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早定出臨時補救方案
22/01/2016
30324
收藏
分享
盡早定出臨時補救方案

灣仔口岸話停就停,肯定對本澳居民、旅客、船公司,以及內港一帶商戶構成影響,其中每日約有200名本澳居民使用內港至灣仔的海上客運航線往返珠澳上班上學,現在突然停關停航,政府實在有責任為受影響的居民定出臨時補救方案。

根據政府統計數字,每日平均有3,000人次經內港碼頭出入境,節假日期間更高達10,000人次,出入境人次當中,以旅客為主,當中出入境分別約有七成及八成為旅客,其餘是本澳居民。據了解,他們本來每日只需花五分鐘的船程,便能由灣仔來澳門上班上學,但現在必須改道橫琴口岸或關閘口岸往返,所花掉的時間肯定大增。

當然,以安全計暫時停止使用灣仔口岸,實屬無可厚非,當日灣仔輪渡客運口岸臨時聯檢棚,經珠海市房屋安全鑑定所鑑定,安全等級為Dsu(即安全性嚴重不符合現行標準規範要求),已不適宜繼續超限使用,故此,經珠海市政府會商拱北海關、珠海邊檢總站、珠海檢驗檢疫局、珠海海事局研究後,再請示國家口岸辦、廣東省口岸辦,最終為確保通關旅客人身安全,避免有意外事故發生,決定由1月17日起,暫停使用灣仔口岸。

該個與澳門水面距離只有約300米的灣仔口岸,是1984為穿梭珠澳兩地的邊境小額貿易發展而成,同年,經國務院確定為對外開放口岸,是珠海最早設立的兩個對外口岸之一,灣仔口岸原址在灣仔避風塘,惟在1992年因城市建設調整而搬遷,並在目前位置建設臨時聯檢棚、辦公室等,直至現在,期間曾經多次的維修加固,當年當局亦計劃在口岸旁邊不遠處興建永久性口岸建築,但後來由於種種原因,結果令計劃一直沒有正式開建。

日前,立法會全體大會上,不少議員對灣仔口岸突然停止使用,發表意見,有人表達珠澳兩地已就內港跨境河底隧道項目進行磋商,但遠水不能救近火,最迫切還是解決本澳居民出行問題,以及不要加重關閘口岸的負擔。

其實,內港碼頭是最接近中區新馬路一帶的口岸,若當局能夠盡早與內地有關部門,就恢復通關,強化口岸功能,改善通關設施及周邊交通,相信可以大大減少旅客使用公交,亦可帶動內港周邊經灣發展的好方法。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