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速進入

「後航拍」時代
04/02/2016
33656
收藏
分享
「後航拍」時代

近年來隨著科技進步,市面上無人飛行載具(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S,簡稱無人機)產品蓬勃興起,而「航拍」更成為潮流,其應用亦日益廣泛,隨著航拍普及化而來的,是不少意外和法律問題,要規管航拍並減少意外發生,是新一年廠商和各地政府都需要面對的問題。

就無人機所產生的法律問題,縱觀世界各地就無人機的立法過程,進度突然加速的,往往源於有意外發生,迫使政府急急立法規管。本澳於去年5月就曾發生一宗無人機意外,一部航拍機失事墜落擊毀一輛途經私家車的擋風玻璃,引發火災,幸好無人受傷。保安司早於去年3月已著手研究無人機規管法案,完成後隨即送交民航局跟進,迄今已經歷三次修改。保安司司長黃少澤早前亦指出,現行澳門法律只管制七公斤以上的無人機,但對七公斤或以下的飛行器卻未有規管,意味著新法例或會針對此漏洞進行修補。

當大家認為全球已進入「無人機時代」(the Dawn   Drone Age),那是否代表我們將會進入航拍時代?或許在今年1月舉行、一年一度全球科技盛事「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 2016),可以看到無人機以及航拍發展的一點端倪。無人機是今屆CES冒起得最急的板塊之一,參展的無人機企業也從2014年的四家急增至今年的27家。但今年最特別之處,是不少參展商除了賣弄航拍之外,亦不約而同地在其最新產品中加入新的跟蹤拍攝(Follow   mode,簡稱跟拍)技術。此技術絕大部分基於GPS定位,通過追蹤智能手機或手環來拍攝,部分無人機更會使用視覺定位技術來追蹤拍攝;而且不少無人機新面孔,其軸距都是在250mm或以下,而且是使用Wi-Fi連接手機或手環控制。由於軸距較短,抗風能力較差,加上使用較易被干擾的WiFi 連線,也不利遠距離飛行,所以這些迷你新力軍天生就不適宜航拍,但卻易於攜帶。

「跟拍」加上便攜,彷彿揭示未來無人機的新焦點,並不是「航拍」,而是「自拍」。雖然目前航拍是帶動消費級無人機的最大動力,但在更進一步的普及層面上,自拍的吸引力必然是更勝航拍,而且航拍始終具有一定風險,所以對安全的要求特別高,在生產和品管上的要求亦特別嚴格,而隨著各地政府愈來愈關注航拍的安全性和私隱性,未來航拍機的發展空間也會變得愈來愈狹窄。因此,不少以航拍機起家的大品牌,都急於給無人機尋找新的消費對象。無人機以「飛天自拍神棍」的概念更容易登堂入室,但仍然有一定的隱憂,而最大的威脅其實是安全性:有別於航拍機可以在高空飛行,「跟拍」機更接近人群,而無人機的高速槳葉,對旁人來說會構成安全隱患;自拍的特色令「跟拍」機在室內操作的機會將大大提高,當室內沒有GPS情況下,要讓無人機穩定飛行就有一定難度,或需要新的感測器協助,也會進一步增加無人機負擔。當然,可入屋的無人機,自然亦難免產生更嚴重的私隱問題。

自拍技術尚未成熟,潛在問題亦有不少,卻必然成為無人機未來決定鹿死誰手的一個重要戰場。相信有關法律層面的規範或執法問題,亦要與時並進。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