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局長羅奕龍表示,截至昨日下午4時,已有近50,000人完成全民核檢採樣。
特區政府昨日在政府總部舉行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行政長官賀一誠率兩司司長出席。
當局判斷感染源頭應來自受污染的航班客機,而非本澳存在隱形傳播鏈。
衛生局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察部協調員梁亦好醫生在記者會上公布本澳四名確診者近日行程。
當局表示,男學生主診醫生應未有執行相關防疫指引,當局就此會再作深入調查。
黃嘉祺指,教青局總結今次經驗,在未來亦會提升學校及老師的警覺性。
美連大廈、輝信大廈及建安樓昨日起設為封控區,只進不出。
區政府昨日透過與內地的聯防聯控機制,接獲珠海市衛生部門通報 , 一 對澳門夫婦於前(2)日在珠海進行的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衛生局其後為兩夫婦及其兩名子女進行核檢,結果均呈陽性。
本澳樓齡超過30年、樓高七層以下舊樓有近幢,石屎剝落、窗戶飛墮事件時有發生,社會一直呼籲政府推行強制驗樓,《都市建築法律制度》法案上周四在立法會全體大會上通過,法案並未實施強制驗樓,只規定業權人須自樓宇入伙十年後及往後每五年保養維修,但不屬強制,只是在工務局發現樓宇缺乏維修保養,通知業權人跟進並進行驗樓,業權人未有執行才會受行政處罰,措施能否加強業權人維修保養樓宇?但現時本澳舊樓中,大部分未成立業主委員會,要推動小業主維修保養樓宇相當困難,還需當局推出援助措施。 維修樓宇是小業主的責任,法案希望加強業權人承擔樓宇保養維修義務。高齡舊樓失修,主要因舊樓居民、特別是業權人,對樓宇維修保養意識薄弱,加上舊樓飽受風雨沖刷,出現不同程度殘破情況。《都市建築法律制度》法案雖未引入強制驗樓措施,但法案第15條規定業權人對樓宇有保養及維修義務,「要求業主承擔保養及維持樓宇良好狀況的責任」,規定建築物業權人應自入伙後滿十年進行保養及維修工程,之後每五年要為樓宇進行保養及維修。法案沒有直接規定不在上述期間內進行保養及維修樓宇的法律後果,但若業主嚴重違反保養及維修義務,引致出現嚴重危害、公共衛生或人身安全情況,工務局可通知業權人提交由專業人士編製的《樓宇狀況報告》,並根據報告進行維修保養,若業主違反規定,工務局可按法案第42條予以處罰,自然人科處2,500 元至50,000 元罰款,法人則科處5,000 元至十萬元罰款。 現行《都市建築總章程》已沿用近30年,隨著本澳不少舊樓日趨老化,法例已難追上現時社會發展需要,當局經過十多年檢討及修訂,修訂了《都市建築總章程》行政篇的《都市建築法律制度》,法案上周在立法會通過,將於公布一年後實施。雖然法例沒有強制業權人驗樓,但樓宇保養維修是業權人責任,新法案引入罰則是期望法例具有法律效力,令業權人能自覺履行保養維修樓宇義務,但在現時本澳近5,000 幢30年或以上舊樓中,大部分仍未成立業主委員會,要推動小業主維修保養樓宇,還需當局推出援助措施,包括協助居民組織業主委員會,共同維修保養樓宇,保障公眾安全。
每十年進行一次的人口普查,將於本周六(7日)至21日進行,統計局已分批向全澳27萬多個住宅及工商業單位寄發通知信,普查員將於本月7日至21日期間上門進行資料收集。人口普查問卷分為長式及短式兩種,其中七分之一單位的住戶會被抽選作答長式問卷,餘下單位的住戶回答短式問卷。這是本澳第16次人口普查及第六次住屋普查。透過這一大規模及有系統的統計活動,收集詳細的人口數據。 【 本報記者劉凱輝報道】 統計局昨(3)日舉行記者會,局長楊名就稱,為配合政府防疫工作而制定的系列防疫措施,包括所有普查員須於周六前完成核檢且呈陰性結果;每次進入普查工作站需測溫、出示綠色健康碼及佩戴口罩等,並會與受訪住戶保持一米社交距離等。 特區政府宣布本澳進入即時預防狀態,被問及會否影響人口普查工作時,統計局局長楊名就回應稱,當局已因應疫情制定預案,包括如疫情爆發時如何開展分區分級防控工作;如需要封鎖大廈或相應區域時,一定會停止有關區域的外勤資料收集工作,並通知受訪住戶透過網上填報問卷,以及暫停處於疫區工作站運作,搬移至總部或鄰近工作站等,一旦本澳出現大規模爆發,最壞打算不排除延長人口普查收集時間,全面改為透過網上收集資料,但需視乎疫情具體情況而定,需要調整工作時會即時公布。 在保護資料方面,局長楊名就稱,統計局稱將向住戶發送手機短訊防偽碼、登入填報必須輸入一次性密碼、使用加密連線傳輸等資料,而收集後的資料只會儲存在局方的伺服器,並會與網絡安全事故預警及應急中心建立24小時聯絡機制。 人口普查結果對澳門發展非常重要,數據反映澳門人口結構及其社會、經濟特徵在近年來變化,是特區政府規劃未來的重要參考,尤其在制訂教育、房屋、交通、醫療和社會服務的政策;此外,這些數據對私人機構在釐定業務方針,以至學者進行研究等方面亦有相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