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樣《車輛進出澳門特別行政區陸路邊境的監管》車輛通關電子標籤昨(2)日起生效,澳門海關昨日開始進行「車輛自動通關系統更新換代計劃」,更新口岸車道的識別系統及硬件設備,陸續為合資格車輛更換新式車輛通關電子標籤。 所有新申請(包括親臨及透過網上申請)之車輛,或申請已獲海關批准但尚未張貼電子標籤之車輛,海關將為其張貼新式的電子標籤。至於目前正使用舊式電子標籤之車輛,海關將會在有關車輛申辦續期或更改資料之手續期間,免費為其更換新電子標籤。 整個電子標籤更換計劃預計於明年第一季度完成,期間舊式電子標籤仍可正常使用。 澳門海關稱,新式標籤除具備更高的資料保密性能,更可配合新一代車輛自動通關系統的識別技術,提高車輛通關時標籤的閱讀速度以及準確度,有效提升通關效率,節省通關時間。有關更換新式車輛通關電子標籤的詳情,可於辦公時間致電8490 0514、8989 4317 查詢。
針對外賣配送服務愈來愈普遍,市政署日前約見澳門中小型餐飲業商會,提醒業界無論與網絡訂餐平台合作或自行提供外賣配送服務,均須確保送餐過程中食品安全及衛生符合要求。同時,市政署亦為業界提供相應操作指引及一系列培訓,持續推動本澳食品業界提升食安水平。 市政署稱,凡為公眾食用而生產經營食品的行為受《食品安全法》監管,倘食品在配送過程出現食安問題,餐廳食肆亦可能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故此,無論是與網絡訂餐平台合作,或由餐廳自行提供外賣配送服務,均須嚴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及相關法規。業界須保留食材的來源單據,並為每宗訂單或配送服務備存可供查閱的紀錄,如食品清單、下單與配送時間、配送員名稱、目的地等,以便有需要時供權限部門追查食品的來源與流向;更應透過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內部管理制度,為配送人員提供配送流程及時間、食品貯存溫度、高風險食品的配送處理方法及注意事項、配送設備的清潔守則等業務操作指引,並安排相關的食品安全及衛生培訓,以提升從業員的衛生安全意識。 為協助業界履行經營責任,市政署食品安全廳已編制《食品衛生操作指南─使用網上訂購餐飲及提供外賣配送服務(餐飲業界篇)》,供業界參考;並透過恆常開辦「食品安全與環境衛生基礎班」及「食品衛生督導員鼓勵計劃」,鼓勵業者安排配送員及相關食品從業員報讀,藉此提升其食品安全及衛生意識。詳細資訊已上載至食品安全資訊網www.foodsafety.gov.mo以及「食安資訊」手機應用程式,歡迎市民及業界瀏覽,獲取更多食安資訊。
澳門特區政府與澳門中聯辦今年繼續合作,共同主辦「國家安全教育展」,於本月15 日至5 月15 日在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二樓專題展覽廳舉行,讓社會各界進一步認識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今年「國家安全教育展」展覽內容分為四大主題:「復興之路」、「居安思危」、「安全與發展」和「我們的責任」,主要以圖片、實物模型並結合近20 段影片的方式呈現。展覽歡迎市民參觀,而為方便團體報名參觀及預約導賞服務,今年增設網上報名及查詢專線,有興趣的團體機構可透過「國家安全教育展」專題網站https://eesn.gov.mo 中的「團體報名」提交報名資料,之後將有專人致電相關聯絡人進行協調及核實,團體亦可於辦公時間致電8800 6262 查詢報名相關事宜。 政府發言人辦公室昨(2)日表示,特區政府去年與中聯辦合作首次共同主辦「國家安全教育展」,藉此增強市民對國家安全的意識,取得良好成效,今年繼續合作共同主辦,開幕儀式本月15 日上午舉行後,將全面開放予公眾參觀。
旅遊學院將與越南、荷蘭及葡萄牙的夥伴院校分別合辦三個2019夏季國際交流課程,透過專題講座、工作坊及考察活動,使學員掌握多個旅遊課題的知識和應用,同時透過此海外學習交流,擴闊國際視野。三個夏季國際交流課程現正接受報名,截止日期為本月30 日。 6月30日至7月10日,學院將與越南胡志明市經濟大學合辦主題為「探索越南文化與歷史」的夏季國際交流課程,課程將於越南胡志明市(西貢)及湄公河三角洲舉行。課程透過專題講座、旅遊名勝遊覽及參觀博物館等,提升學員對湄公河三角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認識,體驗文化共融以及不同種族文化對當地發展商業活力的重要性。 6月30日至7月11日,與荷蘭布列達科技應用大學合辦,於荷蘭布列達市舉行的課程主題為「旅遊目的地與旅客體驗行銷」。過往三年旅遊學院與荷蘭布列達科技應用大學成功合辦夏季國際交流課程,並獲得高度評價。 是次課程活動包括歐洲三國(荷蘭布列達、比利時安特衛普及德國杜塞爾多夫),透過重點理論剖析、分享學習旅遊目的地創建及體驗Neurolab、夢幻樂園考察等,讓學員了解旅遊目的地與旅客體驗行銷的策略。 7月7至20日,與葡萄牙萊里亞理工學院合辦,於葡萄牙佩尼謝市舉行的課程主題為「葡萄牙文化、旅遊及美饌體驗之旅」,透過概論啟導、葡萄牙美食及餐飲感觀分析、文化體驗工作坊、景點實地考察等,增進學員對葡萄牙東部地區在地理、歷史、旅遊及飲食等各方面文化底蘊的認識,以及如何運用創意思維讓如此珍貴的旅遊文化在當地旅遊業發揚光大。
清明節將至,是市民每年向先人表達思念和孝心的日子;但如果我們的孝思竟成了別人的困擾,這又是否算是孝思,還是自私?! 建成逾半世紀位於氹仔盧廉若馬路的菩提禪院(又名菩提園),堪稱氹仔最具規模佛教道場,而隨著城市發展,寺廟四周被大廈、別墅包圍。但由寺廟化寶爐噴出的濃濃黑煙,日日燻得附近屋苑住戶「一頭煙」,縱使尊重佛教的住戶,亦「佛都有火」! 由於現時本澳沒有相應法規規管化寶爐排放污染物的指標,所以環保局接到有住戶投訴,亦只能向寺廟作出勸喻。有環保人士及法師表示,其實解決濃煙問題不難,只要寺廟加裝過濾及排氣等設備,便能大大改善;至於治本方法,還是立法規管,以至教導善信「無煙祭祀」,心誠則靈,何必一定燒衣化寶?
持續關注本澳環境污染問題的澳門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日前應本報邀請,實地到菩提禪院了解化寶產生濃煙的情況。 塑膠祭品燃燒生二噁英他表示,本澳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城市,每逢過時過節有祭祀活動,不能少看其所產生的空氣污染量;加上菩提禪院與受影響大廈相隔不足十米;加上現時的紙紮祭品含塑膠成分頗高,容易產生高致癌毒素,例如二噁英,影響絕對不能小覷。 陳俊明表示,以現時技術條件,本澳是完全可以實行無煙祭祀,包括在化寶爐內安裝抽風機及過濾網,延長排氣管,甚至可以安裝活性炭過濾器,進一步去除異味,而且所需費用並不高。 污染源項目應受規管不過他表示,由於現時本澳沒有相應法規規管化寶爐排放污染物的指標,所以多年來澳門的祭祀場所都是如此做法;但隨著社會發展,民居樓宇密度不斷增加,市民的環保意識抬頭,對處理空氣污染的要求應該要更高。 他建議政府與寺廟協商,考慮提供資助讓寺廟安裝過濾設備;另外,燒衣紙所產生的灰燼如果不好好處理,最後還是會污染水土,建議政府定期向寺廟回收灰燼進行固化處理。 長遠而言,陳俊明建議政府還是要立法將祭祀場所列入污染源項目進行規管,監督其排氣量;並持續探討如何朝環保的方式去進行祭祀活動。
九澳康復醫院昨(1)日正式開幕,由行政長官崔世安及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主持揭幕禮,為完善離島醫療體系與綜合醫療服務邁出重要一步。譚俊榮表示,九澳康復醫院主要針對長者對綜合性醫療服務的需求,將相關主要功能部門設於同一大樓,為長者提供更優質的設備和服務環境,開展更適切的綜合性醫療服務。
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昨(1)日在九澳康復醫院揭幕式上提及山頂醫院專科大樓的擴建工程。譚俊榮指出,澳門是一個旅遊城市,每日接待大量遊客,容易透過外來人口傳入傳染病,所以特別重視山頂醫院專科大樓的擴建,目前正進行基礎工程,去年11月已招標,預計2020年11月建成地基,之後便會開展專科大樓的建設工作。 衛生局局長李展潤則指出,在地基工程施工期間,將對上蓋工程進行招標,目前有關部門已批准上蓋圖則,正製作項目清單,相信有足夠時間在完成地基工程後,接續開展上蓋工程。
衛生局局長李展潤昨(1)日出席九澳康復醫院揭幕式接受傳媒訪問時談到麻疹疫苗事宜,指本澳目前麻疹疫苗充裕,亦一直有訂購,今(2)日晚間即有5,400劑疫苗抵達澳門,將優先安排一歲以下小童的家人及外勞等高風險人士接種。 李展潤指出,數據顯示,本澳約95%居民或曾染麻疹、或曾接種麻疹疫苗,已具備免疫力,市民毋須急於預約接種。而山頂醫院和鏡湖醫院約14%醫生、6% 護士沒有接種紀錄,目前已全部完成疫苗補種。 他補充,全世界麻疹疫苗都出現缺貨,供應商亦指港澳地區疫情不嚴重,故疫苗應優先留給已爆發疫情的地區,以免出現浪費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