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國際旅行健康證明」出台

本澳旅遊業界:看見曙光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本月7日在「兩會」外長記者會上宣布推出中國版「國際旅行健康證明」,對推動世界經濟復蘇及跨境人員往來便利化提出了切實可行的「中國方案」。3月8日,中國版「國際旅行健康證明」微信小程式本周一(8日)正式上線,供中國公民使用。澳門與內地健康碼互認已相當成熟,「國際旅行健康證明」被認為有條件繼續放寬兩地出入境管制措施。 旅遊局局長文綺華前日表示,她相信類似「疫苗護照」措施未來是大趨勢。澳門旅遊業議會會長胡景光昨(10)日接受本報訪問時形容,「國際旅行健康證明」的推出,對旅遊業界而言可謂看見曙光,但他指出,現時內地和澳門剛開始有序推行新冠疫苗接種工作,他推算澳門方面,居民要達至一定的接種率,至少要等到今年第三季或第四季;內地以至外國方面情況亦然。 延長核檢有效期 延長旅客留澳時間 隨著內地疫情緩和,雖然現時內地旅客來澳已獲豁免隔離醫觀措施,但受核酸檢測陰性結果有效期七日所限制。胡景光認為,假如未來澳門與內地使用「疫苗護照」進一步便利往來,有關制度逐步建立後,除了可給予內地旅客更多信心來澳,或甚至有條件延長核酸檢測有效期,延長旅客留澳時間。 胡景光相信,假如澳門和內地使用「疫苗護照」往來順利,對其他國家地區帶來示範作用,給予其他國家地區信心,有利本澳與其他國家地區洽談恢復旅遊。 健康碼國際互認 推動世界經濟復蘇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本周一表示,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世界經濟有待恢復,便利人員往來需求日益迫切。近期各國紛紛加快疫苗接種,疫苗互認成為健康碼國際互認的核心內容。為推動世界經濟復蘇,便利人員跨境往來,中方推出了中國版「國際旅行健康證明」,用於展示中方出境人員核酸血清Igm抗體檢測結果,以及疫苗接種情況等健康資訊。 中國版「國際旅行健康證明」是一種綜合性證明,以展示持有人的核酸檢測結果、血清IgG抗體檢測結果,以及疫苗接種情況。該證明包含一個加密二維碼,可供各國家與地區相關部門驗證並讀取訊息。 通過兩種方式獲取旅行健康證明 「國際旅行健康證明」有電子版及列印生成的紙質版。內地民眾可在微信小程式中搜索「防疫健康碼國際版」,進入小程式登錄操作,首次登錄前,需根據程式提示進行個人身份認證及護照等旅行證件認證。不過目前僅開放持有內地身份證的人士登錄使用。 獲取國際旅行健康證明可通過以下兩種方式:打開微信,通過掃描官方管道推出的二維碼進入小程式,選擇「查看及出示國際旅行健康證明」進行操作;或在微信小程式中搜索「防疫健康碼國際版」獲得小程式入口,選擇「查看及出示國際旅行健康證明」進行操作。 首次登錄前,需根據程式提示進行個人身份認證及護照等旅行證件認證。

11/03/2021
32287

應以更科學方法保護本澳山林

團體倡制定灣區苗木標準

本澳年前曾受「天鴿」、「山竹」超級颱風吹襲,有關本澳的山林修復工作以及生態環境變化方面,澳門園景綠化促進會理事長梁冠峰昨(10)在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表示,兩颱風對本澳山林的影響的確非常大,其實早在80年代初本澳已展開山林修復工作,當時是使用「台灣相思樹」來恢復土地肥力及山林生態,但由於本澳山林脆弱、面積細,且台灣相思樹抗風能力弱,以傳統方法成效較低;因此按本澳城市定位來說必須以更科學手段去保護出林,提升抗風能力,增加山林貯水肥力,在生態安全與植物觀賞性中取得平衡。 綠色未來會長袁嘉浩稱,本澳經歷超強颱風後,令市民更關注環境保護工作;且去年起因疫情關係,亦令更多市民走進山林,社會對生態環境關注度提升,他建議未來應在宣傳教育方面做更多功夫,做好生態保育相關工作。 有關本澳在挑選種植樹木的安全性方面問題。 梁冠峰稱,粵港澳大灣區需制定有關苗木的標準,主要是因為灣區有不少都是沿海城市,均面對颱風問題,因此在樹木挑選方面相當重要;且現時城市發展急速,城市路面更新、地下管道保養均對城市中已種好的樹木有一定影響,當樹木的根部若受感染後便相當脆弱。他又指,本澳現時路面多是硬鋪面,雨水較難滲落地下泥土,加上地下長期缺氧缺水,均令樹木難以健康生長,因此制定灣區苗木標準相當重要,更利於苗木生長助社會發展。

11/03/2021
11184

網上報道政冷靜日要屏蔽

傳媒關注影響選民知情權

9月12日是第七屆立法會投票日。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昨(10)日與本澳傳媒機構代表會面,交流選務工作和選舉訊息發布。傳媒關注選管會要求傳媒在進入競選宣傳冷靜日和投票日(9月11至12日)期間,至少要在網絡平台上,隱蔽傳媒在14日的競選宣傳期(8月28日至9月10日)內所發布涉及宣傳成分、能夠影響選民投票意向的報導,不能讓公眾搜尋得到,已經出版的紙本報道內容則不用回收。政府其後補充,選民欲在冷靜日期間了解各候選人的政綱,可到選管會官網瀏覽。 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唐曉峰稱,按法律規定,傳媒有義務要進行上述屏蔽工作;但假如傳媒在技術上是做不到甚至構成違規違法時,要向選管會解釋,若選管會認為解釋不合理,將送交司法機構處理。 唐曉峰:屏蔽是法律所賦予 傳媒關注有關做法會妨礙選民知情權,唐曉峰則指,有關做法為法律所賦予,不是要影響或妨礙新聞自由。他又指,「宣傳」和「新聞報道」的概念是清晰的,是客觀事實的報道,不存在任何立場表達時是「新聞報道」;涉及影響公眾投票的訊息,例如以直接或間接方式提出選民支持或不支持某一候選人時,尤其當涉及提到參選政綱,則是「宣傳」。 唐曉峰又稱,澳門是小城市,有關競選人士本身有其他職務或某些社會身份,傳媒可因應需要採訪他們,是新聞自由的體現,受訪者可就一些社會時事問題表達意見,而不是談論有關選舉或其政綱時,基本上沒有違法。又或者在禁止宣傳期間,市民在傳媒自設的平台上發表涉及違規宣傳的意見時,機構應主動刪除有關訊息。但他指原則上傳媒不需為有關言論承擔法律責任。 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昨日與本澳傳媒機構代表會面,交流選務工作和選舉訊息發布。 (吳泳欣攝)

11/03/2021
9146

「疫苗護照」為開通旅遊創條件

隨著各國接種疫苗的推進,有開始接種疫苗的國家考慮放寬出入境管制以恢復經濟,其中,中國及歐盟國家更開始探討「疫苗護照」的可行性。本澳旅遊業受疫情重創,旅遊局日前亦表明「疫苗護照」在未來是大趨勢,會對此進行研究,為開通旅遊創造條件。為此,本澳或需加快推動疫苗接種,早日與國際趨勢接軌。 所謂「疫苗護照」,是能被國際認可的新冠疫苗接種證書,持證者可在接受「疫苗護照」的地區間行走,不必檢測病毒或強制隔離,這意味著已接種疫苗的人士,可以在外出工作、旅行等享有更多自由,這種便利措施也被認為有助推動更多的人接種新冠疫苗。目前,中國供國民用「國際旅行健康證明」已於本周一上線,歐盟都亦表示要推行「疫苗護照」。 去年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大部分國家經歷了國家封鎖、經濟停擺的過程,去年底各國研發的疫苗陸續面世,部分國家也開始接種疫苗,疫情可望逐步緩和。不少意見認為,如果有「疫苗護照」,許多因疫情中斷的經濟、旅行活動都可恢復。 然而,現時在國際上推行「疫苗護照」仍存在不少問題,例如世衛便反對「疫苗護照」現時作為國際旅客出入境的條件,因疫苗是否有效減少病毒傳播仍有待觀察,尤其病毒出現變種,疫苗是否有效仍是未知之數,加上疫苗取得與分配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要達成全球性有效的群體免疫,可能要二至三年;而其他未購得、甚至無力購買足量疫苗的國家,在「疫苗護照」措施下,或成為被遺棄的地區。此外,「疫苗護照」還涉及私隱問題,各國政府是否願意共享、互認國民的健康數據,還需要各地政府磋商。 雖然短期內在國際間推出「疫苗護照」還存在不少問題和風險。但澳門作為外向型經濟體,積極推動「疫苗護照」的試行,才能加快復蘇。現時,本澳「健康碼」已能顯示市民有否接種疫苗,相信在技術上已沒大問題,未來或可參考「旅遊氣泡」概念,先與鄰近地區洽商疫苗互相認證機制,方便遊客恢復外遊。目前澳門疫苗供應充足,若能推動全民注射,對緩解疫情及推動環球經濟復蘇,有著重要意義。

11/03/2021
18959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