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事局日前發出航行警告,在南海劃設禁航區進行軍事訓練,從上周六凌晨零時持續至昨日午夜。美國國防部美東時間2日表示,中方近日在南海試射導彈的舉動令人擔憂。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網站和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報道,美國國防部知情官員稱,在上周末,中國至少向南海試射一枚反艦彈道導彈。雖然這位官員沒有提及「反艦彈道導彈」是甚麼型號。但據內地「觀察者網」報道,據美國國防部向參議院提交的《2019年中國軍力報告》,目前美國國防部認為中國火箭軍部隊只有東風21D 彈道導彈可反艦。 上個月,美軍航母「列根號」,以及日本、法國和澳洲航母先後進入南海活動。內地媒體引述分析認為,中國此時在南海軍事訓練及試射導彈,是要警告某些勢力,不要過分挑釁中國容忍極限。
一連三天在遼寧大連舉行的第十三屆夏季達沃斯論壇昨日舉行開幕式,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上致辭時表示,中國將堅定不移地推進對外開放,鼓勵外資參加製造業領域發展等。他指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總體平穩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雖外部不穩定因素增多,但已採取一系列措施應對。同時,他也強調會保持穩健貨幣政策,不搞人民幣競爭性貶值。
中美經貿摩擦給中國外貿、外資帶來影響,不過,商務部認為,影響總體可控。 商務部綜合司司長儲士家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從一年多的實際運行情況看,2018年中國外貿頂住壓力,再創歷史新高,外資在國際投資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實現逆勢增長,「可以說我們穩住了外貿外資」。儲士家說,「總的看,中國外貿外資具備持續穩定增長的基礎和條件,也就是說過去穩、現在穩,接下來還會穩」。他又說,穩外貿、穩外資不只是為應對中美經貿摩擦,「不能把中美經貿摩擦作為一個筐,甚麼問題和困難都往裡邊裝」。 另外,針對中美經貿摩擦導致產業鏈外遷的說法,儲士家表示,產業鏈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動態調整的,會隨著國際分工和全球產業布局的變化,不斷發展演進,所以產業鏈的遷入遷出都是市場經濟下的正常現象。他承認有少數企業受中美經貿摩擦的影響外遷,但表示規模不大,認為不能把產業外遷與中美經貿摩擦直接掛鈎,因為產業外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微博認證為「《解放軍報》、中國軍網法人微博」的「軍報記者」,昨(2)日下午在微博發布消息,駐港部隊於上周三(6月26日)出動陸海空三軍部分兵力,在香港附近海空域組織聯合海空巡邏演練,重點檢驗提升部隊緊急出動、臨機處置、聯合行動等作戰能力。 根據消息,駐港部隊於當日早上8時40分開始演練,陸海空各分隊模擬收到緊急出動命令,特戰分隊裝載物資、艦艇編隊緊急備航等,在半小時抵達香港海域進行搜尋「可疑船隻」,營救墜海人質的行動。(互聯網圖片)
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Walmart)1日宣布,計劃未來十年在中國投資80億人民幣,以升級物流供應鏈。按計劃,沃爾瑪將於中國翻新或新建至少十個物流中心。 據路透社報道,沃爾瑪一直推動其中國的零售網絡與近年興起的「智能零售」相結合,不僅去年在中國設立集團首個高科技型的小超市,還推出小程序「掃瑪購」,讓顧客只要用手機掃描商品條形碼就可自助付款。(互聯網圖片)
香港《逃犯條例》修訂爭議未平息,儘管政府已決定無限期停止修例,但示威者繼續訴求特首林鄭月娥下台,並要求撤銷此前的「暴動」定性。在昨日香港回歸22周年紀念日,大批示威者再次上街,部分示威者向警員淋潑腐蝕性液體,13名警員受傷,又暴力衝擊立法會大樓,以鐵籠車撞毀多幅大樓玻璃幕牆,之後闖入立法會大樓大肆破壞。立法會傍晚發出「紅色警示」,要求所有人士必須立刻撤離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則強烈譴責示威者以極暴力手法衝擊立法會。 而特首林鄭月娥昨日上午在七一慶祝酒會致辭時,就《逃犯條例》修訂爭議表示,她會改變施政風格,政府日後工作將更貼近民心、民情、民意,讓市民重拾信心。
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被加拿大應美國要求扣押後,中國與加拿大關係持續緊張。據美國彭博通訊社報道,一艘滿載加拿大油菜籽的貨輪「亞馬遜號」 於5月7日離開溫哥華後,已在廈門港附近的中國海域徘徊四個星期。知情人士稱,相關部門在對該船貨物反複進行品質檢查。上海匯易諮詢有限公司分析師稱,這可能是從加拿大過來的最後一艘油菜籽船,預計本月不會再有船貨。 中國目前是加拿大最大的油菜籽進口國。報道指出,在中國撤銷兩家大型加拿大油菜籽出口商的許可證後,今年5月中國進口的加拿大油菜籽下降70%。(互聯網圖片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六在二十國集團(G20)大阪峰會閉幕後表示,允許美國公司繼續賣產品給中國電信設備供應商華為。不過,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圖)當地時間周日接受福克斯新聞訪問時,否認特朗普對華為「全面特赦」。他表示,華為仍在美國商務部「實體清單」上,預計商務部將對向華為銷售產品「授予一些臨時許可」,尤其是一些在其他國家可普遍採購到的產品,而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敏感」零件,就繼續被限制。 特朗普放鬆對華為限制,也令美國國會議員不滿。民主黨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周六在推特表示,特朗普做出讓步將嚴重削弱讓中國改變不公平貿易政策的能力;而共和黨參議員魯比奧就預計,國會將會通過立法重新對華為施加限制。(互聯網圖片)
內地加速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北京、廣州、深圳等46個城市先行試點,預計明年底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其中,上海市今(1)日起率先對不分類投放垃圾的個人和單位開罰,包括到上海旅遊的遊客。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城市,上海市垃圾分類成效受到全國關注。上海市民上個月(6月)已經開始為垃圾分類「備考」,但各種各樣的垃圾怎樣準確分類,甚麼時候扔,讓人困擾,不少人直言被垃圾分類「逼瘋」。一些互聯網企業則看準商機,開始提供「代扔垃圾」服務。
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六(29日)在二十國集團(G20)大阪峰會期間會晤,雙方同意重啟貿易磋商,美方並承諾不再對中國產品加徵新關稅,且允許美國公司向中國電信設備供應商華為繼續銷售產品。 據報中國將向美國購買大量食品和農產品。 新華社昨日發表文章表示,會面給陰雲籠罩的世界經濟帶來新的曙光,指重啟磋商就意味著中美經貿問題 將回到正常軌道上進行。文章表示,重啟經貿磋商,需要更多誠意和行動,如果沒有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具體行動,依然反覆「變臉」、漫天要價,重啟的磋商也不會有結果。 《環球時報》社評也表示,由於中美經貿磋商有過不僅一輪挫折,人們對這一次雙方重啟經貿磋商能走多遠、是否會達成協定的預期有陰影。文章說,美方信守承諾是接下來雙方談判走向成功的關鍵,希望美方以負責任的態度同中方認真磋商,達成一個雙方都能夠接受、對雙方接下來的經濟發展都產生促進作用的公平協議。 轉到韓國訪問的特朗普昨日在推特上發文,再次強調不急於與中國達成協議,指重視交易的「質素」多於速度。《環球時報》的評論說,美方一直說它只要一個「好的協議」,但中方同樣只要「好的協議」。中美之間的綜合力量平衡決定,雙方只會達成一個雙贏的協議,美國單贏的協議永遠都不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