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4)日召開平常會議。委員羅萍在議程前發言關注上(10)月22日新口岸住宅大廈怡珍閣發生生鏽簷篷墮下,一女途人被擊中當場昏迷事件,指事故引發社會大眾再度關注大廈外牆違建花籠簷篷林立,日久失修之問題,認為當局應適時檢討《樓宇維修資助計劃》,提供更多誘因鼓勵業主共同做好樓宇保養維修,進行跨部門合作宣傳推廣,提升市民大眾對法律認知,增強守法意識。 中區社諮會委員羅萍稱,近年樓宇高空墜物事件常發,上述事故也並非首例,有關當局以及業主會、管理公司和住戶市民均應高度關注。每逢風雨季節,本澳舊區常發生外牆剝落、窗框飛脫、花籠墜物等情況,業主欠缺維修意識為事故關鍵,綜觀揭示各區樓字外牆僭建物潛伏的危害性,又一次向全澳大廈小業主敲響警鐘,加強樓宇檢測維修刻不容緩。 她指出,本澳現有3,500多幢七層以下,樓齡逾30年樓字,均在大廈外牆建有花籠、雨篷、晾衫架、冷氣機架等僭建物,共逾十九萬,亦普遍年久失修,令社區衛生環境惡化,更為住戶和行人安全帶來隱患。 簷篷飛墮傷人業權人或涉刑事 根據相關法例規定,樓宇建築公共部分發生墜落物件造成傷亡,必須由全幢大廈所有小業主共同負責;若是私人單位小業主僭建物危及途人及財產安全,業權人須為此承擔倘有的刑事或民事責任,故大廈外牆附設的各種僭建物,安全性備受社會關注。 羅萍呼籲各小業主顧己及人,切勿在外牆、露台和天井等加建進行非法工程,如擅自於外牆、露台或天井加建法僭建物,可損壞樓宇結構,嚴重者更會影響樓宇安全和穩定。若佔用樓宇共同部分或空間僭建,更會危害自身及他人生命財產安全。 政府應主動介入協調住戶驗樓 另一委員麥興業則建議,業主會即分層所有人管理機關,應推動為一些樓齡較高住宅窗戶及雨篷進行保養檢查。他認為,政府應主動介入和管理機關進行協調,再要求物業管理公司配合為住戶進行驗樓,積極巡查,提高樓宇安全水平,預防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以保障樓宇及途人安全。此外,藉此意外借鑒,亦建議政府應繼續加大推廣宣傳成立業主會的重要性。
一名無業男子設高息投資賭廳騙局,聲稱每投資一萬元(人民幣,下同),一星期便可獲六百元的高利息回報,為求引事主上當,更「做戲做全套」,帶事主親身來澳參觀賭廳,結果五名內地男子合共被騙365萬元。司警近日拘捕涉案男子,現正追查被騙款項下落。 被捕的內地男子姓古,43歲,無業;涉嫌觸犯「相當巨額詐騙」罪已被送交檢察院處理。五名事主均為內地男子,年齡介乎20至40多歲。案情指,去年8月,嫌犯古某向其中一名認識的事主訛稱,正在本澳某賭廳進行高息集資,遊說事主投資便可獲高回報,只要每投資一萬元,一星期便可獲六百元利息回報。嫌犯做戲做全套,帶同事主前來本澳參觀某賭廳,並在休息室內「商談」投資一事。事主信以為真後,將「好」消息通傳給其餘四名友人。最終五名事主合資投資,起初確實收到少量利息回報,可惜至去年底,古某訛稱賭廳生意淡薄,因此停止集資投資,承諾稍後會歸還有關款項,結果挾款失聯。 五名事主向司警報案,報稱合共損失365萬元。司警接報調查後鎖定目標,至上月30日趁古某經港珠澳大橋口岸入境時將其拘捕,他否認犯案。司警正追查有關騙款下落。 司警發言人賴釗洪稱、疑犯古某被捕後否認犯案,警方正追查騙款去向。(劉凱輝攝)
特區政府昨(4)日下午向立法會議員介紹「新城A區城市規劃研究」,正式公布新城A區詳細方案,會上介紹指新城A區共規劃3.2萬個住宅單位,共9.6萬人口。社屋約4,000個單位;布局在北區中央綠廊及輕軌站點周邊,滿足中老年人便捷出行需求和休閒運動需求;經屋約24,000個單位;為A區主要的房屋類型;其他約個單位;布局在中南區及南區,周邊為商業、辦公、文創功能,有利於塑造居住品質。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土地工務運輸局城市規劃廳廳長麥達堯、建設發展辦公室主任林煒浩等政府官員出席「新城A區城市規劃研究」介紹會。 就公用設施的規劃,獨立佔地公用設施方面,政府指A區獨立佔地公用設施用地面積約平方米;主要包含社會服務設施及市政、體育、教育、行政、文化、醫療設施等。規劃延續了上位規劃中學校村的概念,考慮到區域人口分布,在用地上有所調整。 非獨立佔地公用設施方面,A區設施建築面積為約70,000平方米;主要包含社會服務設施、市政設施、文化設施、體育設施等。此外,政府於會上介紹指,新城A區南部區域將集文化、商業功能於一體,建設澳門新地標。 防火堤圍可抵禦百年一遇 就A區防災基建,羅立文笑言無需要擔心,他解釋,作為新填海地,A區堤圍高度達6.5米,能抵禦百年一遇水災,比澳門半島已高出很多;加上目前亦有研究再加高堤圍以抵禦二百年一遇災害,但不排除要「執一執」堤圍,或會再做多一次工程,惟他表示整體不用過分擔心。 密度與舊區相較算合理有議員提到新城A區3.2萬個單位人煙稠密,或出現交通問題,羅立文隨即表示,「當年係話建1.6至1.8萬個單位,大家又嘈嘈嘈,而家加到3.2萬,又話好密?我唔係神仙,依家定咗,咪面對問題囉。」麥達堯表示,A區預計9.6萬人口,加上預計的新填海連接地段,A區即約每平方公里5.5萬人,雖然與香港相較人煙較密,但與本澳舊區相較亦為合理數字。 此外,麥達堯又指,A區將設三個輕軌站,幾乎覆蓋A區所有居住區,道路亦預留公交專道,預計能解決A區交通問題。 打造全天候地下慢行系統 政府表示,A區地上總建築面積約350萬平方米,並打算利用A區的地下空間,地下建築面積約150萬平方米。建議打造全天候、廣連接的地下慢行系統,地下步行網絡以三個輕軌站點為核心,向四周呈三個十字佈局,採用地下商業街的形式,建議設於地下一層,緊密聯繫不同功能板塊,實現地下換乘、購物、通行、停車等多重目的。A區各地段的地庫均建有停車場,用以解決泊車問題。 運動公園學校居民公用 政府到立法會介紹A區規劃,香港華藝設計顧問(澳門)有限公司專業經理張欣介紹,綠地及公共空間方面,新城A區擬填海的運動公園可供學校村及居民共同使用,同時可增加A區的綠化空間及居民的生活配套設施。新填海區將作為大型集中開放空間使用,使兩側區域的綠地及開放空間體系更加完備,可以滿足新城A區乃至更大範圍內市民對開放空間的使用需求。 她又指,依據整體開放空間特點,布置城市公園、運動公園、中央綠廊、創意門戶公園、海上門戶公園、濱海漫步長廊等景觀主題。A區慢行系統主要包括地面步行道、地下步行道、過街天橋、下穿過街隧道、單車徑等。
一間化妝店的外僱銷售主管,利用店內監控鏡頭盲點的「死角位」,近半年連續偷取店內貨品再以折扣價變賣圖利,單單是上個月(10月)已偷去店內30萬元貨品轉售,為企圖掩飾罪行,早前更曾「賊喊捉賊」,向治安警報假案稱店舖被竊。 警方同時拘捕一名在網上發售商品的外僱髮型師,相信他以折扣價接贓後,再在網上轉售賺取差價。 治安警昨(4)日透露,被捕兩男子均是來澳工作外僱,分別姓石,39歲,中國籍,持藍卡,報稱銷售員,於涉案店舖任職主管,約入職三年;另一疑犯姓劉,29歲,中國籍,持藍卡,報稱髮型師,同時亦從事網購工作。兩人涉嫌觸犯加重盜竊罪已被移送檢察院處理。 案件於前(3日)晚被揭發,治安警接報在路氹連貫公路發現有人搬運大量物品,形迹可疑,治安警展開調查,揭發事件。治安警表示,案中的銷售主管以貨品原價六折轉售給髮型師,髮型師再以原貨價八至九折價格在網上轉售,一般相約買家於格仔店進行交收。 治安警透露,案中被捕兩名男子均是來澳工作的外僱,涉嫌觸犯加重盜竊罪已被移送檢察院處理。(劉凱輝攝) 一間化妝店的銷售主管偷取店內貨品30萬元貨品轉售。(劉凱輝攝)
銀河娛樂集團(下稱「銀娛」)一向積極配合澳門特區政府發展體育旅遊,
「熟門熟路」澳門 · 常熟融媒體戰略合作協議簽署暨木雕版《湖天春色圖》揭幕儀式,
立法會將於後天(6日)舉行全體會議,其中首項議案是一般性討論及表決政府提交的《2021年財政年度預算案》法案。法案引介文本顯示,政府預計明年預算收入不足以應付開支,預計要超額撥款億澳門元(下同)以維時政府財政平衡。 法案指出,明年政府綜合預算收入總數為億元,預算開支為952.16億元,預算結餘為8.46億元;預計明年博彩毛收入為億元,而政府明年度將動用超額財政儲備約265.8億元,填補預算赤字。同時,由於2020年公共財政未錄得預算執行結餘,未符合《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法律所指發放預算盈餘特別分配,故明年財政年度預算案未登錄有關開支。此外,公務員亦凍薪。 政府提交立法會的《2021年財政年度預算案》引介顯示,普遍民生方面的補貼措施會持續,包括「現金分享計劃」、「醫療補貼計劃」、「居住單位電費補計劃」、「持續進修發展計劃」等等;而稅務減免的計劃,包括「豁免營業稅」、「保險單及銀行業務印花稅」、「免收小販牌照費」、「街市攤檔租金」、「鮮活食品檢疫費」、「商戶免納廣告牌照稅」等仍會維持。 但政府亦指出,由於2020年公共財政未錄得預算執行結餘,故明年預算案未有登錄《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的預算開支,明年政府或不向公積金個人賬戶額外為注資7,000澳門元,法案亦例明,公務人員薪俸點明年維持不變。 不額外注資央積金或影響長者生計 澳門公務人員體育會會長葛萬金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政府應小心考慮是否不額外注資央積金問題,若65歲以上人士均取消,相信有關人士會受很大影響。他指出,65歲以上人士每年可取出央積金使用,若政府明年取消,或會影響到長者生計問題。他指社會保障基金應有數據反映有多少名65歲以上人士持續接受政府的央積金,建議當局查看相關數據,明確65歲以上人士是否需要派發央積金,希望政府不要做到「一刀切」,假如相關人士數目不多,政府應慎重考慮有關決定。 立法會議員李靜儀表示,政府預計明年度預算上仍是赤字,但政府對於部分惠民措施方面是有作出預留預算,例如稅務減免與今年相約,現金分享亦會派發,相信惠民措施會如今年一樣。但同樣會有部分變化,例如央積金部分,她指出,今次不額外注資央積金,政府需要留意部分65歲或以上長者每年會提取央積金進作生活費,這部分人士均會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加上政府現時未有經濟復蘇時間,希望政府善用財政預算,同時也需考慮是否推出第三輪經濟援助。 另外,對於明年公務人員凍薪問題,李靜儀表示在政府財政緊縮情況下,公務人員開支有所減少,部分公務人員均同意明年凍薪,但政府亦要留意如何確定公職人員的法定權利,包括超時工作方面。 期望關注「補錢變補鐘」問題 她表示,曾聽到有公務人員反映,今次疫情下有不少部門前線因為「特別計劃」造成工作時數大增,但因減縮開支,部分公共部門「補錢變成補鐘」,惟部門本身人手緊張,補時未必能夠補充大量工作,會產生一定程度不便,希望政府關注相關問題。 葛萬金則指出,其實公務人員凍薪「大家心目中有數」,因過去勞資雙方及公務人員團體曾展開會議,各方都有一個共識,認同今年因疫情關係導致明年公務人員出現凍薪。他指出,今年社會經濟差,政府要利用公帑推出多項措施,而公務人員本身在疫情中收入沒有損失,故大家都有共識,並接受明年凍薪安排。
本澳41間受資助托兒所昨(3)日起逐步復托,首兩個星期收托幼兒數量是准照名額的一半。有家長形容復托後開心到「瞓唔著」,並表示復托可減少家庭照顧幼兒壓力,小朋友知道可以返托兒所後亦相當興奮。社工局稱,為確保有序復托,首兩周托額將為該托兒所准照名額的一半,並需執行相應的防疫措施,包括量體溫、家長在門外止步、設置防水阻隔板分隔幼兒等,再視乎首階段運作情況逐步恢復運作,預計下月可全面復托。 因防疫需要,本澳托兒所從今年1月29日起停托,當局提出友善措施,以支援有迫切照顧幼兒需要的家庭,直到昨日起逐步恢復托兒所運作。社工局社會互助廳廳長蔡兆源於昨日上午前往托兒所視察,他表示,昨日全澳約有4,000名幼兒到托兒所,佔准照名額五成。 因應防疫措施,進入托兒所人士均需測溫及出示健康碼,並需穿著即棄鞋套,場內所有設施在使用後均需消毒。蔡兆源預料,有幼兒未適應到托兒所環境,分階段復托起緩衝作用,呼籲有條件的家長應盡量讓子女留家照顧防疫,減輕防疫負擔。他又稱,目前未有受資助的托兒所出現經營困難。 家長周先生表示,復托開心到「瞓唔著」,小朋友知道可以返回托兒所亦相當興奮,又坦言因小朋友未夠三歲,期望可以早點復托讓其適應群體生活,相信復托後可減少家庭照顧幼兒壓力。 街總社會服務辦公室服務副總監張婉思則表示,街總三間托兒所共有約225名幼兒復托,不足總人數一半,有望12月上旬可全面復托,而在首兩階段以室內活動為主,減少互動性活動。
亞馬喇巴士站加建雨篷工程已進入第三階段,已完成的首兩階段工程,雨篷被指不寬,擋雨效用成疑。交通事務局昨(3)日就此作出說明,為改善亞馬喇巴士站候車環境,於上月9日起分四階段增建雨篷,將現有候車亭改造為連貫式的候車區,令站內有頂覆蓋長度由75米增至逾200米,頂篷寬度由1.4米增至約1.8米,改善工程是經過對巴士亭本身的材質功能及綜合巴士亭所在位置及其周邊環境綜合考量而作出。 交通局稱,更大的頂篷寬度固然能有更大擋雨功能,但亞馬喇巴士站有不少特大巴士行駛,頂篷寬度受到一定限制。篷頂玻璃材質的採納,既可降低候車時的熾熱感,亦能自然採光,從而達到晚上節能減排效果,預計每年電力省卻逾7,440度,避免了逾5,800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 考慮到亞馬喇前地作為澳門市中心樞紐整體景觀的和諧性和協調性考量,巴士站雨篷頂宜採用視覺相對通透,但亦同時能降溫的材質,因而選用了普白玻璃,因為物料是雙層夾膠建築安全玻璃,外層有反射熱輻射鍍膜,能有效反射大量熱輻射,該鍍膜玻璃的熱輻射率約為普通玻璃的四分之一。 巴士站下方是亞馬喇前地停車場,增建雨篷必須顧及地面承重問題,為確保亞馬喇前地停車場天花樓板的結構安全,巴士站不宜增建重型設施,且巴士站內月台分布較為分散,故每個月台採用連貫式雨篷設計方案。 交通局表示,亞馬喇巴士站加建雨篷設計經綜合考量,寬度受環境限制。(資料圖片)
勞工事務局根據第33/2020號行政法規而設的「帶津培訓」,包括「提升技能導向帶津培訓計劃」及「就業導向帶津培訓計劃」,將於今(4)日至18日再次接受報名。 「提升技能導向帶津培訓計劃」由今日至10日接受報名,「計劃」由僱主安排僱員在正常工作時間內參加培訓計劃,由推薦計劃至完成培訓課程期間,沒有降低相關僱員基本報酬,亦沒有與其協商安排無薪假,按每一名完成培訓並參加考核的僱員計算,僱主可獲發放5,000元培訓津貼;如僱主安排原已處於無薪假僱員參加培訓計劃,或自由職業者本人參加培訓計劃,則有關僱員或自由職業者於完成培訓及參加課程考核後,可獲發5,000元培訓津貼。 「就業導向帶津培訓計劃」則由下周四(12)日至18日接受報名,「計劃」由「技能培訓」及「就業轉介」兩部份組成,學員完成課程及配合就業轉介,可獲得最高6,656元培訓津貼。有關計劃的對象為澳門居民,且於2019年1月1日或之後因勞動關係終止而失業,或非處於受僱狀態的2020年高等院校畢業生。 有關「計劃」詳情及報名所需文件,可瀏覽相關專題網頁,或致電或28564109查詢。 「帶津培訓」由今日起至18日再次接受報名。(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