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 11 月,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將街道化為全球矚目的賽道。這項盛事不僅是速度的展示,更揭示了賽車運動背後龐大的產業鏈。從車輛的設計研發、精密工程、到物流及商業營運,賽車產業的集聚現象是區域經濟的經典範例,深刻地塑造著全球經濟格局。
賽車產業的高度集聚,以英國的「賽車谷」(Motorsport Valley)最為典型。目前,全球 10 支一級方程式(F1)車隊中,有 6 支總部設於英格蘭中南部約 1,000 平方公里的區域內。此集群匯聚了頂尖供應商、工程師與研發機構,形成高效的產業網絡。即使是計劃於 2026 年加入的凱迪拉克(Cadillac)車隊,除美國總部外,亦將在賽車谷內設立歐洲中心,進一步強化此集聚效應。類似地,美國 NASCAR 車隊集中在北卡羅來納州的夏洛特,IndyCar 則聚集於印第安納波利斯,這些區域因歷史賽事和基礎設施,成為產業的首選之地。
產業集聚不僅強化了供應鏈,更是吸引人才的巨大磁場,形成知識積累的良性循環。現任哈斯(Hass)車隊領隊小松禮雄是一例證。小松年青時深知在英國獲取 F1 工作的機會遠大於日本,故高中畢業後即赴英求學。他在英國的工程教育與實務經驗,讓他逐步從工程師晉升至車隊領袖。賽車谷的專業環境與網絡,吸引全球人才蜂擁而至,從而鞏固了其全球競爭優勢。
賽車谷的演化完美展現了區域經濟學中的「路徑依賴」機制,即初始條件與歷史事件鎖定了發展軌跡,並不斷自我強化優勢。「賽車谷」起源於 20 世紀中葉英國深厚的賽車傳統、工程人才與銀石(Silverstone)賽道。密集的垂直分工供應鏈在此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創造了相互依賴,減少了交易成本,並促進快速創新。
這種「路徑依賴」現象絕非賽車業獨有。美國矽谷起源於 20 世紀 50 年代的半導體研發與史丹福大學的創業文化,早期軍事投資與人才匯聚鎖定了其創新之路,現已演變為全球科技中心。好萊塢電影產業的集聚亦源自早期的氣候優勢與工作室建立。這些全球產業格局顯示,產業的地理分布往往是歷史偶然、初始優勢與持續自我強化的產物。這提醒我們,地理位置與歷史傳承,往往比單純的生產成本更能決定一個產業的長期發展軌跡。

澳門城市大學金融學院講師 澳門區域經濟研究會副理事長 蘇正偉
 
            















 
                                     
                                     
                                     
                                     
                                     
                                     
         
                             下載APP
 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