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主辦的「2021年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2021MIECF),原訂於本周四至周六(8 月5 至7 日)以線上線下雙線融合模式舉行,鑒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新變化,為避免群集以減低疫情傳播風險的綜合考量,大會經審慎考慮,決定取消2021MIECF所有線下活動,包括綠色論壇及展覽等活動,而為助力企業把握綠色商機,大會決定保留舉辦線上展覽以及積極組織雲配對等線上活動。 最新資訊請留意大會官網,大會正積極跟進有關後續工作,並透過不同管道通知參展及與會人士相關安排。如有任何查詢,可致電(853)8798 9675/6389 5979,與大會聯繫。 貿促局昨(3)日在記者會上介紹, 今屆的線上展廳方面有超過400個展商參與,上線展品數逾610個。同時增設線上展廳、雲配對、雲簽約及論壇直播等內容,進一步豐富線上元素,優化參展參會體驗。 貿促局主席劉偉明表示,目前「綠色低碳」是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目標重要支撐,希望透過論壇和展覽積極為本澳與內地及國際環保業界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環保局局長譚偉文則表示,未來會繼續加大力度完善電動車充電配套設施等工作,並在能源、交通運輸和大型企業等領域落實節能減排措施。 因應疫情最新變化,明(5)日開幕的2021MIECF將保留線上活動。 (貿促局圖片)
特區政府在固體廢物處理方面的重要政策是「源頭減廢、資源回收」,過去已推出回收膠樽、鋁罐/鐵罐以及紙類、廚餘、廢舊電池、廢舊家電、電腦及通訊設備、利是封、月餅盒等多項回收計劃,在社區設置多個回收點,為居民實踐減廢、回收等環保行為創設更便利條件。環境保護局於2016年公布「《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20)》中期實施及成效評估」報告中指出,有四項指標的執行情況未如預期,分別為單位GDP能耗、清潔能源使用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廢棄物資源回收率。 去年,環保局以廢物減量回收及沿岸水環境整治為核心任務,包括開展近外港碼頭臨時污水處理設施工程,並跟進黑沙環馬場北大馬路沿岸截污工程竣工後已逐步改善的水體和生態環境;此外,今年亦公布了《建築廢料管理制度》及《禁止進口及轉運一次性發泡膠餐具至澳門特別行政區》 兩項法律,推出「電子及電器設備回收計劃」擴大回收種類,增設大廈分類回收、「環保加Fun站」及「環保Fun乾淨回收街站」等以加大減廢及資源回收力度;同時推進環境規劃、環保基建、海域監測、區域合作等各方面的工作。 政府重視源頭減廢 特區政府一直非常重視和關注「源頭減廢」議題。在結合整體考慮及社會意見的基礎上,並參考鄰近地區經驗,環保局於2019年11月18日實施「膠袋收費」措施,透過經濟手段減少塑膠購物袋的濫用情況,形成減用塑膠袋的社會氛圍,讓消費者逐步養成自備購物袋的習慣。法律訂明除兩種豁免情況(即未事先包裝的食品或藥品,或機場禁區零售業場所取得且受攜帶手提行李安全限制的貨品)外,商戶在零售行為中須對每個所提供的塑膠袋收取定額一元的費用。環保局今年1月曾表示,當局經比對 2018年垃圾成分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在本澳實施膠袋收費後,垃圾中的塑膠購物袋減少31%,其中當局針對超市和手信店等較多使用塑膠袋的零售行業詳細調查,顯示這類行業使用塑膠袋幅度減少60 至80%,比一般行業的減幅大。 膠袋收費後再管制塑膠吸管 為進一步推動限塑措施,本澳於 2021年1月1日起禁止進口及轉運一次性發泡膠餐具(包括餐盒、碗、杯、碟)至澳門,環保局將持續推進限塑工作,繼發泡膠餐具後,下一步將管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膠餐飲吸管及飲料攪拌棒的進口。經研究調查,初步估算每年約有1,600萬支不可降解塑膠餐飲吸管、290萬支不可降解塑膠飲料攪拌棒進口本澳。減塑活動亦獲得市民支持,自2018年12月推出「走塑好Easy 」活動以來。至今已有200多間本地食肆及飲品店、以及兩間外賣平台參與活動。至今年6月,「走塑」次數超過100萬次,估計減用的一次性餐具約220 萬套。 推收費制度源頭減建築廢料澳門的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及其人均值雖然在年因疫情影響下錄得 近十年首次下降,但近年廢物棄置量仍呈上升趨勢。建築廢料量、特殊和危險廢物量和總廢棄車輛數量亦是呈上升趨勢。 為減少本澳產生的建築廢料 量並減輕建築廢料堆填區的處置壓力,《建築廢料管理制度》行政法規於2021年1月17日正式生效。《建築廢料管理制度》行政法規訂定在澳門特別行政區進行建築廢料管理,尤其對建築廢料進行分類、運送、傾卸、放置、處理和最終處置等工作時應遵守的制度,並訂定惰性拆建物料、特別拆建物料、其他拆建物料的分類,以及須運往的處理設施。 此外,行政法規規定運載建築廢料以作傾卸的車輛須事先取得環保局發出的傾卸許可,方可進入建築廢料堆填區,並須按所傾卸廢料的性質及重量計算傾卸費,繳付方式包括立即繳付和按月繳付。 環境保護局、市政署及治安警察局負責監察對行政法規的遵守情況,若發現違反《建築廢料管理制度》行政法規的行政違法行為,將科處相關罰款。
環保局今年6 月公布的《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20 》,顯示澳門局部沿岸水質長期欠佳,原因為部分區域存在下水道管網長期超負荷滿流、雨水管網系統混接生活污水、非法排污等問題,導致大量污水未能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便直接溢流或經雨水排放口排放至沿岸。 內港筷子基水質最差 《報告》亦顯示澳門局部沿岸水質長期欠佳,其中以內港、筷子基等區域水質最差。就澳門沿岸水污染問題,環保局已進行詳細研究,排查了全澳186個沿岸排水口,發現其中47個排水口有生活污水直接排出,造成近年沿岸水質不良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渠網中合流系統區域的污水截流下水道長期處於滿流狀態,而分流系統區域的雨水渠網因常有生活污水錯駁和非法排污等問題,導致大量污水未能正常地經污水管網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便直接經雨水排放口溢流至沿岸。上述污水溢流情況造成近年澳門沿岸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與污水廠的處理能力無關。 為此,環保局正按前期研究及各污染個案成因制定一系列針對性的污染治理方案,並聯同相關部門有序地共同跟進治理。目前,已優先開展近外港碼頭臨時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同時,正與相關部門研究在其他沿岸污水排放較嚴重的地點進行治理,例如在內港沿岸推動下水道整治及設置臨時污水處理設施,以及就城市日大馬路雨水箱涵排放口制定污染治理方案等。 加緊編制未來五年環保規劃環保局在報告中提到,澳門正迎來首個城市總體規劃以及第二個澳門特別⾏政區五年發展規劃, 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步伐亦逐步加快,過程中必將堅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當局將透過總結《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10-2020)》的具體成效及不足之處,加緊編制新一個《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21-2025)》,訂定下一階段規劃政策,期望推動全社會積極參與,實踐環保生活與綠色發展,共同致力營造低碳宜居環境。 整治沿岸水環境是政府環保工作為核心任務,重點整治非法排污。( 環保局圖片)
在回收工作方面,環保局透過「大廈分類回收好 Easy 」、「環保加 Fun 站」、「環保 Fun 乾淨回收街站」以及「流動回收⾞ 」等措施推動居民實踐分類回收;同時,推 出「電子及電器設備回收計劃」,推動電子資源廢物的妥善回收再利用。澳門的固體廢物管理工作正不斷完善。其中,環保局今年4月於轄下四個分別位於台山、青洲、石排灣的環保加Fun站,以及最新於永寧廣場開設的環保加Fun站,新增回收家居廚餘(不包括食肆廚餘)。市民只需預先瀝除廚餘的汁液及水分,把廚餘盛載於自備的容器內(如可重用的盒、桶、袋),送往環保加Fun站,每次回收重量上限為三公斤。至2021年6月底,環保局轄下四個環保加Fun 站共收集約1,400公斤家居廚餘。 再收緊車輛尾氣排放 為持續改善本澳空氣質素,減少車輛尾氣排放及推動車主定期保養維修車輛,並落實相關規劃目標,繼2018年後,環保局於今年7月1日起再收緊在用汽車尾氣排放限值,新的限值標準適用於2013年 9月 1日或以後登記的輕重型汽車。在用輕重型電單車的尾氣限值標準維持不變。經修改後,一氧化碳百分比由原來的4%減至3.5%;碳氫化合物濃度則由每10負6次方1,600減至1,200。
環保團體「綠色未來」會長袁嘉浩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環保局近年推行政策的進度比以往快,包括膠袋收費及禁止發泡膠餐具進口本澳等法例。同時,現時當局推行的措施很多都有讓市民參與其中。他認為,始終環保是要讓全民參與才能達到最大效益,冀當局持續向此方向加強推進。 袁嘉浩稱,減廢最有效方法的確是從源頭做起,當局除了禁發泡膠進口,未來將研究限制塑膠飲管,體現了當局對環保政策的決心。 另一方面,本澳的回收業仍有很大改善空間。他提到,本澳愈來愈多回收業也因經營成本問題而結業,街上也少了很多廢物回收人士,雖然環保局也設有一些回收站讓市民回收,但回收業是作為有價值的商業行為,其效益很難與團體或市民自發性的行動相提並論。 袁嘉浩指,隨著內地收緊回收廢物的限制,相信全球不少國家亦面臨廢物如何棄置的問題。他希望特區政府能向內地溝通爭取,放寬本澳廢物的處理限制,有助改善本澳的回收業經營環境,加強回收廢物的效率。 綠色未來會長袁嘉浩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環保局近年推行政策的進度比以往快。 (資料圖片)
本澳一對夫妻在珠海核檢結果呈陽性,其兩名子女核檢亦初步陽性。當局調查後公布該一家四口染疫人員在本澳的活動軌跡。
澳門與珠海雙方根據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傍晚就兩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舉行視像會議。
珠海市開展全市全員核酸檢測,電影院等娛樂場所暫停營業。
本澳四例新確診患者為一家四口,其中女兒在7月19至24日,跟隨濠江學校舞蹈團到西安交流,乘坐CZ3761航班由珠海到西安,同團共有30人。
「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工程已經竣工,並已裝設通關設備、完成壓力測試, 將於今(2021)年內開通。交通事務局昨日公布,為配合青茂口岸的消防演習,今(3)日凌晨起至明日中午12時30分,青茂口岸周邊部分路段實施臨時交通安排。另外,內地有消息指青茂口岸將於本月中旬開通,傳媒關注會否加重當局防疫負擔,衛生局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察部協調員梁亦好回應指,青茂口岸開通屬於年度工作計劃之一,已規劃好相關人力資源,現時正就檢疫流程進行規劃及細化工作。 【本報記者陳駿騏報道】 交通事務局昨日發出新聞稿表示,為配合青茂口岸消防演習,今日(周二)凌晨起至8月4日中午12時半,青茂口岸周邊的何賢紳士大馬路及鴨涌馬路部份路段實施臨時交通安排。 其中,今日凌晨起至明日中午12時半,鴨涌馬路部分咪表泊車位及上落客貨位禁止泊車。明日的上午9時半至中午12時半,臨時封閉何賢紳士大馬路近青茂口岸聯檢大樓路段,以及靠近鴨涌河變電站一側的一段鴨涌馬路。 明日上午9時30分至12時30分,「鴨涌河變電站」站及「何賢紳士馬路/青葱」站暫停使用,巴士27、51A及H2路線需繞道行駛及臨時調整停靠站點。詳情可查閱澳門公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網頁及澳門新福利公共汽車有限公司網頁。 調動更多巴士線行經青茂配合通關 青茂口岸將於今年內通關,社會關注口岸一帶的基礎設施配套是否足夠,以及青洲區內巴士路線能否應付增加的人流出行需求。交通事務局早前表示,因應青茂口岸通關,將在現時巴士路線的基礎上,調動行經青茂口岸的巴士線延伸停靠青茂口岸站或附近街道,把原來可達青茂口岸的10條巴士路線增至16條,當中四條為夜間路線,配合和方便日後市民多使用青茂口岸通關。 據當局公布,前往青茂口岸周邊的巴士路線於8月7日起增至16條,共涉及五個巴士站點。 衛生當局正規劃細化檢疫流程 另外,在昨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新聞發布會上,有傳媒引述內地有消息稱青茂口岸將於本月中通關,關注衛生當局防疫工作準備情況。衛生局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察部協調員梁亦好醫生回應指出,雖然現時未掌握具體開通日期,但青茂口岸開通是當局年度工作計劃之一,早前已經規劃好相關人力資源,現時正就現場檢疫流程進行規劃及細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