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多個國家近日宣布放寬防疫禁令,包括沙特、阿聯酋與伊朗。其中沙特國王薩魯曼宣布除麥加及附近地區外,所有地區的宵禁多數解除,批發、零售、商場、購物中心可於29日至5月13日間恢復營業。
二十國集團(G20)昨(26)日發動一項國際倡議,努力縮短預估80億美元的公共衛生資金缺口,加速取得對抗新冠肺炎所需的醫療工具。G20在聲明中表示,二十國集團將繼續在所有領域加強全球合作,縮短醫療財務缺口。
美國《華爾街日報》及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近日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在考慮因防疫失當等理由,撤換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Alex Azar,不過白宮否認有關消息。
韓聯社報道,截至26日凌晨零時,該國新增13宗復陽病例(二度確診),全國累計增至263宗,防疫部門正在調查治癒者核酸檢測復陽的原因,以及是否會繼續傳播病毒,當局表示,至今尚未出現復陽造成的二次感染病例。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國各行各業,為社會經濟帶來深遠影響,其中企業作為經濟活力的重要指標,直接承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正面衝擊。雖然企業經營本就面對風險,但在不可抗力的災難面前,政府的適時扶持是必要且重要的。
持續進修發展計劃自2011年推出至今,已使用17.8億元公帑,卻不時被批評課程形式大於內容,甚至出現「呃資助」情況。早前審計報告揭示計劃仍存在問題,需要深入整改。行政長官賀一誠亦指出,計劃需要暫停整頓才能繼續開展。教育暨青年局前(25)日發出新聞稿表示,期待在持續教育各持份者的配合下,盡快完善及優化各項監管工作,推出新一階段計劃,為市民提供持續進修及終身學習的機會。
為擴大內需、提振經濟、穩定就業,特區政府推出「消費補貼計劃」,向每名合資格且已成功登記的澳門居民發放3,000元的消費補貼(電子消費卡),並計劃今年於8月至12月發放每人5,000元的第二期消費補貼。
因應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經濟局自2月起持續推進各項扶助中小企業的工作,加快各項申請的審批,包括《中小企業援助計劃》、《利息補貼計劃》以及《調整還款措施》等,由2月1日至4月24日合共收到9,716宗申請,已批准6,160宗(約63%)。
本澳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受控,然而外圍經濟及旅遊活動仍未恢復正常,對各行各業影響持續發酵。統計暨普查局昨(26)日公布就業調查結果,今年1月至3月總體失業率較上一期(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上升0.2個百分點至2.1%,是自2012年4月至6月以來首次回升至2.0%以上,本地居民失業率亦上升0.3個百分點至2.9%。為紓緩受疫情影響而事業市民的經濟壓力,當局持續舉辦「帶津培訓」計劃,第三輪課程提供800個名額,將於5月接受報名。
行政法務領域《 2020年度施政方針》提到,將修改《禁止非法提供住宿》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