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遷創新路

教育扶貧斷窮根

澳門媒體「脫貧攻堅貴州行」採訪團昨(19)日繼續行程,前往從江縣大歹小學、貫洞鎮美娥社區、洛香鎮大橋村等地,考察參觀教育及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成果,其中由澳門基金會出資援建的從江縣大歹小學去年8投入使用,援建校園解決村落孩子上學難題,以培養更多山區孩子,阻斷貧困代際傳播。採訪團今日將前往遵義市繼續考察活動。 從江縣大歹小學由澳門基金會出資3,000萬元援建,於2019年8月投入使用,現時共有496名學生,45名教職工,開設13個教學班。學校佔地面積23,200平方米,建築面積7,000多平方米的校區,擁有教學樓、學生宿舍樓、教師宿舍樓、食堂以及操場,以及計算機房、STEAM科創實驗室等先進硬件設施。 大歹小學校長王紹東介紹指,大歹村此前只有一個教學點,學生們上完二年級後就要翻山越嶺20多公里,到其他村或者縣城的小學就讀,學校建成後解決了周邊村落孩子的上學難題。目前學校教育重心是培養山區少數民族孩子的自信,讓他們對學習有一個更好的概念,阻斷貧困代際傳播。 澳企幫扶完善鄉村設施 今年以來,澳門美高梅集團幫扶從江洛香鎮整治居住環境,完成建設安全護欄2,825米,安裝太陽能路燈1,270盞,惠及3,992戶人,令村寨環境得到顯著提升。其中在洛香鎮大橋村,2014年至今共脫貧34戶,貧困發生率降為零。村民對於澳門企業幫扶項目十分感恩,一方面改善居住環境,同時亦告別以往夜晚出門靠手電的日子。 易地搬遷扶貧新門路 根據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從江縣共有三萬多名群眾從環境較為惡劣的原居地,集體搬遷到城市居住。在貫洞鎮美娥搬遷社區,實施了「樓上居住樓下就業」模式,吸引企業開設工廠解決貧困戶就業問題。某刺繡廠創辦人韋祖英表示,廠內現有員工約240人,月薪約2,000多元人民幣,成功帶動婦女勞動就業。有易地搬遷的婦女表示,以前居住環境較差,目前住屋和交通便利,收入亦能滿足生活所需。 在美娥扶貧搬遷社區去年9月建成了小學,其中學生宿舍樓由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出資600萬元援建。學校現有教師22人,在校學生439人,其中易地扶貧搬遷移民學生232人,建檔立卡貧困學生236人。

20/11/2020
46752

坐上電商列車

全球反覆的新冠疫情引發經濟大震盪,旅遊業近乎停擺,不少大型連鎖品牌相繼關閉實體店,轉型集中資源發展網店。適逢明年度施政報告提到,要培育跨境電商企業,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不少本地業界都懇切期望特區政府致力推動跨境電商,全方位支援本地企業與各大電商平台加強合作,利用跨境電商擴闊產品的銷售渠道,在疫情常態化時代下拓展市場。 2019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達10.5萬億元,較2018年的9萬億元同比增長6.66%,反映跨境電商勢頭一片向好。作為擁有自由港、獨立關稅區、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等優勢的澳門,其實早已具備了發展跨境電商業務的基礎,因此更要加快發展電商,坐上國家電商列車。 2017年8月,本澳跨境電商的首批貨品經蓮花口岸付運南沙,標誌著澳門至內地的跨境電商物流渠道全面開通。澳門產品及澳門企業代理的葡語系國家產品,可經此渠道送遞至全國各地消費者。長遠而言,澳門要發展自己的電商平台,並開設線下體驗店,在消費者愈來愈重視體驗行銷的新興市場時代,企業需要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台,逐步走向「線下體驗,線上消費」的模式,在疫情下拼出一條新道路。 要發展電商,特區政府除了要制訂及推出多項措施,鼓勵中小微企加入電商外;亦需要舉辦與相關專題的工作坊、講座、研討會、考察交流、洽談會等活動,協助企業掌握最新資訊。與此同時,澳門企業應充份利用珠海及中山兩地的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提供的便利優惠政策,如減免增值稅、豁免結算年度限額、提高每單貨物貿易金額上限等,打好發展基礎。 經過八年談判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順利簽署,標誌著世界人口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區終於建成,亦是中國實現「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里程碑。澳門若能做好跨境電商這張皇牌,就能在RCEP這個消費力強大、減免貿易關稅的市場中大顯身手,將「澳門製造」、「澳門創意」的優質產品及葡語國家產品透過內地打入世界市場,商機處處。

19/11/2020
32729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