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金融業對外開放力度不斷加大,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前(20)日公布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涉及銀行、保險、券商、基金、期貨、信用評級等多個領域。「11條」中部分舉措是首次提出,包括允許外資機構獲得銀行間債券市場A 類主承銷牌照;允許境外資產管理機構與中資銀行或保險公司的子公司合資設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財公司;允許境外金融機構投資設立、參股養老金管理公司等。 央行有關負責人介紹,允許外資機構獲得銀行間債券市場A 類主承銷牌照,有助於進一步豐富外資機構服務國內實體經濟的手段,為境內企業發債融資引入更多的境外投資需求,從而為實體經濟融通資金、降低成本提供助益,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對於允許合資設立外資控股理財公司,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這有利於發揮中外資資產管理機構各自優勢,進一步豐富市場主體和業務產品,滿足投資者多元化服務需求等;而允許外資設立養老金管理公司,則有利於增加主體類型,增強市場活力,引入成熟養老金管理經驗,提升養老金投資管理水平。 「11 條」也進一步鼓勵外資深入信用評級,允許外資機構在華開展信用評級業務時,可以對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的所有種類債券評級。《新京報》引述業內人士表示,這將有利於促進境內外評級方法和技術的碰撞,推動評級標準體系趨於一致,提高評級結果的可比性和參考性。 此外,「11 條」中也取消境內保險公司合計持有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股份不得低於75%的規定,允許境外投資者持有股份超過25%;放寬外資保險公司准入條件,取消30 年經營年限要求;將原定於2021 年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提前到2020 年。
香港《逃犯條例》修訂爭議引發國際關注。歐洲議會當地時間18日早上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辯論香港情況,包括要求香港政府撤回修訂《逃犯條例》、不起訴示威者等。同時,英國首相文翠珊當地時間17日在她離任前的最後一次重要演說中,再次提及要求中方遵守及尊重《中英聯合聲明》。 外交部昨日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歐洲議會試圖干涉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警告他們不得為擾亂香港秩序暴力違法分子「壯膽撑腰」,又重申英方在1997年7月1日後,已對香港沒 有任何權利,希望英方「醒一醒」。
中國女留學生章瑩穎在美遭綁架殺害案,經過七天、超過35名證人出庭作證後,量刑審判舉證已於當地時間16日在伊利諾伊州皮奧里亞市聯邦法院結束。17日上午,控辯雙方作結案陳詞。據《芝加哥新聞公報》 報道,檢方逐一列舉被告克里斯滕森必須判死的理由,包括案件是綁架致死案,被告是有計劃地殺人,並對章瑩穎家人帶來極大傷害。檢察官還特別提到,克里斯滕森和女友出現在章瑩穎100天守夜活動中,說「這些人都是為我而來」,顯示出他毫無悔意。檢方表示,正義必須得到伸張。檢方承認,如克里斯滕森判死,會為其家人帶來痛苦,但指痛苦的來源是克里斯滕森,呼籲陪審團作出正確的判決。 辯方律師則希望陪審團考慮克里斯滕森從無犯罪紀錄,且家庭有酗酒與心理疾病病史,指被告曾經想要努力挽救自己的罪行,但最終沒有能夠控制住自己,又說終身監禁已是很嚴重的懲罰。辯方律師最後站在克里斯滕森身後,留著眼淚懇求陪審團的仁慈,放被告一條生路。 之後,由12人組成的陪審團進入閉門商議階段,討論應當對克里斯滕森作出判處死刑還是終生監禁的決定,只要有一名陪審員堅決不同意死刑,最終刑罰將為終身監禁。 但在經過近三小時的討論後,陪審團無法做出決定,法庭宣布休庭,於18日早上9時繼續討論。而陪審團決定最終結果的時間完全沒有辦法預料,有可能持續幾天,甚至更長。
中美貿易談判進展緩慢,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圖)當地時間17 日接受福克斯商業新聞訪問時表示,這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羅斯表示,美國和中國仍需努力解決知識產權盜竊、結構性改革和產業補貼等重大問題,才能達成任何貿易協議。他同時亦關注中方違反協議,美方相應執行協議的能力。他並重申,如若需要仍可以對剩餘尚未被徵稅的3,250 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徵稅。 另外,《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中美貿易談判因華為問題陷入停滯,目前,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正在斟酌將在多大程度上允許美國企業與華為有業務往來。 (互聯網圖片)
昨日下午2 時,香港大欖隧道往元朗方向過了收費亭位置,一輛巴士與一輛貨車相撞,巴士車頭損毀嚴重,巴士司機被困座位陷入昏迷,被消防員救出後送院,可惜之後被證實死亡。巴士上共有13 名乘客受傷,貨車司機亦受傷。警方正調查意外原因。 巴士公司表示, 涉及的巴士車齡約兩年,上月26 日通過檢驗。而車長65 歲,前日休息,昨早7 時30 分上班,中午休息一小時後,在銅鑼灣駕駛969 號線前往天水圍。(互聯網圖片)
位於瑞士日內瓦的世界貿易組織(WTO)當地時間16日裁定,美國向中國貨品實施的11項反傾銷措施,違反WTO規定,美國如果不取消違規關稅,可能面臨中國制裁。 商務部表示,該裁決再次證明美方違反WTO規則、一再濫用「貿易救濟」(Trade Remedies)措施,嚴重損害國際貿易環境的公平公正性,敦促美方糾正。美國則批評裁決削弱WTO規則的效力,並威脅將動用一切手段來保證與中國有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
江蘇常州一路口昨日上午11時發生慘烈車禍,一輛平治車在行駛途中撞向多輛電單車,造成13人受傷,其中三人經搶救無效死亡。35歲的男司機被警方控制。現場視頻顯示,肇事車輛副駕駛上的女乘客在座位打電話哭訴,「我們撞了好多人」。另一段視頻顯示,一輛大卡車拉走一整車的破損電單車。事故正在進一步調查處理中。 據內地媒體報道,肇事司機非車主本人,而是一家汽車修理廠的員工,已初步排除酒駕、毒駕。 另外有網友表示,肇事司機在行駛途中,與坐在副駕駛座的妻子發生爭吵,妻子搶奪方向盤導致事故。(互聯網圖片)
國家統計局前日公布中國第二季經濟增長6.2%,雖然比西方國家高出一大截,但卻是中國1992年有紀錄以來最低增速。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15日傍晚在推特上表示,中國經濟放緩說明美國對中國徵收關稅產生極大影響,又說關稅導致數以千計企業遷離中國,中國因此迫切希望與美國達成協議。 《環球時報》昨日發表社評表示,美方對中國經濟放緩的誇張評論,傳遞出美國對貿易戰久拖不決很著急,希望從中發現「中國快要頂不住了」的跡象,而事實上中國經濟不僅扛得住貿易戰,而且非常耗得起。外交部則說,達成中美經貿協議,絕不是中方單方面的訴求。
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上月29日在二十國集團(G20)大阪峰會上達成重啟貿易談判的共識。在中美貿易談判官員上周通電話後,美國財政部長姆欽美東時間15日在白宮的一次記者會上表示,中美官員本周將再次通電話。未來甚至可能舉行面對面談判,「如果我們有重大進展,我們稍後將到訪北京」。 不過,據路透社昨日引述消息指,美國盼中國先澄清以哪些文件為談判基礎,才決定是否舉行面對面談判。此外,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此前曾呼籲,中國大量購買美國農產品,作為美國有條件解禁中國電信設備供應商華為的回報。美國彭博通訊社分析稱,庫德洛的言論暗示中方購買農產品,將成為判斷談判是否有進展的因素。 美農民損失160億美元此前,特朗普也在推特上表示對中國感到失望,因為中國沒有按承諾採購美國農產品。特朗普15日在白宮舉行的年度「美國製造」活動上說,中國停止購買美國農產品,讓美國損失約160億美元,「但沒關係,美國在關稅收取的數字遠超過160億美元」。特朗普續稱,美國正在採取有史以來最強硬的行動,對抗中國長期以來的不公平貿易行為。 特朗普稱與習關係不再親近特朗普又表示,「我曾經說他(習近平)是我的好朋友,但我們現在可能沒那麼親近了,我必須承擔國家的責任」。 特朗普解釋稱,「我要為美國著想,而他則要為中國著想,這是必然的事情」
台灣鴻海集團創始人郭台銘在國民黨「總統」初選中落敗,外界關注其會否退黨參選。郭台銘的幕僚、永齡教育慈善基金會執行長劉宥彤昨日表示,「不會啦,現在沒有這個事情」,這是被操作的「假議題」。 在民調結果公布後,郭台銘前日未與在初選中勝選的高雄市長韓國瑜會面,劉宥彤說,郭台銘在短期內不會與韓國瑜見面,並可能離開台灣「沉澱思考」,回台灣之後會有新想法。 郭台銘前日深夜在臉書發文指出,他一生在逆境中求生,跳出舒適圈不為名利。韓國瑜也發文強調,國民黨團結都不一定能勝利,分裂則必敗無疑,認為要讓民進黨下台,就需要更多人與國民黨同說「 Yes, I Do !」(互聯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