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警根據情報昨(24)日凌晨聯同海關及珠海市公安局,合力搗破一個運作已有五個月的偷渡集團,其中包括集團主腦在內的六名集團成員在珠海落網,司警則在海洋花園對開單車徑岸邊,將剛登岸的四男一女合共五名偷渡人蛇拘捕。
治安警近日在機場保安協助下連續揭發兩宗禁用武器案件,拘捕兩名涉嫌準備攜帶具攻擊性電鎗離境的內地男子,兩人均稱有關物品是用作防身之用,不清楚在澳門屬於禁用武器。 第一宗案件發生於本月20日,機場保安當日上午10時發現一名30多歲譚姓內地男子的行李箱內,有一支可疑的圓柱體物體。打開行李檢查時,發現一支紫色圓柱體電擊器,經檢驗,該電擊器具有攻擊性,在本澳屬於禁用武器。譚某解釋,電擊器是由他內地朋友贈送作防身之用;第二宗案件則發生在本月23日,一名40多歲翁姓內地男子當日早上7時許打算搭機前往東京,檢查行李時被保安揭發其黑色行李袋內藏有一個黑色電擊器。他供稱有關電擊器是他去年在日本用3,000日圓購買。兩宗案件涉案人士已被移送檢察院處理。
1841年創立世界上第一間旅行社、歷經兩次世界大戰,並開創了套餐度假行程和大眾旅遊先河的英國旅行公司ThomasCook集團,傳出債台高築,尋求不到私人投資,於昨(23)日宣告破產,所有業務即時停頓,殃及60萬名正在度假的旅客滯留海外,其中15萬人是英國旅客,英國民航局已啟動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規模的撤離行動。受事件影響,Thomas Cook最大股東中國復星國際集團旗下的復星旅遊文化(簡稱「復星旅文」),股價一度跌逾5%,收跌4.73%。
為提升社會大眾的食安防護意識,合力創設有效的食安防護網,巿政署食品安全廳每年均以不同的主題舉辦「食品安全關注日」系列活動,今年主題為「齊來認識本澳食安標準」,將以今日登場的「粵、港、澳三地食品安全專家講
《力報》踏入創刊八周年,回顧過去走過不少艱辛路,幸得澳門市民一力支持、讀者厚愛,市場客戶充分認同,風雨同路始有今日成果,《力報》謹致衷心感謝。 在澳門傳播媒界《力報》是一棵青苗,能在八年間茁壯成長,同時向新媒體發展,報網合一,成為一個具影響力的傳播媒體,沒有澳門市民支持,沒有讀者擁護,沒有今天的《力報》。 回顧過去發展歷程,《力報》不忘初心, 秉承「事事求真,動力傳新」信念,為澳門市民帶來全新的新聞資訊體驗,使《力報》成為澳門市民及旅客必讀報章。 過去多年,《力報》一直努力突破傳統平面媒體界限,創立屬於本土傳統報紙的視頻新聞, 除報章外,《力報》亦提供網頁版、手機APP 程式、Facebook專頁、微信平台及Youtube 頻道,致力向多媒體發展,為澳門市民以致全球華人社區提供多管道新聞時事報道平台,「立足澳門、放眼世界」。 作為一份年輕的傳媒,《力報》除不斷優化報章內容外,還更積極投入力量發展新媒體傳播平台,為讀者創造更多不同形式的資訊管道,締造一份具操守、公信、敢言、持平、客觀,以至娛樂性、可讀性的綜合性媒體,如實報道、反映實情,針砭時弊。新聞媒體總體上構成與立法、行政、司法並立的第四權社會力量,《力報》會繼續做好傳媒責任,反映社會民意,向政府傳達社會脈搏,擔當官民溝通橋樑,監察政府,履行第四權職責,做守護社會角色。 八年來,《力報》由小到大, 由弱到強,由無力到有力,「新聞事業無小事」,對事實負責,對讀者負責,對自己良心負責。這八年征程中《力報》不缺「創新」二字,緣於我們對這份事業的熱愛,對這張報紙的熱愛,對這個媒體的熱愛,給了我們前行力量,自強不息、與時俱進,恪守質量不變不墜,在當今資訊爆炸時代,向受眾展示社會與訊息的真實面貌,拒絕偏見,更拒民粹,在當下多元社會,抑惡揚善,消除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保障市民安居樂業。 八年,彈指一揮間,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未來《力報》將繼續努力優化內容,提供優質新聞資訊,再攀登發展高峰。
長500米、連接路環電廠圓形地及九澳堤壩馬路的在建「九澳隧道」,其主體隧道段工程將於短期內完工,另外北連接線已於今年7月動工,整體工程預計2021年底竣工。
中國銀行澳門分行昨(23)日在中銀大廈前地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和「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雙慶活動啟動儀式。 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澳門中聯辦副主任姚堅、中國銀行澳門分行行長李光等嘉賓出席。 儀式上,各出席嘉賓以及200多位中銀員工、本地青年社團代表、澳門市民及遊客齊聚一堂,以嘹亮的歌聲同唱一首《我和我的祖國》。另外,兩組設置在中銀大廈前地的大型裝飾也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分別是兩幅巨型國慶海報, 以及「 I Love Macau 」和「 I LoveChina 」為主題的巨型燈箱,吸引了不少澳門市民和遊客合影留念。 雙慶即將到來,中銀澳門將圍繞祖國70周年華誕及澳門回歸20周年舉辦一系列主題活動,歌頌新中國70年偉大成就和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實踐。
特區政府高度重視構建人才培養長效機制,構建人才資料庫,以便取得科學數據,作為政策制訂的參考。 同時,為構建人才資訊系統,人才發展委員會不斷完善人才資料庫功能,建立專業資格及執業註冊人員資料庫。根據人才發展委員會網站資料,截至今年6月12日,人才資料登記系統內已有12,352人作出登記。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秘書長陳志峰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人才發展委員會一直透過各種途徑使更多澳門居民登記填寫人才資料庫,至今已有過萬名居民進行登記。他指,人才資料庫能收集人才資訊,讓委員會精準製定人才政策。 陳志峰稱,特區五年發展規劃實施的「教育興澳、人才建澳」重大策略是絕對正確。從本澳勞動人口中擁有高等教育程度比例上便能看見成效, 由2013 年的20% 到2018 年的36%,增長非常可觀,在不足十年期間,已達亞洲地區發達國家的優秀水平,完全符合五年發展規劃目標。 特區政府從多方面加大對人才的培養,現時成效如何?陳志峰認為,從第一階段人才培養計劃看來,符合初見成效。至於在未來發展方向中,有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各種人才培養規劃、政府多項政策以及社會的支持,居民需透過自身努力,提升素質是成為人才的關鍵。 他又相信,澳門青年人在整個綜合素質方面都有非常優秀的地方,未來澳門人才發展應該非常正面。
特區政府重視培養中葡雙語人才,透過各種政策和措施,在不同層面支持和推動中葡雙語人才的培育,以配合本澳實現成為「一中心、一平台」的發展目標。本澳各所大專院校成立「培養中葡雙語人才聯盟」推廣葡語教育工作,擴大合作資源互享,計劃編製具有澳門特色的葡語教材。 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去年已與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學院、澳門科技大學、澳門城市大學、聖若瑟大學舉行成立「培養中葡雙語人才聯盟」(以下簡稱「聯盟」)的簽署協議儀式,共同加強中葡雙語人才的培養工作,積極構建澳門成為「中葡雙語人才培養基地」。 「聯盟」將會共同推進多方面的合作,包括中文及葡萄牙語教師的培訓、以漢語作為外語教學的教師的培訓課程、葡語教學範圍的調查及研究、旅遊業中葡雙語人才培訓、高等院校聯合提供課程、聯盟成員提出的具體合作項目或協議等。 此次簽署協議成為本澳高校中葡雙語人才培育工作的新里程碑,有助匯聚高校力量,優勢互補,進一步發揮本澳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作用,為本澳實現「一中心、一平台」的發展定位,以至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提供所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