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消費補貼計劃將於本周五(5月1日)起至7月31日推行。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昨(27)日在立法會施政辯論會上表示,今年6、7月間將開展對首期電子消費卡執行成果和成效的調查,並會在第二輪再作出調整,包括沒有領取和登記的市民,可於第二期登記,有機會使用第二期電子消費卡。
大家可能聽過內地人說:「去到北京才知自己官小,去到上海才知自己錢少」,我想今天要加多一句,「去到澳門才知自己地區福利少」。
豬肉在今年以來價格一直持續高企,除了受非洲豬瘟及疫情影響供應,社會上一直有不少意見質疑街市攤販有「抬價」之嫌,不同攤販的定價亦有相差甚遠的情況。市政署市政管委會主席戴祖義昨(27)日出席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時表示,本澳活豬的批發價比香港低二至五成,但零售價卻不比香港便宜,街市豬檔之間疑存在「拆貨」不開檔的情況,市政署已開立卷宗調查。
對於非高等教育教職員工與跨境學生,復課前須完成核酸檢測,有家長及學生認為學生及教師應該「一視同仁」。
本澳中學生將於下周一(5月4日)起陸續復課,所有非高等教育學校的教職工,以及需直接面對學生的相關人員,需要先進行病毒核酸檢測,本澳教職員自今日(27)起至30日進行,跨境學生及跨境教職員則需要每七日檢測一次。
有消息指澳門航空於5月份恢復部分航班,旅遊局執照及監察廳廳長陳露昨(26)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內不會消失,抗疫變成常態化工作,長遠而言,社會不能因為疫情停止運作,經濟活動亦要陸續展開,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採取措施保障城市安全及降低風險。
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羅奕龍醫生昨(26)日表示,本澳連續18天沒有新增確診病例及輸入性病例,連續29天無輸入關聯病例。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澳各中小學生至今已停課近三個月,雖教青局早前宣布本澳高中和初中分別於下月4日和11日復課,惟小、幼及特殊教育階段仍未有復課間表。本澳有團體對本澳小學生家長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停課期間,因親子相處時間增加而令關係轉差。有家長認為,停課期間要兼顧工作和教導子女,壓力大增,明白親子間相處應需要愛與包容。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昨(26)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回應澳門居民劉小姐一家四口,因當地醫療機構不為他們的女兒提供核酸檢測,致滯留韓國未能返回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羅奕龍醫生稱,很同情和明白澳門居民想自由進出,但現實情況是全球疫情嚴重,重申所有抗疫政策是出發點是為了保護社會安全,同時需保護機組人員免受感染,在服務過程中再傳染給其他人。
澳門特區政府本月15日起規定所有從外地乘機來澳人士,登機前必須出示當地醫療機構發出的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呈陰性報告方可上機,本澳一個四人家庭,因兩名未滿七歲女兒在韓國無法取得核酸檢測報告,被困韓國,數次向澳門特區政府求助不得要領,轉向本報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