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鏡湖醫院慈善會,除了孫中山,也有一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服務慈善會長達55年的柯麟醫生。柯麟醫生,廣東海豐縣人,1901年10月9日出生,中國共產黨員。1916年秋考入海豐中學,在學期間參加追求民主自由的活動。
1921年中學畢業後,柯麟以優異成績考進廣東公醫醫科大學,1931年起柯麟醫生在香港行醫並開設「南華藥房」,及從事社會活動。有資料顯示,柯麟醫生雖定居香港,除在香港行醫之外,柯麟醫生聯同留日名醫黃鼎臣、陳炎冰醫師,在澳門營地大街82號開設「南華醫社」,於1933年開始不定期來澳門行醫、從事爭取社會進步的活動。
1935年9月柯麟醫生舉家從香港遷居澳門,1936年10月11日起,應鏡湖慈善會邀請,擔任鏡湖醫院護士學校義務教師,隨後擔任鏡湖醫院義務醫生。1943年起擔任鏡湖慈善會值理,1945年任值理會副主席。期間,他組織鏡湖醫院西醫顧問團,支持鏡湖醫院和鏡湖護士學校發展,為醫院、護士學校的科學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抗日戰爭期間,支持、促進鏡湖和澳門的戰時後方工作﹔向澳葡當局據理力爭、取得華人醫生手術權﹔崇尚醫德醫風,倡導弘揚孫中山先生博愛精神,對鏡湖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新中國成立後,柯麟醫生更是對鏡湖的運作與發展給予多方面的指導和支持。1950年起擔任鏡湖慈善會副主席兼任鏡湖醫院院長,其後服務長達55 年,其中擔任院長職務也達38年,他為鏡湖醫院的發展嘔心瀝血,無私奉獻,風範永存。
(本文部分內容引自吳志良、湯開建、金國平所著之《澳門編年史》第五卷,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以及廖澤雲主編之《鏡湖春秋文物集Ⅱ》,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2011)
鏡湖醫院柯麟院長畫像。(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提供,摘自「澳門記憶」文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