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受控 內地旅客來澳增

去年第四季零售按季升逾倍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受控,內地於去年9月恢復居民赴澳門旅遊簽註,來澳旅客增加,令去年第四季本澳零售市道持續好轉,零售業銷售額較第三季上升102.5%,但按年仍下跌12.5%,不過,跌幅較第三季收窄。 統計暨普查局昨(25)日發表《2020年第四季零售業銷售額調查》,結果顯示,去年第四季零售市道持續好轉,零售業銷售額181.6億元(澳門元,下同),較第三季上升102.5%,扣除價格因素影響的銷貨量指數亦增加109.8%。與2019年同季比較,第四季銷售額按年下跌12.5%,跌幅較第三季下跌50.4%收窄,銷貨量指數下降8.6%。 銷售額方面,與2019年同季比較,主要零售行業均錄得較明顯跌幅,化妝品及衛生用品下跌38.5%、車用燃料下跌33.8%,成人服裝下跌。但皮具和汽車則有所上升,其中皮具上升,汽車上升5.1%。 銷貨量指數方面,同比下跌的包括化妝品及衛生用品下跌35.8%、藥房下跌24.2%,成人服裝下跌22.2%。同比下跌上升的有皮具上升26.5%,通訊設備上升9.6%。 鐘錶珠寶銷售額上升248.4% 與2020年第三季修訂後的零售業銷售額89.7億元比較,第四季銷售額大幅上升超過一倍,當中銷售額升幅明顯的包括通訊設備上升293.0%、鐘錶珠寶上升248.4%,皮具上升,但超級市場則下跌8.1%,車用燃料下跌5.5%。 銷貨量指數按季升幅顯著的同樣為通訊設備、鐘錶珠寶和皮具,分別上升299.3%、及218.8%,而超級市場和車用燃料的銷貨量指數則減少8.1%及6.5%。 2020年全年零售業銷售額按年下降41.5%至億元。主要零售行業中,鐘錶珠寶(72.7億元)、成人服裝(41.6億元)和化妝品及衛生用品億元)的全年銷售額同比分別下降54.1%、和52.5%,超級市場(51.5億元)則上升4.1%。全年銷貨量指數按年減少40.2%,以鐘錶珠寶(-58.0%)、化妝品及衛生用品(-50.9%)和成人服裝(-48.3%)的跌幅較大,超級市場(+3.1%)則上升。 商戶料今年首季銷售量同比下跌 綜合零售商戶意見,有55.3%商戶預計2021年第一季貨物銷售量將比2020年同季減少,37.2%認為銷售量同比相若,預期增加的佔7.5%。與此同時,有66.2%商戶預測第一季銷售價格將維持在2020年同期水平,認為價格會下跌的佔26.8%,而預計上升的佔7.0%。與2020年第四季比較,約49.6%商戶預計2021年第一季經營情況轉弱,而認為預期經營情況保持穩定或理想(8.0%)的共佔50.4%。

26/02/2021
25105

當代教育人文和社會科學傑出人士

劉駿教授出任澳門城市大學校長

澳門城市大學秉持「服務澳門、融入灣區」辦學宗旨,於全球延攬優秀學術及管理人才,委任劉駿教授為校長,下月(3月)1日起生效。 劉教授是當代教育、人文和社會科學傑出人士,於1996年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並在英文教學領域積累了40多年經驗,曾任美國紐約石溪大學副校長、國際學術學院院長及中國中心主任;美國佐治亞州立大學副校長、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助理副校長與英文系主任。 學術研究著述豐碩 劉教授在教學法創新、社會文化因素對語言教學的影響、教育政策制定、跨文化交際等領域學術研究著述豐碩,迄今出版了20多本學術著作和教材,以及100多篇學術論文及兩本業界暢銷書,並應邀在全球30多個國家做過200多場主旨演講。 領域內享極高學術聲望 作為世界著名的應用語言學和跨文化交際專家,以及第二語言習得與教學方面的專家,劉教授在領域內享有極高學術聲望。他曾於2005年至2007年通過全球投票成功競選為世界英語教師協會(TESOL)成立以來的第一位英語非母語主席,並於2016年世界英語教師大會上獲得該領域最高榮譽獎–TESOL終身成就獎。劉駿教授現任國際英語教育研究基金會(TIRF)副主席,曾任世界漢語教師協會(TCSOL)副會長、美國國際教育行政官協會(AIEA)理事會理事。 劉教授具備多年管理經驗,在美從事大學行政工作期間經歷了包括經濟危機在內的多個非常時期,他憑藉卓越的行政管理能力帶領高校安然度過危機並持續發展,亦開拓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40多所高校進行教學、科研及學生互換等多方位的合作。 建設多元文化融通城市大學 大學堅信,劉駿教授以資深的管理經驗和豐厚的學術積累主持大學工作,必將帶領城大同仁戮力同心,堅持特色發展,借鑒全球優秀城市大學辦學經驗,精煉特色;繼續務實創新、與時俱進,積極配合特區政府經濟社會發展長期策略與重大舉措培養所需人才,努力建設成為一所多元文化融通、博雅教育厚實、人文特色鮮明的城市大學。 當代教育人文和社會科學傑出人士劉駿教授,下月1日起出任澳門城市大學校長。(澳門城市大學提供圖片)

26/02/2021
12217

科大兩岸關係研究中心成立

助本澳兩岸關係中發揮作用

澳門科技大學昨(25)日舉行兩岸關係研究中心成立儀式。該中心旨在加強兩岸及澳台學術交流、民間交流,促進澳台關係穩步發展,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澳門中聯辦副主任嚴植嬋致辭時表示,澳台關係是兩岸關係的特殊組成部分,中心的成立將有助增強澳門在兩岸關係領域的研究力量,發揮窗口、橋樑、紐帶及平台作用,並對講好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故事,推動澳門「一國兩制」實踐與探索兩制台灣方案有機結合大月發揮積極作用。她期待兩岸暨港澳學者,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進程,不斷貢獻智慧和力量。 科大校長李行偉講座教授表示,研究中心將立足學術研究,與專家學者共同研究兩岸關係及澳台關係,探討本澳如何在兩岸關係中發揮作用,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貢獻。 成立儀式上,澳科大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胡根與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鵬簽署了合作框架協定。此前,中心與上海台灣研究所也簽署了合作協定。胡根受訪時稱,中心即將籌組歷史、法律、兩岸關係等多學科的研究基地,與海內外的專家學者交流研討,打造具國際水平的研究基地,並以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為主。 澳門科技大學昨(25)日舉行兩岸關係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梁佩茵攝)

26/02/2021
10479

當局建議採購門檻金額提升六倍

一常會認為提升理由空泛促說明

立法會第一常設委員會昨(25)日討論修改《有關工程、取得財貨及服務的開支制度》法案。一常會主席何潤生表示,當局經參考近年本地消費產品、生產原料、建築材料的價格以及工資薪酬的變動,該法案建議將採購程序門檻金額一律提升至原金額的六倍,一常會認為提升金額理由較為空泛,希望能邀請提案人提供相關數據及資料,詳細列明金額調整的依據。 何潤生又稱,有委員關注相關金額提升後,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時,使到各公共部門及機構的自主權有所加大,當局如何強化監督管理機制,確保採購的品質、公共競爭以及提升透明度,令到公帑用得其所,達至最佳經濟效益,促進廉政建設,希望當局能夠詳細解釋。 至於法案條文方面,何潤生指出,現行法令規定當工程金額超過澳門幣150萬元,或施工期超過12個月,財產及服務的增添金額超過澳門幣50萬元,或交收進行期限超過六個月,須訂立書面合同,但在當局提交的法審文本中建議刪除現行法令所規定的超過期限須訂立書面合同的條文,委員希望當局能解釋原因。 一常會主席何潤生表示,小組會認為提升金額理由較為空泛,希望能邀請提案人提供相關數據及資料,詳細說明金額調整的依據。(李燊攝)

26/02/2021
11503

加緊決策扶助各業

統計局日前公布,今年1月入境本澳旅客按月減少15.6%,在疫情防控新常態下,旅客量未如預期的每月穩步向上增長,而是反復無常,在剛過去的新春黃金周假期亦是如此。根據以往經驗,新年過後是傳統的淡季,來澳旅客人數不多,各行業反映經困難,不少意見希望特區政府關注實際情況,提供精準的援助政策,紓解民困。 基於內地1月份的疫情防控及自由行仍未恢復電子簽證等,即使澳門疫情控制得宜,但因防禦措施,令旅客裹足不前,黃金周期間訪澳旅客同比大跌65%,澳門主要的博彩旅遊業,在新春期間生意清淡,並不精彩,政府不容忽視。 各界對新一輪扶助措施的呼聲此起彼落,有人希望政府再向全澳市民派發一次性的消費券,令各行各業注入正能量,加強內循環消費力度;亦有學者建議將重點放在鼓勵居民二次消費上,並透過措施吸引更多旅客來澳。事實上,振興社區經濟需要誘因剌激,特區政府過往兩輪經濟援助措施如推出共8,000元的消費補貼計劃、減免企業稅項,以至帶津培訓計劃等,均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備受坊間好評,故日後特區政府亦應將社區經濟作為援助重點,以提升內需市場活力。 行政長官賀一誠早前表示,政府對於經濟方面一路觀望中,會研究繼續推出有關扶助措施,但可能並非稱為第三輪經濟援助措施。社會對特首表態感到恩惠,措施名稱並非不重要,關鍵是政府能夠以切實措施幫助中小企以及弱勢社群。過去一段時間,中小企營運相當艱難,紛紛盼望特區政府早日出手相助,故當局必須加緊決策。 雖然新冠疫苗開始在國內及港澳地區普及接種,但要待各地恢復正常來往相信仍需一段時間,不少商戶指現時生意額與恢復通關前差不多,可見本澳經濟復蘇的腳步仍較為緩慢,若此時推出適度的援助政策,相信有助拉動內需市場活力,穩定經濟,惠顧民生。

25/02/2021
23673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