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於2011年引入「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巴士服務新模式,與當時三間巴士公司新福利、澳巴及維澳蓮運簽署為期七年服務合同,同年8 月1 日生效。 2011年8月1日,隨著首班車澳巴N1路線巴士凌晨零時於筷子基北灣總站開出,標誌澳門巴士服務進入「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新模式。時任交通事務局局長汪雲致辭時稱,巴士模式改變只是推動「公交優先」政策的起步點,政府未來將加大力度,全面改善巴士、的士及輕軌建設期間的相關工作,全力推動公交向前發展。 相隔兩年的2013年,人稱「綠巴」的維澳蓮運宣布破產,累計虧損至少1.2億元,最後由交通事務局接手管理。2014年,原維澳蓮運的巴士路線正式由澳門新時代公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接收,並於同年7 月1 日起營運。 新合同商討三年 兩度短期續約 三間巴士公司簽署的巴士服務公證合同於2018年7月31日屆滿,但合同屆滿前一日,特區政府於2018年7月30日宣布,因仍需時與巴士公司磋商合同條文細節,故按照原公證合同作短期續約15個月至2019年10月31日,同時批淮澳巴及新時代公司合併。2019年10月,政府再延長短期續約14 個月至去年12 月。 經過三年商討,政府與兩巴終於去年中達成協議,於去年9月11日簽定新合同,並在今年1月1 日生效。 特區政府於2011年引入「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巴士服務新模式。 (陳宇東攝)
「公交優先」計劃最先在新馬路推行。賭權開放後,遊客大幅增加,至2007年,當年訪澳旅客逾2,700萬人次,隨著本澳及旅遊業不斷發展,每逢節假日,旅遊景點人山人海,尤其大三巴新馬路一帶。政府在2008年推出《公共交通優化整治方案2008 》,為疏導新馬路一帶人流,在新馬路推行「公交優先」計劃,在周六、日及假期,在新馬路介乎龍嵩正街至營地大街之間一段實施時限性「公交優先」,只允許公共運輸車輛(巴士、的士和三輪車)以及特許車輛通行。至於新馬路其餘路段以及周邊絕大部分街道仍然可允許私人車輛通行。 將人流引導至附近舊區政府同時引入新馬路免費巴士循環專線,循環專線由亞馬喇前地轉乘區出發經新馬路往司打口,目的將人流逐步引導至新馬路下段及司打口附近舊區,改善該區的營商環境;配合「公交優先」政策,市政署和議事亭前地之間的斑馬線擴大成一個行人過路區,加快疏導該區人流,改善周六、日及假期議事亭前地一段新馬路人車爭路情況。 「 公交優先」計劃最先於2008年起每逢節假日在新馬路推行,疏導新馬路一帶人流。 (梁啟迪攝)
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昨(9)日下午舉行「長者生活關注指數」調查結果發布會。調查發現逾95%受訪長者主要收入來源都是政府,長者在醫療準備、應急準備及對未來負擔醫療支出上,顯示安全感情況一般。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下稱「工聯」)昨(9)日發布「疫情下澳門僱員無薪假情況調查」分析結果,調查發現約56.06%受訪本地僱員反映公司最近採取無薪假或關愛假等措施,約56.23%受訪者表示薪酬減少,疫情下薪酬減幅為10%至30%。
澳門演藝娛樂設備商會會長及理監事一行,早前分別拜訪勞工事務局及警察總局,介紹商會宗旨及溝通有關過界勞工事宜。
為促進澳門疫後經濟復蘇,深入了解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需求,中國工商銀行(澳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工銀澳門」)董事長姜壹盛及行政總裁徐克恩等一行,日前到訪澳門工會聯合總會,工聯會長何雪卿及理事長李從正等就企業疫後業務營運問題展開交流座談會。
澳門科技大學昨(9)日及今(10)日一連兩天舉行校園招聘會,共有80多間企業及機構參與,包括酒店、博彩、銀行,公營機構等。
受新冠肺炎疫情打擊,本澳各行各業去年渡過了艱難時刻,根據統計暨普查局公布最新就業數據,去年11月至今年1月一期,本澳居民失業率為3.7%,就業不足率下跌至4.4%,本期就業居民萬人,按行業統計,批發及零售業和教育就業人數增加,建築業則有所減少。 政府為協助失業居民就業,在本財政年度增撥180 億元於基建工程,不少公共工程陸續展開,但本地建築業工人就業人數卻減少,主要因建築業欠缺的是技術工人,向勞工事務局登記就業失業工友,多是低技術工人,未能配合需求,短期「帶津培訓」課程,亦未能訓練出技術人才。 根據立法會議員李靜儀提供的數據,2020 年第四季,本地建築工人失業或就業不足達3,300 人,在本地建築工程陸續展開下,建築工人需求應有所增加,但一方面是本地建築工人失業人數持續高企,但另一方面是建築業界卻大呻「請人難」,究其原因是結構性問題。 本月1日,有465 名失業建築工人在兩名立法會議員陪同下到勞工事務局進行就業登記, 當中54% 尋找地盤雜工、25% 尋找油漆工、6%尋找電工、6%尋找模板,覓職本地失業建築工人,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紀,當中45歲以下僅佔10%,45至54歲有29%,55至64歲有44%,65歲或以上有17%,數字反映很少年輕人行。 另一方面,澳門建造商會則申訴建築業正面對「請人難」問題,指出現時擁有能力、技術及「肯做」本地工人愈來愈少,建築業現時缺乏泥水、紥鐵、搭棚等需要技術人員。上周到勞工事務局進行就業登記失業建築工人中,54%是尋找無需技能的雜工職務,與澳門建造商會所稱要求有技術的工種顯著不同。 政府呼籲失業人士「放下身段」轉職其他工作。政府推出「帶津培訓」計劃後, 最先推出不少建築業培訓課程,不少原本從事其他行業人士失業後報讀,完成課程後可獲得6,600 多元津貼,但一個短期課程,所學知識能否達到行業的最低要求?值得商榷,因此,實行認證制度顯得相當重要,當局應設立資料庫紀錄各行業各工種人力需求,再編定訓練課程內容,依各行業不同工種要求而設定,學員完成課程達到技術要求標準發給認證,用人行業可得悉其技能程度, 技術工人可持證上崗,配合各行業長遠可持續發展。
兩名內地男子日前下午爆竊主教山一豪宅成功,食髓知味晚上再擬重施故伎,擬乘的士上主教山,遇上「新手的哥」不識路,兩男子竟向其提供導航,上到主教山「新手的哥」不熟路,發現逆駛掉頭時被巡邏治安警發現截查,兩男子作賊心虛跳車逃走,其中一人被捕,被揭發與本(3)月7日主教山一豪宅被爆竊案有關,另一男子逃去。 司警昨(9)日在新聞發布會稱,被捕內地男子姓周,23歲,無業;被控「加重盜竊」罪被送交檢察院處理。被捕男子涉嫌與本(3)月7日發生在主教山一豪宅被爆竊案有關,偷走兩件共值2.2萬元首飾案情指,被爆竊豪宅在西望洋馬路,戶主本月7日下午鎖好門後離開,翌日接獲鐘點工人通知,稱發現放在主人房內夾萬被推翻,而且有被撬痕跡,懷疑被入屋盜竊。戶主當日由於身在內地,委託秘書報警,經點算損失2.2萬元財物。 竟向「的哥」提供導航 本月7日深夜,治安警駐守主教山附近的特警,發現一部的士逆駛,隨即上前截查,車上兩男子慌忙跳車逃跑,周某逃至附近一間獨立屋,被獨立屋保安制服,其同黨則逃脫。治安警懷疑周某與豪宅爆竊案有關,轉交司警跟進。 據的士司機稱,由於新入行僅一個月,不熟路故行至上址時逆駛。兩名男子當晚約11時於河邊新街上車,由於他不熟悉西望洋一帶行車方向,按照對方提供的導航前往上址,期間發現車輛逆駛,掉頭時被警員截停,詎料錯有錯著,「助攻」警方破案。 攀牆入屋留下鞋印 司警在被爆竊豪宅調查發現,外牆有賊人攀爬進入單位時留下鞋印,經核對周某所穿運動鞋脗合;懷疑其爬入大屋盜竊。司警同時在周某身上起出兩件被盜首飾,經事主辨認後,確認為失物。經查問,周某承認犯案,曾嘗試打開夾萬但未成功。司警正追緝在逃同黨的下落。
司警聯同海關偵破一宗毒品案,首次揭發毒品集團將毒品藏在電腦鍵盤內快遞郵寄來澳。行動中,司警共撿獲市值35,000元的毒品可卡因,以及拘捕三名本地男女,涉嫌販毒及吸毒罪。 司警表示,接獲情報指再有人利用郵包販毒。部署後於本(3)月8日晚上在北區某快遞公司外拘捕「取貨」的馬姓女子(32歲,無業),並在郵包內發現電腦鍵盤,拆開之後發現30包共重10.66克的毒品可卡因;司警根據嫌疑女子馬某的口供,其後分別在龍園及大興街附近再拘捕兩名準備交收毒品的本地男子吳某(26歲,地產中介)及黃某(31歲,無業)。司警稱,除上述三名涉嫌販毒被捕的男女外,兩名在案發現場出現及負責接送兩名男嫌犯的本地男司機亦懷疑與案件有關,案件有待進一步調查。 司警在涉案郵包內的鍵盤裡,發現藏有30小包可卡因毒品,共重10.66克。(劉凱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