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九合一選舉明投票 結果影響兩岸關係

藍營拼變天 綠營保城池

台灣將於明(24)日迎來四年一度的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又稱九合一選舉),這是自民進黨蔡英文當選「總統」以來又一次大型選舉,因此被視為台灣民眾對蔡英文的又一次「民意公投」,以及2020年「總統」大選的前哨戰,而選舉結果更是將影響兩岸關係。 今次選舉將選出直轄市長、縣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直轄市原住民區長與區代表等九種公職人員,應選名額多達11,047人。除選舉公職人員外,年滿18歲的合資格民眾還可就十個議題進行公民投票,創造了史上最多議題、最多選票(最多15張)、最多選舉人(1,979萬人)等紀錄,令這次選舉氣氛更加熱烈。 神州熱話蔡英文於2016年上台以來,推出了許多充滿爭議的政策,包括去年推動的「年金改革」政策,導致眾多退休公務員、退伍軍人與教師團體的反彈,認為改革將縮減他們退休後的福利,發動多次遊行示威,也引發不同世代之間的對立,雖然蔡英文認為年金改革是「不受歡迎卻一定要做」的改革,但能否被民眾認同就要看這次選舉的檢驗。 傳統票倉陷苦戰 高雄重回藍天? 民進黨在2014年的縣市長選舉中一舉斬獲13個縣市,對手國民黨只拿下六個,台北市則被無黨籍的柯文哲拿下,民進黨更在六個直轄市(六都)選舉中拿下四都,可說大獲全勝。 不過,民進黨今次卻要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其中在民進黨執政20年的高雄市,國民黨韓國瑜強勢崛起,根據多家媒體所做的封關民調,多數媒體的調查都由韓國瑜領先,大出民進黨意料之外。 除了高雄市,民進黨在新北市也陷入苦戰,民進黨候選人蘇貞昌曾當過八年的台北縣長,但他與原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的對決仍落入下風,新北市過去八年由國民黨執政,民進黨想要搶下執政權有一定的難度。此外,桃園、台南仍屬民進黨掌握之中,而台中市膠著的戰況則可能決定藍綠在六都選戰的勝負。 首投族仍支持蔡英文? 此外,今年公投綁大選,並在《公投法》修訂後首次開放年滿18歲選民參與公民投票,令今次選舉增加60萬首投族,兩年前蔡英文的「天然獨」之說認為年輕選民台灣認同意識高,有助民進黨選情,但兩年過去,新一批的首投族是否仍然符合這個說法?或者是否對蔡英文與民進黨有所不滿?首投族的選擇或將決定選戰的勝負。 傅榆效應能否挽救民進黨? 選前一周,金馬獎頒獎典禮上最佳紀錄片得獎導演傅榆一席話「希望台灣能真正成為獨立的個體」,引發內地網友的反彈,內地影星紛紛表態抵制,掀起又一波反分裂的民族主義情緒,其中傅榆的個人臉書遭到內地網友「灌爆」,以激起台灣網友的不滿,雙方掀起罵戰。有意見將此事與兩年前的周子瑜事件相提並論,然而當年的周子瑜事件激起民眾投票支持民進黨,今次是否會重演呢?而公投案中的「東奧正名」公投主張以「台灣」為名參加國際運動賽事,在傅榆事件之後亦可能激起更多同意票,勢必引起北京當局強烈反對,為兩岸關係再掀波瀾。

23/11/2018
31468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