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本月1 日結束在北京的高級別貿易談判後,雙方都釋出積極信號,各方普遍預料再經過在華盛頓的一輪談判,雙方本周五(10 日)有望達成貿易協議,為長達十個月的貿易戰畫下句點。但美國總統特朗普美東時間周日(5 日)突然在推特發文,抱怨眼下與中國進行的貿易談判進展太遲緩,宣布從10 日起對中國2,000 億美元的商品關稅從目前的10% 增加到25%。此一重大變數令人懷疑中美雙方能否達成貿易協議。不過,外交部昨日仍然表示,中方團隊正在準備赴美磋商。
加拿大應美國要求拘捕且考慮引渡華為前財務長孟晚舟事件,引發中加關係緊張。據路透社報道,中國早前停止加國芥花油進口,上周又吊銷加拿大兩家主要豬肉生產商的進口許可,還拒絕一個加國貿易代表團赴中國訪問,被輿論認為是對加拿大的報復行為。報道指出,面對中國「無牌可打」的加拿大,向美方提出此事,但對方只回應說:「跟中國人打交道很棘手」。報道指出,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對此感到憤怒,暗示往後在多項重要議題上可能不再與美國合作。 孟晚舟目前被軟禁在溫哥華家中,將於當地時間 8 日出席引渡聽證會。 (互聯網圖片)
浙江省玉環市委宣傳部主管的玉環新聞網4日發布消息稱,根據部隊年度例行性訓練計劃安排,解放軍定於5日上午6時至10日傍晚6時,在浙江玉環港的三門至南麂列島以東海域組織實際使用武器訓練,期間劃定禁航禁漁海域,嚴禁船舶駛入。 據台媒報道,演習範圍靠近從東海駛向台灣海峽的主要航道,是美軍近來頻繁穿越海峽的必經之路,因此被認為是有意回應美艦頻繁穿越台海的舉動。4月28日,美軍兩艘軍艦穿越台灣海峽,是美艦近九個月來第七次類似行動。 另外,外交部昨日表示,美國兩艘導彈驅逐艦當日闖入中國南海水域,被中國海軍警告驅離。 (互聯網圖片)
美國史上最大的招生舞弊案,有中國家庭牽涉其中,美國媒體日前報道,內地上市公司山東步長製藥董事長趙濤,通過向中介支付650 萬美元,偽造證書讓女兒趙雨思(yusi Zhao)進入美國名校斯坦福大學。由於涉及上市公司,且是賄賂金額最高的一宗,消息連日在內地網絡引發熱議。 儘管趙濤回應稱「屬個人及家庭事宜」,其妻也稱受中介詐騙,但輿論對步長製藥的質疑仍在繼續,包括公司去年佔營收58.81%、達到80.36 億元(人民幣,下同)的銷售費用具體用在何處,是否和近年時不時被爆出的行賄事件有關,以及在外匯管制的中國,當事人是如何把龐大金額轉到境外等。
廣西桂林市雁山區西龍村一村民自建房,昨日早上6時許發生火警,造成五人死亡,38人受傷。廣西桂林市公安局官方微博晚間通報案情,表示事故發生原因正在調查中,後續善後工作正在開展當中,四名涉案人員已被控制。 據廣西當地媒體《南國早報》報道,起火的是一幢六層高民房,其中四層為出租單位,租客大多是附近廣西師範大學灕江學院的學生。昨日凌晨,該房屋一樓的樓梯間有電動車起火,冒出濃煙,因起火點剛好在樓梯間,導致樓上數十名居住人員被困。《北京青年報》引述在事故現場附近開賓館的翟女士表示,當時濃煙很大,隨後有不少年輕人從裡面跑出來,還有人被陸續抬出來。她也提到,著火民房的出入口平時會有很多電動車在充電,「桂林這邊騎電動車的人挺多的,好多學生也有電動車」。
連續四天的「五一」小長假前日結束。據文化和旅遊部統計,今年「五一」假期,全國國內旅遊接待總人數1.95億人次,年增13.7%;實現旅遊收入人民幣1,176.7億元,年增16.1%。 此外,各大線上旅遊平台資料顯示,「五一」假期期間,出境遊供需兩旺。「同程旅遊」盤點資料顯示,最熱門的出境遊目的地主要有曼谷、芽莊、新加坡、大阪、芭堤雅、普吉島、港澳、東京、清邁、台北等。據台灣《聯合報》報道,台旅會北京辦事處主任洪東濤4日晚表示,四天假期,大陸民眾赴台灣旅遊比去年同期增長180%,其中赴台灣南部旅遊的民眾明顯增多。 (互聯網圖片)
美國芯片製造商高通(Qualcomm)在與蘋果公司達成專利和解後,也開始和中國電信設備生產商華為進行專利授權的談判。據路透社報道,華為未來每年將支付逾五億美元專利費給高通。新浪科技報道指出,此事已經得到高通方面的證實,有內部消息人士透露,已經到了談判最後階段。 根據業界消息人士透露的情況,華為每年支付的專利費用遠達不到蘋果和解的45億美元那麼高,主要是華為在通信領域的專利非常的多,特別是5G技術上,這樣華為可以和高通進行交叉專利授權,從而大大降低核心授權專利費用。 (互聯網圖片)
5月4日是中國「五四運動」100周年,後世對運動的評價,多半認為「五四運動」在那個動蕩的時代,激起了青年乃至全國人民的愛國心與民族情感,成為後來各種政治變化的動力。如果從結局來看,這樣的看法並無不妥, 但若追問當時的人,「五四運動」究竟代表了甚麼?答案會是一種對個人到國家乃至世界的思想巨變。廣義的「五四運動」包含了從1915年「新文化運動」開始,一直到1925年結束的十年時間。這十年,是封建王朝被推翻以來思想最自由開放的十年,而這股思潮是如何終結?留下了甚麼遺產?或許從結局談起會更加清晰。
被譽為「中國當代經濟學家之父」、致力中國農村經濟研究的前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陳翰笙,1924年在「五四運動」晚期接受時任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邀請,回國出任北大歷史系教授,當年27 歲的他是北大最年輕的教授。 已退休的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王紅生是陳翰笙的學生,本報記者有幸到北京面對面與王教授對話,談談他與「五四人」零距離接觸的所見所聞。 陳翰笙是王紅生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時的研究生導師,兩人於1982年相識,當時陳翰笙已經85歲,仍然熱衷於教學與學問。王紅生坦言,一開始與陳翰笙的對話有些艱難,「他是經歷過五四時代的人,而我是解放後1951年出生的,受的教育系統也不一樣」,「那個時代,不管是共產黨員或國民黨員,還是無黨派人士,都有一種精氣神,這恰恰是20 世紀中國社會變動的動力所在」。 王紅生說,陳翰笙與蔡元培、胡適是相互了解、有私交關係的。雖然胡適是自由派、蔡元培是國民黨員,陳翰笙是共產黨員,私交上蔡元培與陳翰笙是「鐵哥們」,三人雖政治立場不同,年齡也不一樣,但他們都是「五四人」。 何謂「五四人」?王紅生認為應同時具備「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儘管三人信仰的主義不同,但在這一點上是一致的。陳翰笙曾說,「I believe in individualism 」(我相信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 」譯為個人主義在中文語境中往往會引起歧義,有時甚至為被人誤認為是一種「自私自利」的主張。因而在公共場合,陳翰笙以「個性」來代替「個人主義」。不管在甚麼地方、甚麼機構,陳翰笙都堅持獨立思考和特立獨行,這也是「北大人」與「五四人」的一貫主張。譬如蔡元培在歡送北大學生留學德國時,告誡學生不要失掉「我性」;胡適在《胡適論文學》中也說,但凡文學,必須具備兩個因素-有我和有人,前者強調要有自己的見解,後者指寫的東西要能與人交流共鳴。「五四人」強調自我、有我,不隨波逐流,不說套話、假話。 王紅生分享了他關於陳翰笙的親身經歷: 在北大建校100周年大會上,有記者採訪陳翰笙,希望他在大會結束時說幾句話,當時陳翰笙101歲了,思考許久也未發言,他的侄女就建議他說「祝北大愈辦愈好」,但陳翰笙卻說:「祝北大辦得跟過去一樣好。」「過去」這兩個字就是希望北大能繼承五四的優良傳統,也反應了陳翰笙不說套話、假話的「我性」。 王紅生說,「五四人」提倡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蔡元培是這樣、胡適是這樣、陳翰笙更是這樣,憑藉他們的家庭和教育背景,當時他們絕對可以享受榮華富貴,卻都選擇了投身更高的理想。而何謂「做大事」?就是關心國家大事,促進社會進步。王紅生回憶第一次到陳翰笙家拜訪,他的第一句話讓王紅生至今難忘。 陳翰笙說,你來是請求幫忙,他很願意幫忙,但不是所有人的忙都幫,前提是你要有意識、願望去推動社會進步。陳翰笙希望王紅生用知識為社會進步做貢獻。 對於個人與集體之間的聯繫,陳翰笙認識到個人力量有限,必須參加組織,只有在組織的集體裡,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但作為一名學者,一名共產黨員,同時應該具有認識真理和堅持真理的膽識。 「五四運動造就了一代新人」,王紅生研究亞洲歷史發現,知識精英的素質和力量,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前途,教育教出甚麼樣的人,國家未來就是甚麼樣,「如果既沒有宣導個性和我性的個人主義,也沒有集體主義,這個國家就沒有前途」。 談到「五四運動」的精神,王紅生認為體現在兩點,一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另一個就是有理想、有抱負。他認為年輕人應該把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有機結合起來,如果都死氣沉沉,都熱衷於做官,在官僚體制內尋求升官發財,這個國家就沒有前途。 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王朝,雖然取而代之的是軍閥,但軍閥對於思想的鉗制是有心無力,給當時的知識分子帶來難得的機會,蔡元培、胡適和陳翰笙等知識分子,既是傑出的個人,也是時代造就。在此意義上,對於中國知識精英說來,「五四時代是一個好時代」,王紅生說。
宣布角逐台灣2020「總統」大選的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前往美國,於美東時間5月1日在白宮會見美國總統特朗普。郭台銘在會後透露,他向特朗普提及他將「轉換跑道」選「總統」一事,稱未來若當選,將會成為「和平」而不是「麻煩」的製造者,而特朗普則回應說,「這個工作不好做」(It's a tough job)。郭台銘同時向特朗普保證,鴻海集團旗下富士康在威斯康辛州投資建廠的計劃沒有生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