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網站13日深夜發布通報,停止北京啟迪區塊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愛寶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防疫用品出口,指兩家公司產品品質問題被外方退貨,擾亂防疫用品出口秩序,嚴重影響國家形象。
全球新冠肺炎持續肆虐,國家衛健委昨日通報98宗境外輸入病例,較周日(12日)通報的97宗增加一宗,成為疫情發生以來單日最高。同時,本土新增確診病例亦抬頭,時隔一個月以來首次達到兩位數(十宗)。兩者令當日通報的新增確診病例達到108宗,是3月5日後首次回到三位數增長。新增境外輸入病例中,超過90%為俄羅斯輸入,當局已宣布臨時關閉中俄所有的陸路邊境口岸。同時,國家衛健委近日已組派工作組和專家組趕赴境外輸入病例增長最快的黑龍江。
據央視報道,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近日聲稱,廣東等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出現針對非洲人的歧視性做法,並稱中國對非洲的排外情緒令人遺憾,卻不令人意外。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昨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回應稱,美方妄言聳聽、挑撥是非,其企圖借機挑撥中非友好關係不可能得逞。中國政府對所有外國在華人員一視同仁。趙立堅表示,針對近期非方關切,廣東方面已進行梳理排查,並採取系列新的舉措。
財富中文網昨日公布《202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界領袖》,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馬雲、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圖)、比亞迪董事會主席王傳福分列前三。財富評價馬雲稱,其作為阿里巴巴的創始人,把公司帶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並勇於建立一個可延續的公司治理體系。至於任正非,財富稱其影響力已經無需借用他的企業來解釋。其他進入榜單前十的還包括騰訊馬化騰、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鴻海集團郭台銘、小米科技雷軍、格力董明珠等。
阿里巴巴集團的組織數字化運營平台釘釘昨(9)日正式發佈海外版DingTalk Lite,支持繁體中文、英文、日文等多種語言,即日起在各大應用程式商店和釘釘官網免費下載,為不同企業和教育機構在疫情期間提供強大的跨境溝通協作工具。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香港經濟,香港失業率升至九年新高的3.7%,並預計會進一步上升。港府繼2月推出300億港元的首輪防疫抗疫基金後,昨晚再宣布第二輪涉及開支總額約1,375億港元的防疫抗疫基金措施,其中包括800億港元保就業計劃,資助所有有供款強積金的僱主,上限為每名員工每月9,000港元,為期六個月,僱主則須承諾領取補貼期間不會裁員。此外,措施還包括多項創就業,資助中小企業,以及交通費用、租金及寬減等支援措施。
在「封城」76天後,昨(8)日零時起,武漢市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人員憑健康「綠碼」安全流動。零時50分,首趟旅客列車K81次緩緩從武昌火車站駛出,442名旅客在武漢上車,十多個小時後將抵達廣州火車站;7時22分,復航起飛的首班客航MU2527從天河機場飛往三亞;高速方面,在全市75個公路出城管控卡點,相關工作人員將隔離水馬、護欄等管制設施一一撤除。 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當日有276列旅客列車從武漢地區各站開往上海、深圳、成都、福州、南寧等地。從車票預售情況看,預計有55,000餘名旅客乘坐火車離漢,其中四成旅客去往珠三角地區。 建議抵粵七天後二次測核酸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周紫霄昨日下午表示,近期武漢抵粵人員,需在湖北檢測一次新冠病毒核酸,並掃一次廣東「粵康碼」,並連續申報至少三天的健康狀況。廣東將提醒武漢抵粵人員14天內除上下班外不得外出。同時建議,武漢抵粵人員七天後再檢測一次核酸。 另外,北京亦要求落實好離漢前和進京後的雙重核酸檢測,嚴格執行醫學觀察措施;河南規定,對武漢市來豫返豫人員全部免費開展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和血清檢測。 解封造成二次擴散概率極低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昨日接受人民日報社主辦的《健康時報》採訪時表示,武漢的「封城」、「解封」,不管對武漢還是對於其他地區來說,都是一次天翻地覆的變化。至於武漢解封是否會造成二次擴散,曾光表示,這種概率是非常低,不必過於擔心。
據央視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昨日召開會議,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指出,要加大復工復產政策落實力度,加強對困難行業和中小微企業扶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有序推動各類商場、市場復工復市,促進生活服務業正常經營,積極擴大居民消費,加快推進投資項目建設,形成供需良性互動。習近平又提到,要抓好春季農業生產,加強糧食生產價格監測和監管,繼續做好豬肉、果樹等副食品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中國政府網)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用於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救治的呼吸機成為很多國家緊缺的醫療設備。工業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陳克龍昨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社會各界對中國呼吸機的生產能力要有清醒準確認識。在關鍵零部件保障供應情況下,中國有創呼吸機的周產能約2,200台,產能不足全球1/5,想完全滿足全球疫情防控的需求不現實。而隨著疫情蔓延,主要零部件供應已受到一定衝擊。(新華社圖片)
興起於2013年的4G,帶來微信等社交APP的崛起,傳統短訊隨之沒落。但隨著5G技術的發展,短訊可能「枯木逢春」。內地三大電信運營商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昨日聯合發布《5G消息白皮書》,提出將傳統短訊服務升級為「5G消息」,令其實現文字、圖片、音訊、視頻、位置等資訊的有效融合。「5G消息」因短訊的特徵免除了註冊登錄和安裝APP。這意味著,用戶以後訂火車票、外賣、酒店,再也不用下載無數個APP,並需記住無數賬號、密碼。《白皮書》指出,「5G消息」的推出意味著內地目前的即時通訊霸主微信終於迎來最強勁的對手。有分析認為,「5G消息」或將成為新的流量入口。 在昨日的發布會上,華為和中興均表示,今年6月支持「5G消息」商用。小米手機亦表示,後續將在所有5G機型支持「5G消息」。至於「5G消息」的收費模式則仍待公布。(新華社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