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邊境再有新衝突,解放軍與印度軍在邊境發生開火事件,雙方互指是對方先鳴槍。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昨日回應稱,是印方首先向中國邊防部隊開槍,強調這是1975年以來,邊境的平靜首次被槍聲所打斷。趙立堅表示,中方已經通過外交和軍事管道向印方提出交涉,要求印方立即停止危險行為,立即撤回越線人員,嚴格約束一線部隊,嚴肅查處鳴槍挑釁人員,確保不再發生類似事件。趙立堅表示,中方一再強調,雙方應該通過和平、協商對話來解決雙方的分歧,對抗對雙方都沒有好處。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表示,截至7日晚8時,新冠肺炎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已有119.7萬人通過網上預約登記,而在過去7日已經接受採樣檢測的人數同樣約為119.7萬,包括預約登記人士和臨時到場人士。林鄭月娥表示,普檢計劃共找出16宗確診病例,比例非常低,但可更全面了解香港新冠肺炎感染情況。普檢計劃最多只會進行14天,計劃結束後政府會作總結。
據海關總署網站消息,海關總署相關司局負責人昨日表示,隨著境外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冷鏈環節受污染風險加大,截至9月7日,海關總署累計抽查30個國家(地區)的76家肉類、水產品、乳製品、冷凍水果企業,對發生員工感染新冠肺炎的19個國家的56家冷鏈食品企業採取暫停進口措施,其中有41家企業係自主暫停對華出口。另外,全國海關對進口冷鏈食品開展新冠病毒風險監測,7月3日大連海關和廈門海關從來自厄瓜多爾三家企業一個集裝箱內壁樣本、五個外包裝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美國對中國電信設備供應商華為步步緊逼,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近日接受內地媒體採訪時表示,美國第一輪制裁,對華為未達到危機,華為已在鴻蒙系統上投入人民幣上億元,現在能達到安卓系統70%至80%的水平。但美國第二輪和第三輪制裁,令華為「自己晶片不能生產,別人晶片也不能賣給華為」,造成災難性影響,但仍能撑一段時間。受禁令影響,華為晶片在9月15日後將無法生產,有指華為正盡力增加晶片庫存,為斷供做準備。
《紐約時報》等媒體當地時間6日引述知情人士報道,中國政府已經停止為部分在中國工作的美國新聞記者續簽記者證,總共有四家機構至少五名記者受到影響,包括CNN、《華爾街日報》和蓋蒂圖片社。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昨日連發多條推特回應稱,CNN記者和其他美國記者的簽證延期申請正在處理中,在此期間他們可以繼續沒有任何問題地在這裡生活和工作,中方已明確告知,如果中國記者在美國受到公平對待,中國很高興繼續與美國記者保持良好的合作。
據新華社昨日報道,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近日接受專訪時表示,由軍事科學院研製的腺病毒載體重組新冠病毒疫苗,三期臨床實驗目前正在有效推進,試驗結果達到相關要求後,再開始準備大規模生產,將可以實現年產三億劑的目標。陳薇又表示,這款疫苗對已經發生變異的新冠病毒能夠完全覆蓋。她同時指出,中國處在整個世界新冠疫苗研發的第一方陣。目前在世衛組織公布的已經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的疫苗當中,中國佔一半以上。
捷克議會參議院主席維斯特奇爾近日訪台引發極大爭議。捷克總統澤曼6日接受採訪稱,捷克最高憲法領導人外交政策協調會例會曾投票反對維斯特奇爾訪台,但其仍一意孤行,「這是幼稚的挑釁」。澤曼又說,他本人重視對華關係。
昨日早上,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一學校附近,一男子持刀行兇,導致四名學生受傷。現場影片顯示,行兇者持刀劫持一名女生,與眾人對峙,眾人一擁而上合力將其控制。另一則影片顯示,一位男生、一位女生分別躺在地上,身旁有血跡。警方通報稱,經初查,36歲的仇姓疑犯為當地人,四名學生在上學途中被疑犯刺傷,暫無生命危險。內地媒體指出,該男子疑似精神病,但尚未得到公安部門證實。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疫苗是抗疫成功的最大希望。9月4日至9日於北京舉行的 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內地三款新冠滅活疫苗實物首次亮相,分別是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生產的兩款疫苗,以及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一款疫苗。三款疫苗均已進入三期臨床試驗階段,如果試驗順利,便可審批上市,以及進行大規模生產,兩家公司的生產能力預計可達每年六億劑。兩家公司表示,新冠滅活疫苗最快將在今年年底正式上市。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男子巴圖孟和,1992年因殺人被判入獄15年,但判決生效後,巴圖孟和不僅未坐監一天,還成為村官,甚至還當選旗人大代表,直到三年前,才因涉嫌貪污罪落馬被捕。事件引發輿論加大關注,質疑背後是誰在發揮作用。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政法委員會官方微博昨日回應稱,由內蒙古黨委政法委牽頭組成聯合工作組,已抵達當地開展工作。調查結束後,將依紀依法嚴肅追究有關人員責任,回應社會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