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提供塑膠袋》法律將於下周一(18日)生效,法律訂定在零售行為中限制提供塑膠袋,須就提供每個膠袋收取一元,違反規定商戶每個膠袋罰款1,000元,法律旨在減少塑膠袋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實施膠袋收費標誌政府終於走出「以法限塑」第一步。然而,澳門塑膠製品廢料數量驚人,政府如今踏出的只是一小步,對減塑微不足道,要徹底消除塑膠對環境以致對地球的破壞,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澳門除了有65萬常住人口, 每年還有超過3,000萬旅客,產生的塑膠廢物數量驚人,根據環境保護局早前發布的《澳門環境狀況報告 2018 》,澳門十年城市固體廢物量共有52萬2,548公噸,當中22.5%約12萬公噸為塑膠廢料,可見廢塑問題嚴重。 塑膠產品自發明以來,特別是一次性使用的塑膠製品,憑藉其方便及低成本,迅速「佔領」了人類社會,同時亦帶來生態污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現時要人們放棄使用一次性的膠樽、膠杯、膠飲管、膠袋、餐具等,殊不容易;目前網購及快遞行業、外賣行業、餐飲業普遍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尤其一些飲品外賣店,利用塑膠杯透明特性,製作出漸變色的塑杯及膠管作招徠,但這些塑膠製品用後大都會被扔掉。出於耐熱抗高溫的需要,塑管和塑杯主要是由聚丙烯材料製成,化學穩定性很好,極難自然降解。這些塑杯塑吸管,消耗量驚人,危害不容小覷,使用可能最多半小時,降解可能要500年,大大增加環境負擔。 政府減塑工作任重道遠,立法限制提供膠袋只是減塑一小步,關注環保人士認為政府應立法管制塑膠進口,對塑膠吸管、塑膠餐具及其他一次性使用的塑膠產品,推動及落實「源頭減廢」。近年很多國家加大力度限制使用塑膠製品。去年7月西雅圖成為美國首個禁用塑膠吸管大城市,違反規定罰款250美元。去年10月歐盟通過禁塑令,從2021年起在歐盟所有成員國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塑膠餐具、吸管等,改由紙、秸稈或可重複使用的硬塑膠替代。 減少一次性塑膠製品的生產和消費,不能只靠商家和消費者自覺,也要通過政策引導,政府有必要完善「限塑令」的規定,將飲品塑膠杯、塑膠吸管等一次性塑膠製品納入限制範圍,,引導企業和消費者減少一次性塑膠製品的生產和消費,源頭減塑才能取得更大成效。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同時也是工銀澳門成立十周年,為慶祝「三慶」,進一步推動企業文化開展,增強團隊凝聚力,工銀澳門於本周日(10日)在澳門大學戶外運動場舉辦「十全十美,工行情」員工運動會,澳門中聯辦機關工作部部長齊廣建,澳門金融管理局銀行監察廳副總監何鈺泉及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陳靖涵應邀作嘉賓出席,包括工銀澳門董事長姜壹盛,行政總裁徐克恩等管理層及1,200名工銀澳門員工及家屬參加。 工銀澳門行政總裁徐克恩致開幕辭時表示,工銀澳門始終秉承「愛國愛澳愛行」的企業文化理念,積極參與各項文體賽事,展現員工風采,融洽營商環境;大力支持各類社會活動和公益事業,承擔社會責任;本次運動會旨在弘揚持續運動理念,傳播健康生活正能量,培養員工們的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以實際行動踐行「齊運動,健體魄」的良好風氣,凝聚人心,展示風采,迎接澳門回歸20周年。
電話詐騙手段再進化,這次騙徒兵分兩路,一次詐騙兩人,先是致電一名女學生指其涉及跨境信用卡詐騙案,誘騙她到珠海拱北口岸錄口供,另一方面又向其母親聲稱已綁架其女兒,勒贖100萬元,擔憂女兒安危的母親雖然及時報警,但因害怕女兒受傷害,不顧警方勸阻向騙徒匯款人民幣25,000元,所幸警方於同日傍晚在關閘口岸附近及時找到該名女學生,證實整宗事件又是一場電話詐騙騙局。
近年電話詐騙案件愈來愈多,一名事主於8月接獲某間快遞公司的電話,聲稱有一個包裹內藏有假證件,隨後將有關電話轉駁至「北京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有關「警官」和「檢察長」與事主聯絡。事主於9月期間,應「內地公安」要求,透過本澳三間當鋪將合共34萬5,000元轉賬至指定的內地戶口,作為資產審查,又透過網上理財30,000澳洲元轉賬至另一個香港戶口。 事主表示,在報案前已與有關「警官」和「檢察長」失去聯絡,懷疑被詐騙後報案,損失約50 萬澳門元。
司警近日接獲市民舉報,指收到由某銀行發出的手機短信,內容為「尊敬的客戶,您好!根據你良好的信用情況,獲得398,000 信用額度,月息0.5%。如需辦理回覆Y,退訂回T。」(圖)市民懷疑該條短訊內容的真偽,向相關銀行查證,銀行指未曾向其發出過上述短訊。 司警稱,已向銀行了解事件,證實銀行從未向客戶發出過上述短訊,局方至今亦未有接到由此而衍生的犯罪舉報。當局提醒市民必須小心防範,如接獲類似短訊須提高警惕,應循正確渠道向相關機構核實求證,切勿輕信短訊內容及作出回覆;若懷疑遇到電話詐騙或知悉任何犯罪消息,請立即致電司法警察局防詐騙查詢熱線8800 7777 或報案熱線993 求助或舉報。
司警偵破一宗藥房向賭場員工開出假M7表格和醫療收據,詐騙醫療保險的案件,更在案件調查期間又揭發有中藥房在沒有駐診醫生情況下,接受醫療券購物,詐騙公帑16萬元的案外案,三間中西藥房涉案,合共九人被捕。 去年(2018年)5月中,本澳一家保險公司向衛生局舉報,懷疑有診所聯同某集團賭場員工開出偽造的M7表格和醫療收據,詐騙醫療保險,經衛生局向檢察院檢舉後,案件交由司警跟進調查。 司警根據資料調查,對涉案的40名賭場員工錄取口供,得知有關員工會到某中藥房購買藥材和商品,之後有關中藥房協助開出M7表格和收據,讓員工申請保險賠償。隨後,司警到員工所指出的藥房進行搜查,分別在黑沙環和下環街的兩間藥房搜出已預先填妥的M7表格,其中黑沙環的中藥房搜出了57張有醫師簽名的M7 表格,涉及金額逾10,000 元。 另外,司警亦在調查過程中,揭發十月初五街有一間中藥房在沒有駐診醫生情況下,接受醫療券購物,透過中介人尋找街坊診所,由醫師偽造就診記錄,涉及的醫療券公帑合共16 萬元。 案件中共有九人被捕,年齡由30至81歲,包括三間藥房的七名負責人、職員和醫師,其餘兩人懷疑從中協助及介紹他人使用醫療券購物,司警落案控以「巨額詐騙罪」和「偽造」文件罪,已移送檢察院偵辦。司警又相信尚有至少一人在逃,將會繼續追查。
司法警察局持續進行「雷霆2019 」反罪惡巡查行動, 於前(11)日下午2時至晚上9時派出16名刑偵人員前往氹仔區針對非法旅館進行巡查,在一個用作非法旅館的單位內合共查獲十名(七男三女)內地居民住客,經調查及完成身份認別程序後,發現其中四名男子涉及從事非法兌換外幣活動,故將四人移送治安警察局出入境管制廳處理。其餘人士經調查無可疑後准予離開,而相關住宅單位已被旅遊局查封。 另外, 昨(12)日上午7時30分,司警局再派出27名刑偵人員前往氹仔區針對懷疑非法旅館進行巡查,並在兩個用作非法旅館的單位內合共查獲29名(12男17女)內地居民住客,經調查及完成身份認別程序後,發現兩名女子分別涉及非法再入境及逾期逗留,故將兩人分別移送檢察院偵辦及移送治安警察局出入境管制廳處理。其餘27名人士經調查無可疑後准予離開,而相關住宅單位已被旅遊局查封。
澳門電訊昨(12)日在「第七屆澳門休閒科技展」中展示5G 傳輸技術的應用, 其中包括VR、傳輸反應及機械肢應對,以上技術均應用上5G 的傳輸技術, 顯示出5G 技術有遠超於以往4G 的傳輸速度。澳門電訊網絡服務副總裁梁沛雄表示,澳門的5G 通訊最快將在明年底普及澳門。
第七屆澳門休閒科技展昨(12)日上午舉行開幕儀式,展覽囊括5G技術展示、遊戲設備、旅遊文化及安全防備產品等多個方面,吸引超過190家企業參展。 商務部外貿發展事務局副局長金虹致辭表示,本澳休閒科技展成效日益顯著,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她指出,外貿發展局作為商務部近年在澳門積極打造經貿合作促進平台,今年首次借助休閒科技展平台,舉辦科技生活用品進口促進活動,希望藉今次活動宣傳進口促進政策,進一步豐富和增強澳門休閒科技展的成效。 今屆澳門休閒科技展是澳門首次結合5G技術應用產業的展覽,提供5G商用化的推廣機會。展覽除科技展示區外,亦有峰會論壇及休閒文創區,於本月11日起至14日在威尼斯人展覽廳舉行。
立橋銀行在氹仔首家智慧金融服務分行——花城分行上周五(8 日)於氹仔埃武拉街296號開業。出席開業儀式的澳門金融管理局銀行監察廳副總監何鈺泉表示,金管局支持金融機構積極開設網點服務澳門市民,祝願立橋銀行業務蒸蒸日上。 立橋金融集團行政總裁許琳在致辭中表示,花城分行開業,填補了立橋銀行在氹仔地區分行網點的空白,讓市民的金融生活更便利。立橋銀行不斷拓展智慧銀行網絡,構建小而美的鄰里銀行來強化對澳門本地客戶的服務能力。同時立橋銀行不斷加強科技創新,豐富手機銀行功能,並通過電話銀行等服務,組成多元服務管道,建立24小時客戶服務中心,為客戶提供更為便捷及高效的銀行服務體驗,滿足社區使用者的服務需求。 立橋銀行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杜淼淼表示,立橋銀行揭牌整整兩周年,不斷開設全年無休分行目的是為向市民提更優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