯通”,為琴澳一體化發展貢獻重要力量。

南方電網廣東珠海橫琴供電局與澳門電力公司合作首創電力“琴澳辦”服務模式,讓澳門客戶用電業務“一次搞定、一地搞定”。(圖源:南方電網廣東珠海供電局)

首創“濠友會” 構建多元協同服務圈

為更好地傾聽琴澳居民及企業的用電訴求,珠海橫琴供電局借鑒澳門電力客戶諮詢委員會的成熟經驗,創新性地組建了橫琴電力“濠友會”,打造出一個供電服務交流與合作的平臺,讓供電服務更貼近使用者、更接地氣。

自電力“濠友會”成立以來,珠海橫琴供電局充分發揮其橋樑紐帶作用,聯合澳門社團、合作區社區、橫琴反詐中心等組織和單位,圍繞琴澳居民實際需求開展如暖心入戶用電安全檢查、電費反詐問答等20多場客戶互動活動,累計服務近3000人次,真正將用電安全知識和優質服務送到了琴澳居民身邊。

電力“濠友會”客戶代表曾提出“優化充電設施佈局”的建議。珠海橫琴供電局高度重視,第一時間調研青年創業谷充電站的實際使用情況,合理調整國標與歐標充電樁數量,精准匹配不同用戶需求。同時,新投運珠海橫琴跨境電商產業園公共充電站,有效解決了合作區東北區域缺少南網充電站布點的問題。高效的回應與落實,贏得了客戶代表的高度認可,也讓“濠友會”的“民意直通車”作用愈發凸顯。

依託電力“濠友會”平臺,南方電網廣東珠海橫琴供電局聯合澳門社團、合作區社區等組織和單位,開展形式多樣的客戶互動活動,真正將用電安全知識和優質服務送到了琴澳居民身邊。(圖源:南方電網廣東珠海供電局)

首創電力“琴澳辦” 用電業務“一站搞定”

針對合作區澳門客戶在橫琴辦理琴澳用電業務可能面臨的流程繁瑣、多地奔波等問題,珠海橫琴供電局與澳門電力公司合作首創電力“琴澳辦”服務模式,線下制定“受理-傳遞-閉環”的工作流程,實現互相收資;線上依託“南網線上”APP打造“琴澳辦”服務專區模組,從電費繳納、帳單查詢到新裝申請、用電變更等全業務連結“澳電CEM”和澳電網上服務頁面,實現高效線上辦理,真正實現“資料多跑路,客戶少跑腿”。

據統計,“琴澳辦”服務從2024年12月上線以來,完成用電業務諮詢及辦理累計26宗。這一高效、便捷的服務模式,進一步拉近了琴澳之間的用電服務距離,讓澳門居民在橫琴辦事更省心、更舒心。

南方電網廣東珠海橫琴供電局通過提高充電網站布點數量和擴大充電網站覆蓋範圍,進一步優化完善充電服務網路,滿足港澳車輛北上充電需求。(圖源:南方電網廣東珠海供電局)

升級充電服務 保障港澳車輛“北上無憂”

隨著琴澳交通往來日益密切,2025年上半年,港澳單牌車入境數量大幅增長,歐標充電樁的需求也隨之激增。為了全力滿足港澳車輛北上充電需求,珠海橫琴供電局通過新建或替換充電樁等方式,持續升級充電服務網路。

從布點數量到覆蓋範圍,充電網路不斷完善。2024年初,合作區僅有4個充電站、9台歐標充電樁;截至2025年8月,已拓展至14個充電站、37台歐標充電樁,同時新增投運南方電網現代供電服務體驗中心充電站和橫琴跨境電商產業園公共充電站,進一步織密充電服務網。

在充電量方面,2025年1-8月公共充電樁充電量達600萬度電,同比增長39%。其中,歐標充電量突破24萬度電,同比增長近3倍,切實解決了港澳車主“充電難”的後顧之憂。

從電力“濠友會”搭建溝通橋樑,到“琴澳辦”簡化業務流程,再到織密充電服務“保障網”,珠海橫琴供電局以一系列創新務實的高品質供電服務,持續提升琴澳居民的用電幸福感和滿意度。這座以“電”搭建的便民橋,不僅連通了兩地的生活服務,更拉近了琴澳居民的心,為琴澳一體化高品質發展注入了溫暖而強勁的民生動力。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