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區擬建政府寫字樓

有城規委員倡設公共停車場

城市規劃委員會昨(16)日舉行第六次會議,審議22幅地段之用途,當中四幅是作用公共用途,其餘18幅為私人用途。其中在皇朝區柏嘉街新口岸天鑽對面涉及面積平方米的土地,當局提議改成為政府寫字樓設施,有委員則提倡,該政府設施可設公共停車場,因該區車位嚴重不足。 就相關地段,有城規委員指,該區停車位已飽滿,提議政府可建設公共泊車位,且指出新口岸區社會設施不足,並問到政府有否設有青少年或長者活動中心。 工務局局長陳寶霞回應相關問題時稱,根據第42/89/M號法令訂定,該大樓會設有停車場及會增加25%電單車停車位,但她同時指出,該大樓不適合加太多停車位。而交通事務局交通規劃及建設廳廳長鄺偉卓解釋上述原因稱,當局要視乎實際情況來定訂,而就皇朝區來說,地質能否設較深的停車場,而該寫字樓是否可作公共停車場用,是後續問題。 福建小學地段維持教育用途 委員會副主席邱庭彪則認為,該建築物停車位應較旁邊分層物業登記的停車位多,因為有法律規定要求,大家不用擔心。至於城規會審議的22幅地段用途,最後都一致通過,當中包括現時福建小學及澳大附屬學校繼續維持作教育用途。 土地工務運輸局於上(8)月中旬公示了一批13份規劃條件圖草案,其中一份規劃條件圖草案為鄰近宋玉生公園一幅土地,面積為6,480平方米,規劃用途為興建政府寫字樓,因受東望洋周邊限高約束,最大許可高度為90米。 政府5月收回該地段 該幅計劃興建政府寫字樓土地,於今年5月被政府收回,位於鄰近波爾圖街及柏嘉街的外港新填海區12地段,即鄰近宋玉生公園,介乎光輝集團商業大廈與帝景苑之間,原用作興建23層高商住酒店,但因臨時批給期屆滿仍未利用。這幅土地發展受東望洋周邊限高約束,根據規劃條件圖草案,未來的政府寫字樓會分三個區域,建築物面向宋玉生廣場一側最大許可高度90米,向天鑽大廈一側限高55米,中間部分限高13.6米。

17/09/2020
14616

美樂花園本周加裝監測儀器

24小時收集數據監測樓宇狀況

土地工務運輸局昨(16)日發出新聞稿稱,已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對美樂花園進行監測,經溝通及現場視察後,得到大廈業主代表同意及配合,於本周內在大廈公共地方及頂層加裝電子監測儀器,可全日24小時收集數據以監測及分析樓宇狀況。而現有的監測儀器數據顯示,樓宇狀況保持穩定及沒有明顯變化。當局將持續向大廈業主代表反饋樓宇的監測數據。 並沒發現大廈有其他裂縫 當局續稱,臨時青洲消防行動站建造工程在設計階段已對工地周邊樓宇的安全制定監測方案,在施工前及施工期間進行常規監測。由於最近收到美樂花園居民通知,故此已對大廈有關伸縮縫及各樓層加設了平水監測點。工程的監理公司人員早前經業主同意後曾進入部分單位視察,除伸縮縫外,並沒發現大廈結構上存有其他裂縫。 當局指自上周收到美樂花園居民通知後,隨即與大廈業主代表、承建方、監理公司、第三方機構澳門大學工程研究及檢測中心進行了會議,介紹後續的樓宇監測工作。會上,大廈業主代表同意及配合有關監測安排,歡迎相關業主在安裝儀器的過程中陪同參與,以便加強溝通和更好地了解情況。局方將會持續向大廈業主反饋監測數據及其反映之樓宇狀況,一旦發現問題會作出跟進。 三厘米裂縫引各界關注 在本月初,有網民在網絡社交平台發文指,青洲美樂花園懷疑受旁邊正在興建臨時青洲消防行動站的地盤影響,第一座和第二座之間五樓天台的外牆出現嚴重的透光性裂縫。事件隨即引起社會關注,而該裂縫闊度約為三厘米,懷疑是受到旁邊正興建消防站地盤施工影響,由五樓延伸至地下,並伴隨著石屎剝落,大廈居民擔心安全受到威脅。土地工務運輸局在上周三(9日)回應傳媒查詢時指出,此為建築物的伸縮縫,並非結構出現裂縫,已再次安排開展進一步樓宇檢測工作,並會與小業主及承建單位保持溝通。 政府最後決定勒令地盤停止鑽地樁,同時建議居民暫時以帆布遮蓋天台裂縫,避免雨水滲入大廈內。

17/09/2020
15747

科技基金批26項新冠肺炎科研

至今有16項成品 投入金額逾千萬

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昨(16)日舉行「應對新冠肺炎科研項目中期報告會」,匯報當中的科研成果。今年初突發新冠肺炎疫情,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為配合國家及特區政府,鼓勵全民參與及應對抗疫工作,於2月特設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為主題的競爭性專項資助計劃,向本澳大專院校和科技企業等機構緊急徵集相關科研項目。經評審後共批准26個項目,總投入金額為約1,000萬元。 應對新冠肺炎相關科研項目共收到74份申請,其中包括54個大專院校項目、16個科技企業項目、一個科技社團項目、三個個人項目。研究期由三個月至一年不等。而每個項目的申請金額均不超過50萬元。經過一輪評審後,共批准了26個項目,成功率35%,其中22個屬於高等院校項目,四個屬於科技企業項目,總投入的金額為10,076,900元。截至本月10日,獲資助科研項目已發表27篇學術論文、八項專利正在申請,以及所得成品已產出16項。 項目要求應用性高 篩選較嚴謹 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行政委員鄭冠偉接受訪問時表示,由於今年項目要求應用性較高,且能有效配合防疫工作,故篩選較為嚴謹,且競爭性大,因此本地項目的成功獲批率不算高,過往一般本地項目成功率為65%。 鄭冠偉續指,參與的項目基本上均能達至要求,而所有項目研究期將於明(2021)年首季完結,部分項目已取得階段性成果。至於未來會否繼續設立資助計劃?鄭冠偉稱,需評估是次計劃的成果,因許多項目的階段成果仍需深化,有關項目或能與企業或藥廠合作等,相信透過市場化做法更為合適。 20秒內區分新冠肺炎且預測等級 報告會上,鄭冠偉介紹有關研究項目,由澳門納米科技有限公司所研究項目「納米銀抗菌消毒漿料和薄膜的制備及產業化」在短時間內已實現產值總額達30萬澳門元,目前已設立消毒抗菌產品部門,該公司亦表示日後會加強與澳門社會、旅遊及博企等方面的結合。至於科技成就方面,澳門科技大學申請項目「人工智慧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診斷核心關鍵技術」,其研究是提高其AI運算速度,可在20秒內高效區分新冠肺炎與其他病毒性肺炎,並可預測危重等級,且準確率高達90%以上。

17/09/2020
15421

「IFTM加油站」為開學打氣

冀同學以積極心態應付學習

澳門旅遊學院為慶祝25周年校慶,以及在新學年復課時向學生表達關懷和鼓勵,促進學院員工與學生交流互動,教務部學生事務處於上(8)月24至本月14日期間舉辦「IFTM加油站」活動,為學生打氣,傳播正向能量和積極的學習態度,讓學生擁有良好心境,平衡生活與學習。 是次活動由教務部教務長林寶玉、學生事務處處長朱振榮和招生及註冊處代處長陳正莉率領,與活動同事入班和學生進行互動問候,向學生傳遞生活健康資訊及派發健康水果和提神補充飲品。學院冀透過活動提醒同學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均衡飲食和定期進行適當的鍛煉;同時鼓勵同學在新學年以積極向上的心態應付學習,保持正能量。 同學:因疫情感焦慮及壓力 「IFTM加油站」活動逾1,300名同學參與。新入讀澳旅院同學表示,在新學年舉辦打氣活動,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讓同學倍感溫暖。另有同學則表示,早前由於受疫情影響,面對學習和生活模式突然轉變,活動聚會減少,以及適應復課的安排等,難免感到焦慮和壓力,舉辦打氣活動能增進學院員工和同學之間的交流互動。旅遊學院續指,該院未來將繼續舉辦更多優質活動,進一步豐富同學的校園生活,並將滿滿的正能量傳播至澳旅院的每個角落。

17/09/2020
17136

人工島的海水挑戰

今天是9月17日,兩年前的今天超強颱風「山竹」吹襲澳門。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及海平面上升,20世紀末以來,愈來愈頻繁的特大颱風吹襲多國及地區,就以近兩個月為例,8月下旬於南海及西北太平洋已接連有三個颱風生成;9月則或有六至七個颱風生成,較常年同期的五個為多。澳門作為一個沿海城市,受到如「山竹」級別的超強颱風吹襲的機會有增無減。 自2017年8.23超強颱風「天鴿」風災後,防災減災機制成為了不少市民關心的議題。根據澳門未來20年的總體城規方案,澳門將會有多個填海土地及人工島,預計可以容納十多萬人的人工島,防災基礎自然成為了不可缺少的一環。填海興建人工島時,地面高度必須「放長雙眼」,將未來一、兩個世紀全球暖化引起的海水上升幅度納入計算。有國際研究就指出,若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最壞的估計是到了2,100年,全球平均溫度上升攝氏七度,海平面將上升1.18米;屆時北安大馬路及偉龍馬路將會被海水淹沒,海平面上升至現時的孝思永遠墓園。中國科學院在2015年進行的研究亦表明,由於澳門土地面積小,加上填海造陸工程的不斷展開,極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不利因素影響。 若以21世紀末海平面上升1.18米,以及超強颱風「山竹」吹襲本澳時引起米高潮水作假設推算,再加上目前內港沿岸最低點約為3.1米,新填海區足以抵禦潮汐和風暴潮疊加的海堤高度估計要在8.8米或以上。而且不只內港一帶,未來海平面上升也會令位於較低海拔高度的本澳舊海岸線被淹沒,因此政府在城劃中亦應考慮建設海堤之類的防洪措施。 新城填海區預計是十多萬人的家園,當中涉及很多澳門人用血汗錢買入的安樂窩,我們這一代人有責任確保下一代長遠在人工島上不受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影響。既然今屆政府「前無古人」地制定了澳門首份法定總體規劃草案,就必須要具前性地為澳門的可持續發展定下穩打穩扎的基建,切實履行一個負責任政府把保障公衆生命財瞻安全的首要任務,相信澳門往後幾代人一定會感激今屆政府的先見之明。

17/09/2020
17862

失戀大學生借醉襲前度

波子怒火街頭連環狂撞平治

一名「有米」大學生日前深夜駕駛其名貴兩地牌波子(保時捷)「怒火街頭」!在南灣商業大馬路至少兩度猛烈撞擊其前女友駕駛的白色平治房車,期間更落車用鎖匙襲擊以拳打腳踢前女友,令對方身體多處受傷需送院。事件驚動治安警及司警同時到場處理,該名大學生承認因酒後及心情不佳犯案。 被捕的男大學生姓黃,27歲,本澳居民;治安警對其控以「醉駕」及「危險駕駛」罪;司警方面則控以「暴力毀損」及「嚴重傷人」罪,案件連同黃某於本月15日已移送檢察院處理。至於人車均受創的事主為一名30多歲的本澳女子,與黃某為前度情侶關係,其平治座駕維修費用高達17萬元。 案發在本周日(13)晚上11時30分,黃某駕駛其兩地牌波子座駕在商業大馬路對事主駕駛的白色Benz進行猛烈撞擊。事件驚動警方到場處理,治安警發現黃某滿身酒氣,經酒精測試為1.33克/每升,屬於醉駕。由於事件涉及暴力毀損及嚴重傷人,司警接手調查。 根據女事主稱,當時她將車停泊路邊,前男友黃某見到後即時調頭越線撞向其車;第一次故意撞擊,黃某再落車以鎖匙等物品襲擊事主身體多處,施襲後上回到車上,再次故意駕車猛烈撞擊事主車輛。 黃某接受警方問話時承認,事發當晚因喝酒及心情不佳犯案,惟司警對其「碰巧」途經上址遇到前女友的說法有所保留,案件有待進一步調查。 事件驚動治安警及司警同時到場處理,該名大學生承認因酒後及心情不佳犯案。 (互聯網圖片)

17/09/2020
24329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