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兌美元創近一年新高

結售匯順差創三年紀錄
31/10/2025
13347
收藏
分享
結售匯順差創三年紀錄

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29日收盤報7.0991,為2024年11月以來最強水平。當天,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佈的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7.0843,較前一日下調13個基點,連續第三天下調並保持在7.09關口下方。這意味著兌換1美元所需人民幣減少,即人民幣中間價升值,顯示央行繼續引導人民幣走強。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29日創近一年新高。(網絡圖片)

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是外匯市場的重要風向標,由外匯交易中心在每日銀行間市場開盤前向主要做市商詢價形成。做市商綜合考慮前一日收盤價、外匯供求以及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化後報價,加權平均得出最終中間價。中間價不僅對市場匯率具有一定引導作用,也是央行調節人民幣匯率的重要政策工具。

10月28日人民幣兌美元官方收盤價為7.1006,翌日中間價7.0843較前一日收盤價升值266 個基點;與上週五(10月24日)收盤價相比,人民幣兌美元三日內累計升值約240點。10月29日開盤時,人民幣即期匯率報7.09附近,這是近一年以來首次在7.10下方開盤,反映市場對人民幣短期強勢的預期升溫。

多重因素推動人民幣走強

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幣近期升值由多重因素共同推動,其中內生利好因素更為顯著。外部環境方面,美元指數近兩周基本穩定在98 附近,並未出現明顯走弱,但市場對美聯儲年內降息的預期不斷增強,使美元前景承壓。

10月24日,美國勞工部下屬的勞動統計局(BLS)公佈數據顯示,9月CPI環比上升0.3%、同比上漲3%,均低於市場預期0.1個百分點,顯示通脹壓力趨緩。根據芝商所(CME)美聯儲觀察工具,市場預計美聯儲10月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高達97%,12月再降息的概率亦達95%。在此背景下,美元中長期或將承壓,為人民幣提供一定外部支撐。

與此同時,中國國內經濟回暖成為人民幣升值的核心內生動力。南華期貨在外匯周報中指出,三季度及9月經濟數據整體符合市場預期,雖然三季度GDP同比增速較上半年略有放緩,但上半年中國GDP增速已達5.3%,經濟基本面穩健。國內宏觀環境改善,加之人民幣中間價持續向升值方向引導,共同推動人民幣匯率企穩回升。

外匯需求結構變化

在外匯市場層面,結售匯數據印證了人民幣升值趨勢背後的實質支撐。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9月銀行結售匯順差達510億美元,較8月的146億美元大幅上升,創下2021年1月以來新高。這意味著銀行將企業、金融機構和居民手中的外幣兌換成人民幣的規模顯著高於將人民幣兌換成外幣的規模,顯示外匯市場「買入人民幣」的需求增強。

順差擴大也引發市場關注:此前因美元強勢而積累在企業與居民手中的外幣,是否正因人民幣回升預期而集中結匯?

對此,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在分析文章中指出,自2025年3月以來,儘管銀行結售匯連續錄得順差,但居民對外債權頭寸並未下降,反而繼續增加,意味著居民部門仍在增持外匯資產。與此同時,境內主要商業銀行在外匯市場中充當「蓄水池」角色,可通過自行拋售或購入外匯來調節市場流動性,平抑短期波動。這種市場化的流動性管理機制,有助於穩定人民幣匯率運行。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