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股財報季本周正式展開,光刻機巨頭阿斯麥控股公司(ASML)成為全球焦點。這家荷蘭半導體設備製造商的股價在短短一個多月內暴漲近五成,市場普遍押注人工智能(AI)基礎設施建設熱潮將帶動晶片製造商如台積電(TSMC)大幅擴充三奈米及以下製程產能,進而推升光刻機訂單。不過,這場AI熱潮帶來的「盈利測試」即將上演——阿斯麥將於週三公布季度業績,投資者正密切關注其2026年展望能否勝過7月的指引。
自2025年初以來,阿斯麥美股ADR累計上漲約45%,其中9月以來飆升超過40%,目前在美股徘徊於984美元、歐股約840歐元。受惠於新一代 High-NA EUV光刻機 進入量產階段,以及與歐洲AI新創 Mistral AI 的投資合作,該股錄得二十年來最佳單月表現,重奪「歐洲市值最高上市公司」寶座。
近兩個月內,至少四家華爾街機構上調阿斯麥評級與目標價,主要理由包括其核心客戶 英特爾(Intel Corp.) 與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 業績復甦、AI需求強勁等因素。
AI訂單傳導成焦點
在AI熱潮推動半導體板塊持續走強的背景下,市場的焦點是阿斯麥能否釋出更強勁的2026年成長預期。Centive Global Equity Fund 投資經理Reinder Wietsma指出:「投資者希望看到,來自台積電、三星等晶片廠為高性能AI晶片擴產的資本開支,是否已傳導到阿斯麥的訂單簿。」
阿斯麥是全球唯一能生產先進AI晶片所需 EUV光刻機 的供應商。今年7月,公司曾因全球貿易摩擦不確定性而拒絕上調2026年目標,導致股價當日暴跌11%。此後,美歐達成協議,將半導體設備排除在關稅清單之外,加上AI基建投資浪潮持續升溫,阿斯麥股價迅速反彈。
中美貿易戰升級成潛在威脅
儘管AI需求強勁,中美貿易緊張再度升級仍是阿斯麥的重大風險。該公司高度依賴中國供應的稀土材料,而特朗普政府近期擴大制裁清單至部分中國企業子公司,可能限制阿斯麥向中國出口成熟製程光刻機。若出口受限,將影響其在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銷售。
此外,部分分析師認為,中國晶片廠過去幾年已大量囤積設備,未來支出恐趨保守,也可能削弱阿斯麥的訂單動能。
兩大客戶助陣:英特爾與三星轉強
阿斯麥近期的上漲動能,也源自其兩大客戶的復蘇跡象。英特爾獲得來自英偉達(NVIDIA)與美國政府的重大投資,計劃擴大晶圓代工及AI運算能力。其結合x86 CPU與NVIDIA GPU的產品組合,料將帶動晶片製造需求。
三星電子 在德州興建大型晶片廠,預計為 特斯拉(Tesla) 代工AI與FSD自動駕駛晶片;同時,其先進記憶體晶片已獲批可供英偉達 Blackwell旗艦AI伺服器 使用。若三星能進一步拿下下一代 HBM4高頻寬記憶體 訂單,將成為阿斯麥明年訂單爆發的關鍵催化。
不過,巴克萊銀行(Barclays)分析師Simon Coles提醒,目前這些利好可能尚未完全反映在第三季的訂單中。他預期英特爾已鎖定所需EUV設備,而三星短期內對阿斯麥貢獻仍有限。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