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管會昨午在公共行政大樓張貼第七屆立法會選舉名單總表。
受都市更新影響拆遷影響的業權人會取得按市價的一定補償,若置換房充足,可購買置換房。
司警拘捕三名外籍男女和一名本澳女子,他們涉及去年10月起過百宗網戀和 「殺豬盤」騙案,同時涉及清洗黑錢等罪行。
司警偵破世遺鄭家大屋近媽閣街一側圍牆早前懷疑被車輛駛過時刮花,留下一條長刮痕事件,拘捕一名64歲俗稱「田螺車」混凝土車司機,涉嫌因一時粗心大意,沒有固定好卸泥盾,導致其車行經鄭家大屋外馬路時,刮花鄭家大屋外牆並留下八米長裂痕,事故發生後明知出事仍駕車離開及沒有報警。 司機被捕後表示願意承擔14,000元維修賠償。 【本報記者劉凱輝報道】 被捕男子姓劉,64 歲,本澳居民;涉嫌加重毀損罪已被送交檢察院處理。 司警發言人李瀚妮昨(7) 日公布案情稱,司警上月23 日接獲文化局報案,指位於媽閣街的本澳著名文物鄭家大屋外牆遭到毀損,由於涉及文物,文化局要求追究相關責任。司警經調查,發現鄭家大屋外牆被刮花八米長裂痕,文化局方面報稱維修費用需澳門元。司警翻查附近閉路電視發現,上月22 日上午約11 時,一架混凝土車途經上址,期間「田螺車」的卸泥盾撞到及刮花鄭家大屋外牆,「田螺車」其後離開。司警調查後鎖定目標,本月6 日傳召「田螺車」司機劉某到警局問話,他承認犯案,供稱事發時因未有固定好卸泥盾導致意外,並稱知悉撞到文物後,為逃避責任沒有報警,立即離開現場。劉某向司警表示,願意承擔有關的賠償責任。 穆欣欣: 將裝閉路電視及減速丘 就世遺鄭家大屋圍牆被刮花留下一條長刮痕事件,文化局局長穆欣欣前(6)日向傳媒表示,局方已按文物修護程序即時開展修復工作,亦聽取了社會意見在大屋外加裝監控。對於有意見提出增建加固牆,穆欣欣指出,該側圍牆對開道路已非常狹窄,加上在夯土牆外加建牆壁不利通風和文物保護,當局將在有關位置增設減速丘及減速提示牌,並會持續聽取和分析社會對於保護措施的意見。 團體建議增設路面收窄警示標號 對於鄭家大屋的圍牆再次被車輛刮花,團體言起動力協會表示,該路段行車路面淨寬度僅約兩米,是整條媽閣街最窄路段,不但無法設置合規行人路,就連普通車輛都要小心通行,以避免損壞鄭家大屋外牆,建議在該路段前增設路面收窄及注意行人的警示標號,提早對駕駛者作出警示,並以多種措施去兼顧行人安全,以保障駕駛者的利益及維護文化遺產等。該會表示,收到附近居民反映,該段路是日常途經的主要路段,附近有一所學校,上學及放學時段車輛及行人較多,繁忙時段形成人車爭路情況相當普遍,過去半個月圍牆曾被刮花兩次,反映路面寬度只能勉強讓車輛通行,而身材矮小的學生更難被駕駛者察覺,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建議當局在合適的位置安裝更多輔助鏡,令駕駛者可清晰掌握路況。 加強居民保育意識 澳門地區發展促進會亦促請當局正視問題,平衡文物保育與社會發展,並指出事發路段並無設置正式行人路,常有人車爭路情況,當車輛駛過,易生意外。澳促會建議通過增設路面減速帶、警示牌、限速牌、加大罰則、加強居民保育意識、加設適合材質圍板等方法及完善周邊的配套規劃,把澳門打造為「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第12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將於本月(7月)22至23日在澳門舉辦,採用線下為主、線上為輔的舉辦形式,邀請全球基建範疇之政、商、學界精英出席,今屆主題為「攜手共促國際基礎設施合作新發展」。 國際基建論壇由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及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共同主辦,本屆論壇充分體現澳門元素,在議程設計、活動策劃、嘉賓邀請和商務對接等方面,注重與澳門落實國家「十四五」規劃相銜接、融入中葡商貿平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泛珠9+2機制、現代金融等澳門元素;期間將繼續舉辦內地—澳門「一帶一路」工商專業委員會交流會,以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進一步加強內地與澳門企業之間的緊密合作,支持澳門企業發揮自身優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駐華官員國際金融機構蒞澳出席 此外,14家來自本澳建築業界、金融業界等商協會以及有關政府部門作為澳門方協辦單位,帶動本澳與基建相關的業界積極參與,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建設。論壇還將邀請多位中國內地和外國駐華官員、國際金融機構和多邊開發機構、知名工程承包商、工程裝備及產業鏈企業等蒞澳出席參與。 今屆規模擴大 展位增加逾三成 今屆國際基建論壇將舉行多場主題及平行論壇,內容聚焦金融創新及產業鏈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碳中和驅動綠色基礎設施可持續發展等行業熱點議題展開。同期亦將開展由國家商務部主辦的「第七屆中拉基礎設施合作論壇」,推動形成中拉基礎設施合作可持續發展的嶄新格局;此外,論壇期間還將豐富論壇配套設施,適當擴大現場展覽規模,其中展位較上屆增長超過30%,豐富參展企業構成,其中與基建有關的行業及產業鏈企業參與及商務會談較上屆均增長超過10%,以提高論壇商務交流與對接功能。 嚴遵特區政府防疫措施 論壇主辦單位將配合澳門特區政府防疫措施,要求進入會場的人員必須測量體溫、出示七日內有效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或已完成接種兩劑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至少14天的證明、使用酒精搓手液,並佩戴口罩等。 國際基建論壇自2012年由北京移師澳門舉辦後,已經連續九屆在澳舉辦。去年共舉辦多場主題論壇、專題活動和平行論壇,進行逾170多場商務會談,吸引42個國家和地區超過位各界人士參加,包括32個國家駐華使節,中外雙方共簽署12份合作協議,主要涵蓋交通道路、房屋建築、光伏電站、風電等領域。
澳門金融管理局即將發行2022壬寅虎年生肖紀念幣,並於下周一(12日)起接受網上認購登記。 2022虎年生肖紀念幣正面以色彩繽紛且具葡萄牙風格的瓷磚構成農曆生肖圖案,背面則採用嶄新高浮雕技術,以從下而上的視覺立體地呈現澳門世界文化遺產景點。虎年紀念幣的規格包括壹安士及五安士精裝銀幣,以及0.5安士的精裝金幣,三款紀念幣的售價分別為1,230澳門元、7,200澳門元及15,000澳門元。 持有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身份證且年滿18歲的人士,可於7月12日上午9時正開始,到金管局網頁進行網上認購登記虎年紀念幣(https://www.amcm.gov.mo/static/COCSCollection/terms_ zh.html),登記期至7月30日下午6時正結束。在此期間,金管局大堂將設有專櫃,協助有需要的長者辦理登記認購手續。 每名澳門居民僅限登記一次,認購上述三款紀念幣各一枚。如出現超額認購將進行電腦抽籤,抽籤結果將於8月6日透過手機短訊通知認購人士,已完成登記的人士亦可自該日起於金管局網頁查閱抽籤結果。 成功認購者或其代表須於8月9日至8月20日期間,帶同認購者的澳門居民身份證副本,前往大西洋銀行全數繳付成功認購的紀念幣款項。金管局預計於2021年12月起陸續安排紀念幣的交付。 虎年生肖紀念幣正面以色彩繽紛且具葡萄牙風格的瓷磚構成農曆生肖圖案,背面則採用嶄新高浮雕技術。 (金管局提供圖片)
財政局將於7月28日上午10時於財政局地庫演講廳舉行公開拍賣撥給特區所有的物品,當中包括名錶、鑽石戒指、珍貴紀念金幣及全新電動汽車等;以及一些屬特區所有但已報廢的車輛廢鐵、廢棄物品及物品等。 財政局昨(7)日通告,有意參與競投人士須憑有效身份證明文件,於本月27日內繳納保證金後,方得參與相關競投。 在公開拍賣舉行前,財政局將安排有興趣人士於下周二(13日)實地查看相關拍賣物品;而名錶、鑽石戒指、紀念金幣等貴重物品將安排於公開拍賣當日展示;至於車輛廢鐵、廢棄物品及物品,會以投射圖片形式展示。 物品清單可於財政局大樓閣樓查看或於本局網頁瀏覽,網址:http://www.dsf.gov.mo。
為提升從業人員服務水平及專業知識,在疫下保持競爭力及質素,鞏固「創意城市美食之都」美譽,帶領業界認識智慧餐飲發展趨勢,澳門餐飲業聯合商會和澳門管理學院合辦餐飲業在職培訓計劃,於下周一(12日)至今年12月17日期間舉行,預計有超過350人參加,計劃內容包括「食物安全及環境衛生」講座、「如何利用新科技經營餐廳」講座、「餐飲業服務英語」課程、「餐飲場所處理投訴及衝突技巧」課程以及「澳門餐飲業探索琴澳發展新機遇」外訪考察團等。 澳門餐飲業聯合商會理事長李汝榮稱,項目能夠為業界從業員提供合適的培訓,提升服務質素,亦有助他們晉升。他表示去年飲食業界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戰,經營環境極之困難,因此必須與時並進,除提升食物品質及服務外,更要優化營運模式,順應現今智慧飲食潮流,多利用網上平台宣傳及增加銷售等。今年培訓計劃將特別提供相關的課程讓業界熟悉,他希望飲食業界多派員參加,以及善用是次學習機會。 澳門管理專業協會理事長劉永誠表示,培訓計劃涵蓋對象包括前線員工、管理層、樓面領導等,多年來計劃成效正面,近年因應疫情和智慧餐飲發展的趨勢,在課程設計亦加入餐飲科技平台應用、大數據支付平台等內容,亦安排餐飲業管理人員或負責人參觀橫琴的飲食場所,了解橫琴招商政策及優惠,探討琴澳餐飲企業合作機遇。 澳門管理學院校董會副主席莫志偉則表示,為豐富學習體驗,計劃亦包括不同的元素,例如專題講座、短期課程、體驗活動以及考察團等,期望能夠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模式給予每位學員。 他又稱,期望可為飲食業界培養更多人才,以及推動餐飲業的可持續發展。
澳門科技大學今年第二季澳門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顯示,總指數延續上季跌勢,「購買住宅」分指數跌幅最大,其餘「就業狀況」、「本地經濟」、「投資股票」、「物價水平」等分指數均告回落,僅「生活水準」分指數稍微上升。調查結果指出,概而言之,今年第二季澳門消費者信心總指數延續上季跌勢,構成消費者信心總指數的六項分指數「五降一升」,總指數和各項分指數均處於低於100點的「信心不足」區間。 澳門科技大學與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和輔仁大學共同合作,由2008年第四季開始,每季均發布「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結果。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於今年6月5日至30日進行「2021 年第二季澳門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成功訪問了804 名18 歲或以上的澳門居民。 根據設定,指數評分範圍為0至200,其中0表示「完全沒有信心」、100表示「一般般、沒感覺」、200表示「完全有信心」。簡單而言,少於100表示「信心不足」、大於100表示「有信心」。 僅「生活水準」分指數上升 調查結果顯示:今年第二季澳門消費者信心總指數為68.11, 較上季(75.13)相比下跌7.03點,跌幅為9.35%。與上季相比,納入總指數計算的六項分指數「五降一升」,其中,「購買住宅」分指數回落最大,本季為56.23,較上季顯著下跌19.60%;「就業狀況」分指數為,較上季69.80 下跌16.94%;「本地經濟」分指數本季為58.02,較上季69.44 下跌16.45%;「投資股票」分指數為78.91,較上季86.46下跌;「物價水平」分指數為67.53, 較上季下跌0.17%;唯有「生活水準」分指數上升,本季89.97,較上季87.51 上升2.81%。 調查結果指出,2021年第二季,中國內地經濟運行穩中加固、穩中向好,但國內外環境依然複雜嚴峻。澳門防疫及入境措施升級將短期阻礙博彩業復蘇,但並不改變中長期復蘇態勢。未來,澳門仍將聚焦促進行業復蘇,激發消費潛力活力,進一步推動經濟的適度多元發展,不斷深化區域合作,持續優化民生建設,從而提振消費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