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行業再迎並購重組大案。11月19日晚,中金公司、東興證券、信達證券同步發布停牌公告,三家同屬「匯金系」的券商確認正在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其中,中金將以換股吸收方式合併東興證券和信達證券。這一交易也被視為「匯金系」券商整合邁出的關鍵一步。
根據公告,由於此次重組涉及A+H兩地上市公司以及同時吸收兩家A股券商,結構複雜、流程繁多,三家公司股票將臨時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25個交易日。
此次交易的背景與今年國資佈局調整密不可分。隨著中國信達、東方資產及長城資產三大AMC的股權於今年6月整體划轉至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匯金系」在非銀金融領域的牌照版圖迅速擴張,東興、信達的實際控制人因此變更為中央匯金。若將原先的中金、中國銀河與申萬宏源計入,「匯金系」實際控股的券商已達到五家,外界關於其內部整合的預期不斷升溫。
市場原本更關注的是中金與中國銀河的合併可能性,兩家公司股價亦因多次傳出整合傳聞而出現波動。一位接近中金的人士向記者表示,最終選擇以「中金吸收兩家區域型券商」的方式推進整合,或許能提升效率,「強強聯合的磨合成本高,大吃小相對更容易推動。」
總資產將破萬億元
重組若順利落地,中金將躋身行業第四家總資產破萬億的上市券商。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中金、信達與東興的總資產規模分別為7,649.41億元(人民幣,下同)、1,282.51億元及1,163.91億元,總合計約1.01萬億元,僅略低於華泰證券的1.03萬億元。與中信證券(2.03萬億元)及國泰君安(約2萬億元)的行業第一梯隊相比仍有差距,但規模優勢已顯著增強。
資本實力方面,2025年三季度末中金歸母淨資產為1,155億元,加上信達及東興後將接近1,715億元,穩居行業前列。以2025年前三季度業績計算,中金實現營業收入207.6億元,同比增長約54%,歸母淨利潤65.7億元,同比大增130%,行業排名約第11位;若將東興及信達的業績合併,中金整體實力將提升至行業第六,僅次於廣發證券。
中金公司在公告中指出,合併後將顯著提升資本實力,實現客戶資源整合,並在競爭激烈的行業環境中進一步鞏固頭部券商地位。中金強調,本次合併將產生「規模效應 + 業務協同」的雙重增長驅動力。
從業務結構看,東興與信達更側重零售經紀及自營交易,兩家公司在福建、遼寧等區域深耕多年,截至2024年末分別擁有92家和104家分支機構。若與中金合併,三家公司合計營業部數量將躍居行業第三。
中金認為,其強項在於綜合投行、機構投資、跨境交易及財富管理等專業服務,與東興、信達在零售網絡與區域客戶上的優勢具有天然互補性,將有助於擴大客戶覆蓋範圍,並提升綜合服務能力。「為更廣泛客戶群體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被中金視為合併後的核心目標之一。
值得關注的是,整合後仍需面對監管關於「一參一控」的限制。三家券商分別擁有基金及期貨子公司:中金旗下有中金基金與中金期貨;東興旗下有東興基金;信達則擁有信達澳亞基金與信達期貨。未來相關資管及期貨牌照的整合將成為監管與市場下一階段關注的重點。
隨著中金啓動吸收合併東興與信達,「匯金系」券商大整合正式揭開帷幕。在行業競爭加劇和頭部集中度提升的大趨勢下,此次重組不僅將改變三家券商的業務版圖,也可能重塑證券行業現有格局。(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