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研究機構克而瑞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百強房企開年銷售業績仍然不容樂觀。今年1月,銷售操盤金額僅為2,350.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下降34.2%,按月降47.9%。樓市壓力仍然較大,市場預期支撐不足,疊加需求和購買力低迷,整體低位運行。
中國美國商會2月1日上午發布年度的《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據港媒報道,在343名受訪的成員中,近三分之一將中美經濟關係的不確定性視為其減少2024 年投資計劃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科技和研發領域。
隨著各項穩健成長政策發力顯效,財新周四(1日)公布的2024年1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錄得50.8,與上月持平,優於預期的50.6。自2021年6月以來,該指數首次連續三個月位於擴張區間,顯示製造業景氣度繼續溫和改善。國家統計局早前公不的1月製造業PMI錄得49.2,較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結束了此前三個月的持續下滑,仍位於榮枯線以下。
美國防部周三(1月31日)把長江存儲等十多家中企列入「中國軍方企業名單」(Chinese military companies),宣稱這些企業與中國軍方合作。中國外交部周四(2月1日)回應時重申,堅決反對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無理打壓中國企業,破壞中美正常經貿合作。
內地房地產研究機構中指研究院周四(1月)發布報告指,1月全國100個城市二手住宅平均價格按月跌0.56%,連續21個月下跌,各地以價換量現象明顯。而受到部分城市優質改善項目入市帶動,百城新建住宅價格持續上升,按月升0.15%。
內外需趨穩回升帶動生產擴張加速。國家統計局1月31日發布數據顯示,2024年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錄得49.2,較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結束了此前三月的持續下滑,但仍位於榮枯線以下;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上升0.3個百分點至50.7。受製造業、非製造業PMI雙雙上漲的提振,綜合PMI產出指數提升0.6個百分點至50.9,為近四個月來最高。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30日預計亞洲新興經濟體今年將成長5.2%。而由於中國政府支出增加,今年的成長預期上調了0.4個百分點至4.6%,但仍低於去年5.2%的成長速度。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蒲淳在發布會上表示,將加快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大力破除行政性壟斷與地方保護,推動清理妨礙統一市場及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保障經營主體自主經營權。依法查處各類壟斷與不正當競爭行為,既發揮好大企業的規模優勢,推動提升核心競爭力,也保護好中小微型企業的發展與創新活力。
紅海危機擾亂全球貨物運輸,中國到歐洲的集裝箱海運費上漲多達三四倍,鐵路貨運迎來機遇。業內人士透露,中歐班列在紅海危機爆發後持續走俏,貨運需求翻倍,但還未達到一倉難求;預期春節後鐵路貨運量會回落。
大陸民航局日前宣布,自今日(2月1日)起取消M503航線自北向南飛行偏置,以及啟用M503航線W122、W123銜接航線由西向東運行,即福建福州及廈門航班,將不再繞行北方航路,直接由西向東飛往台灣。台當局批評陸方此舉未經溝通,表達嚴正抗議。台學者分析指,陸方此舉意味打破「海峽中線」象徵意義,加大台灣空防監測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