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網絡投資騙局沉寂短時間再現後,網上兼職騙局同樣沉寂一段短時間後又再現,騙徒只是舊瓶裝新酒,一名在本澳就讀大學的內地女學生墮入騙局,損失23,980元人民幣。 司警表示,女大學生報稱本月4日上午上網期間,在某社交平台見到一則帖文,指有兼職介紹,只需網上購物,每次便可賺取付款金額6%回報,利潤可觀。事主信以為真,聯絡對方後被拉入一個聊天群組,其後騙徒開始指示事主「網上購物」;之後有另一人與女事主溝通,對方指只要按要求購買貨品,三至五分鐘後便可獲得報酬。結果,事主由當日上午10時30分開始的一個小時內,在網上以支付寶轉賬23,980元人民幣,騙徒得手後便立即拉黑事主令其與有關人士失聯。事主懷疑受騙,同日下午3時30分向司警報案追究。 司警接手調查案件,暫未有人士被捕。 司警發言人(左)表示,本澳女學生被騙徒以貨款金額6%作回報吸引,最終被騙去二萬三千餘元人民幣。(劉凱輝攝)
一名男電單車司機途經看台街時,手提電話不慎由外套跌下;一名路過77歲本地老婦發現後撿拾據為己有,最終被警方拘捕,移送檢察院法辦。 被捕老婦姓袁,無業,涉嫌拾遺不報。案件中男事主年約30多歲,本澳居民,在賭場工作。 案發在去年10月24日,事主駕駛電單車經過看台街時,放在外套內的手提電話一時不慎跌落地上。事主事後已立即撥打自己電話找尋,但無人接聽,於是報警求助,其手提電話價值9,200元。 治安警接報後展開調查,包括翻查案發現場附近天眼系統,發現被一名途經拾獲。本月5日警員在看台街附近尋獲涉案老婦,她承認撿拾手機,供稱原來想私吞,但後來因為害怕有「手尾」而不敢使用,於是當垃圾丟棄。 被捕老婦涉嫌拾遺不報被移送檢察院處理。(治安警察局提供圖片)
今屆政府提出長者公寓計劃,並選址黑沙環新填海區P地段原「海一居」其中一幅土地興建,預計2023年完成並在2024年投入服務,預料提供約1,800個開放式單位。
今年第一期「氹仔市集」將於本月24日至6月14日,逢周日及公眾假期在氹仔消防局前地舉辦,市政署昨(6)日舉行攤位抽籤分配,受疫情及市道影響,申請人數大減,23個一般貨品區攤位僅28人申請,與最高峰時申請人超過100人,實有天淵之別。為獎勵去年第二期「氹仔市集」出席率超越90%的經營者,有四名申請者獲得優先參與是次市集,無需抽籤。 受疫情影響,「氹仔市集」去(2020)年一度停辦多個月,至去年中才恢復經營。市政署小販事務處處長甘志威受訪時稱,因應新冠疫情,去年3月起暫停舉辦「氹仔市集」,直至去年8月才恢復,故去年第二期沒有舉行抽籤,而是邀請第一期原先的攤位檔主繼續經營。基於澳門疫情緩和,市政署決定重開氹仔市集,昨日舉行抽籤分配活動,其中有四名獲邀參與者是在上一期市集經營率達到,而獲邀於新一期市集原位經營。 為期22周必要時可能停市今年申請攤位人士明顯比以往減少,甘志威稱,「氹仔市集」一向受旅客歡迎,最高峰期有100多人申請,2019年第二期市集有64人申請,去年第一期有40人申請,今年或受疫情影響致申請人士明顯減少。市政署會留意衛生局的防疫指引,隨時調整市集經營期,必要時有可能會暫停市集。 今年第一期「氹仔市集」為期22個星期,每逢周日上午11時至晚上8時營業,另外在下列公眾假期加開市集:
為加深本澳大專學生對粵港澳大灣區在支援青年創業政策方面的認識和了解,高等教育局早前舉辦創見機遇—創業參訪團,組織85名曾於或正在本澳及外地修讀高等教育課程的大專學生前往大灣區城市參觀,並與進駐當地的企業代表交流,掌握灣區最新發展趨勢,以及了解創業成功之道。 參加者曾於或正在澳門、內地、香港、台灣地區、澳洲、英國及美國等地升學,分批前往澳門、中山、橫琴、深圳、東莞、惠州及廣州開展探索機遇之旅,行程包括參觀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中山火炬創新創業園、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松山湖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惠州仲愷港澳青年創業基地、粵澳青創國際產業加速器及創匯谷-粵港澳青年文創社區。其間,學生參加不同主題的座談會,了解各地在支援港澳居民創業的政策和措施,並與進駐當地的企業代表交流,瞭解大灣區各城市在青創方面的最新動向。 就讀於澳門理工學院的張同學表示,行程豐富,在參訪中感受到大灣區為港澳青年創業提供了沃土,同時讓其擴大了知識面以及結識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未來會抓緊發展機遇。就讀於澳門大學的謝同學表示,此行獲益良多,透過聽取青年創業者的經驗分享,有助其更好地規劃創業路向,增強創業信心。
為使各行各業享有安全健康工作環境,保障本澳從業員生命健康,勞工事務局積極透過各種培訓教育、宣傳推廣及巡查執法等手段,提升個人、企業,以至社區及市民大眾的職安健水平。當局亦持續完善相關職安法例規定,加上多渠道多平台的宣導,帶動本澳職安健文化發展。 勞工局表示,因應社會發展開設不同類型職安健培訓課程,近年推出《建築安全特定訓練計劃》,就是根據勞工局日常對建築工地巡查中被勒令停工或作出處罰的違規行為所涉及的工序而推出,為業界人士提供高空工作、密閉空間工作、起重機械檢查及安全操作等特定工序的職安健深化培訓。 VR互動提升學習體驗 針對酒店及飲食業工作意外屬多發性,當局自2018年7月推出《酒店及飲食業職安卡課程》,目的為全面普及有關從業員的職安健知識,至2020年底已培訓人;並與大專院校和專業團體合作開辦建築業和其他行業的安全管理證書課程,如助理建築安全督導員證書課程、建築安全督導員證書課程、職業安全健康主任證書課程等,培養職安健範疇的高階人才,提升業界安全水平。 為加強教學效能,當局近期在培訓中加入VR互動體驗和AR擴增實境等技術,提升學員的學習體驗,更好掌握課程內容;並推出課程E-learning網上學習系統,讓從業員和大眾市民不受地點和時間限制進行自主學習。此外,陸續推出各行業和工種的工作安全指引小冊子,為從業員提供便捷及簡單易明的安全資訊。 職安健宣導走入校園 勞工局指出,推廣職安健不應只限對各行業在職人士宣傳,更應將有關訊息散播到社會每一角落,因此會持續透過媒體、網絡平台等發布職安健訊息;走入社區舉辦大型推廣活動;走進校園向兒童和青少年進行教育,務求照顧社會上不同人士的需要,營造安全及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帶動本澳在職安健文化發展上獲得更理想的成果。
隨著大灣區融合,澳門居民在內地駕車需求日增,然而目前內地和澳門駕照互認進度未有進展,澳人仍需到內地考試才能取得駕照。中國粵港澳大灣區交通服務行業聯合會總會長兼澳門區會長關偉霖指出,近年在橫琴設立「車管所」考試點,方便了部分澳門居民,但內地和香港早已經實行駕照互認,免試領證,期望下一步澳門居民也可以感受到這種便利,加快澳門居民享受大灣區生活和工作的便利。 關偉霖稱,無論以往在粵澳兩地車牌申請上,抑或近年單牌車申請入橫琴,許多澳門居民均十分關注和期望申領,但澳門政府對這方面資訊比較缺乏,不少澳門居民均需要透過中介辦理,但不少中介機構往往資訊不清、收費不一,甚至有真假之分,令許多澳門居民要投入許多成本,這和兩地車牌便利往來的政策背道而馳,成為中介機構發財方式。他期望澳門政府可與內地相關部門建立便利的行政手續渠道,清晰資訊發布,做到一站式申請服務,減低澳門居民期望在大灣區生活,但因為成本高昂而卻步。 關偉霖續指,除了車牌、駕照申領手續繁複外,澳門居民對於在內地駕駛的保險購置、續期等事宜所知資訊甚少,往往透過指定的私人機構和中介辦理,其實這方面資訊本應該透明公開化,例如在交通事務局網站和手機應用程式,就可以加入相關的資訊和連結,包括內地相關部門的網站,或是一些專題介紹,使得澳門居民更容易接收同類資訊。 不少澳門居民習慣駕駛摩托車,而內地不少城市發展因素,已經實行城區禁摩政策,例如珠海市就未能考取摩托車駕照,故部分想考取內地摩托車駕駛執照的居民,就需前往到廣州的省考試中心,帶來了許多不便。關偉霖建議未來可否結合駕照認可的進程,將相關摩托車、私家車和重型車輛的駕駛資格理順並認可,以減低相關繁複手續。 關偉霖建議結合未來粵澳兩地駕照認可進程,將摩托車、私家車及重型車輛駕駛資格理順認可。(資料圖片)
城市規劃委員會昨(6)日舉行2021年首次平常全體會議,討論23份規劃條件圖草案,當中最令人關注的是南灣湖C區的土地將用作興建法院及檢察院大樓的規劃草案。
房屋局正展開 2019年經屋申請3,011個獲甄選取得人的實質審查工作,相關人士可由昨(6)日起至4月7日期間,透過網上補交文件,包括例外許可申請、澳門內外物業估價報告等。房屋局已根據申請人排序名單次序發函通知相關人士。
行政公職局電腦機房防火牆昨(6)日中午發生故障,政府入口網站及「一戶通」等網上服務一度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