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圓形地天橋採「直線」方案

首期工程一年半完成
08/03/2019
32927
收藏
分享
首期工程一年半完成
首期工程一年半完成
首期工程一年半完成
首期工程一年半完成

工程設計方案要求必須與地面保持5.5米淨空,讓車輛從下方通過。(交通事務局圖片)

友誼圓形地行車天橋效果圖。(交通事務局圖片)

對於有聲音反對駕照互認,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表示尊重。(梁啟迪攝)

港珠澳大橋開通後,為口岸人工島連接澳門半島的友誼圓形地帶來交通壓力。交通諮詢委員會昨(7)日下午舉行工作會議,研究連通人工島的行車天橋方案。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會後表示,局方向交諮委推薦兩個友誼圓形地行車天橋初研諮詢方案作討論,其中大多委員贊成以「直線」方式興建天橋連接東北大馬路至新城A區及友誼橋的方案,該方案亦比另一方案快四個月完成。局方將會展開下一階段的建設工作,爭取工程盡快招標。林衍新稱,若進度樂觀,第一期工程可於一年半完成。

林衍新表示,方案在設計上存在困難,例如需要與地面保持5.5米淨空距離,讓下方車輛通行,且斜坡落斜幅度須少於8度等,但方案最終符合所有安全要求。而為了加快建設進度,當局建議將工程分兩期進行,首期工程包括由東北大馬路連接至新城A區及友誼橋,由A區至「海一居」土地方向可撥入第二期。

工期內將擴闊道路紓緩交通

林衍新又稱,顧問公司承諾月底前交出細則設計和招標文件。由於第一期工程不牽涉海域,故可即時進入施工階段。若進度樂觀,一年半可完成第一期工程。交諮會副主席黃承發補充,局方亦提出工程期間的紓緩交通方案,包括利用附近空置路段或行人道擴闊現有道路,作為臨時紓緩措施。

考慮增設步行設施

考慮到將來新城A區人口稠密,林衍新稱,可能有市民會選擇以步行代替駕駛。當局正考慮設步行設施,由「海一居」附近的大橋落腳點貫穿螺絲山,直達高士德,更甚至皇朝區一帶。大部分交諮委員亦支持有關方案,政府將爭取盡快落實設計。

駕照互認時間表?林衍新:很難掌握

本澳將推行與內地駕照互認措施,引發社會上許多不同聲音。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昨(7)日被問到有關問題時表示,他尊重市民自由表達意見的權利,駕照互認目前正在「行程序」,未有落實時間表,至於是否會在現屆政府任內實施,他稱很難掌握,沒有答案。

林衍新稱,澳門已加入日內瓦道路交通公約,現時有110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士可在澳門合法駕駛,由2015年有8,000名外地人士在澳門駕駛,至去年下跌至6,300多人。他稱,外地人士登記在澳合法駕駛的數字不斷下跌,他認為可能因公交優化導致旅客優先選擇公交出行。而過去三年,每年有24,000名澳門市民登記國際駕照,認為駕照互認是互惠措施。

由於近期接連發生涉及非本地居民駕車肇事導致有人傷亡的交通事故,澳門社區發展新動力昨(7)日舉行記者會,宣布將於本月9日(周六)下午4時於華士古達嘉馬花園舉行「嚴打過界司機,反對駕照互認」遊行,並到政府總部遞信,要求特區政府擱置簽署中澳駕照互認協議的計劃,公布有關協議的詳細內容及進行公開諮詢。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