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屏拼出巨幅飄動的五星紅旗,天安門廣場上空燃起雙線、立體的「70 」字樣煙花,現場七棵煙花樹不斷變化出牡丹盛開、蝴蝶飛舞、孔雀開屏造型,前晚在北京舉行的國慶聯歡活動為觀眾奉上一場極具震撼的視聽盛宴。而這樣一場令人嘆為觀止的表演背後是大量高科技的支持,其中不少表演是首次在世界上出現,一些技術更是開創行業先河。
1日上午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九架直8直升機分別懸掛黨旗、國旗、軍旗飛過天安門廣場。據觀察者網報道,巨幅黨旗和國旗長九米、寬六米,軍旗長7.5米、寬六米,在高空中經受著每小時160至180公里飛行速度的考驗。報道指出,國慶閱兵紅旗需求單位曾選用幾種常規滌綸材質,製成紅旗進行試飛,結果紅旗完全無法承受高速氣流衝刷,破損嚴重。 而之後增加品質、加大旗面材料強度,旗面尾部還是脫絲嚴重,而且紅旗抖動異常,聲響巨大。最後,研製團隊將目光投向與航天器降落傘同性質的高強錦絲綢,再借鑑降落傘設計技術,在旗面尾部兩側增加兩塊梯形「風兜」設計,減輕風力對旗面尾部的壓迫,才讓閱兵的紅旗達到飛行要求。
新中國成立70 周年閱兵式上,航母刀鋒艦載機殲15 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這一幕讓不少人想起三年前駕駛殲15 戰機殉職的海軍艦載航空兵部隊一級飛行員張超。2016 年4 月27 日下午12 時59 分,張超在進行陸基模擬著艦接地時,飛機突發電傳故障,他為盡最大可能保住戰機而殉職,年僅29 歲,成為中國航母艦載機發展道路上的第一位英烈。
前日上午,國慶70周年慶祝大會的群眾遊行結束後,羽和平鴿伴隨個氣球在天安門廣場上展翅高飛,場面震撼。據《北京青年報》報道,這些和平鴿均是從北京市16個區2,022戶普通信鴿愛好者中徵集而來。
在前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會群眾遊行方陣中,共有70組彩車亮相,各式彩車外形靚麗、各有特色。例如四川彩車,兩隻憨態可愛的熊貓站在中歐班列上方,展開雙手喜迎四方賓客;廣東彩車以「揚帆大灣」為主題,彰顯廣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決心。據《北京日報》報道,70組彩車從昨日(2日)起陸續在北京展覽館、天安門廣場和奧林匹克公園三個地方與公眾見面。另外,群眾遊行方陣中,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五位領袖畫像將由國家博物館收藏,並適時向公眾展出。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北京天安門城樓舉行,30萬軍民同胞見證了歷史的一刻。70年風雨兼程,新中國從建立之初的貧弱,到如今的富強,有著說不完的故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日前在國務院記者會上透露一段歷史插曲。70年前的開國大典,新中國空軍飛機有限,周恩來說,「飛機不夠,我們就飛兩次」,時至今日,中國的飛機參加閱兵,再也不需要飛第二次了。 70年來,中國在教育、經濟、外交、軍事、科技、文體及民生發展上實現飛躍式的成長,窮困幾千年的中國人民,將在2020年全面邁向小康。70年在歷史長河之中不過彈指之間,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宏願,如今已經實現。「盛世,如你所願」。
全世界鄭重宣布,佔人類總數四分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 1949 年10 月1 日下午3 時,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著,毛澤東按動電鈕,在義勇軍進行曲的雄壯旋律中,第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新中國的成立,是五四運動以來中國發生的重大歷史性事件,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中華民族發展進步從此開啟了新紀元。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本報將從外交、經貿、金融、教育、科技、民生、文體,以及本澳參與祖國發展等層面,來回顧新中國成立後的光榮時刻,一同慶賀祖國的光輝成就。 (採訪、撰稿:李袁木、李世達)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經濟規模不斷擴大、農業生產不斷提升、工業製造走向高端、服務業呈現多元繁榮以及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隨著綜合國力與日俱增,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也大幅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也得以顯著增強。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改革,既貢獻了中國智慧,也展現了大國擔當。 採訪、撰稿:李袁木、李世達
一個國家是否強盛,不僅體現在經貿與外交方面,更體現在文化與體育上,一個國家的文體國力,不但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也是世界認識的第一張名片。強盛的文體國力,不僅需要物質的建設,更需要精神的建設,而這一切必須建立在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的基礎之上。文化興則國興,體育強則國強,新中國成立70 年來,文體發展取得的成就,同樣值得驕傲。 回首新中國成立之初,由於經濟落後、條件有限,文化事業發展滯後,文化產業羸弱匱乏,體育和電影領域也處於剛起步階段。隨著經濟不斷發展,改革開放重大決策給中國帶來了活力。中國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全世界漢語熱逐漸興起,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碩果累累,電影文化和產業繁榮發展,民眾獲得感顯著提升。到今天,無論走到世界哪一個角落,都能看得到中國面孔,聽到中文交流,甚至中國的電影、文學、音樂與體育英雄,在各個領域大放異彩。 採訪、撰稿:李袁木、李世達
17世紀初荷蘭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誕生時,中國還處於明末清初的亂世之中。400多年後,直到第一張「飛樂音響」股票面市,新中國才有了現代資本市場。1986年11月,紐約證券交易所主席范爾霖(John Phelan)到訪中國,向鄧小平贈送了可自由出入紐交所的徽章。作為回禮,央行向范爾霖贈送一張「飛樂音響公司」股票。范爾霖很開心,幾天後他來到上海,在當時僅有的一個證券營業部裡辦理了過戶手續,還稱自己是「中國上市公司名副其實的股東」。這件事獲得了全球媒體的強烈關注,也是這一刻,標誌著中國資本市場即將開啟不同凡響的征程。 採訪、撰稿:李袁木、李世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