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高等教育委員會昨(5)日上午假旅遊塔舉行本年度第一次全體會議,社會文化司司長、非高等教育委員會主席譚俊榮主持。會議內容包括將適度提高2019/2020學年部分津貼的金額,免費教育津貼、學費津貼、餘暇活動津貼,以及優化班師比或師生比津貼的投入接近40億元,較2018/2019學年的預計支出增加超過9%。此外,會議也介紹了2019年教青局舉辦和承辦的大型活動及「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情況,以及加強中國歷史文化教育等工作。 據教青局會後介紹,經綜合考慮政府的財政狀況和影響教育開支的因素等,2019/2020學年將適度提升部分津貼的金額,其中免費教育津貼由每班澳門元101萬3,100至152萬3,400不等;學費津貼每人澳門元20,300至24,810不等;餘暇活動津貼每班澳門元26,500;優化班師比或師生比津貼金額則維持不變。預計四項津貼的投入接近40億元,較2018/2019學年的預計支出增加超過9%。 會議也有討論中國歷史文化教育內容。為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傳承中華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以配合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定位,將澳門發展成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特區政府積極推動中國歷史文化教育,並持續透過課程制度建設、教師培訓交流,以及組織青年和學生參與體驗活動等不同層面開展有關工作。 被問及當局有無國情教育教材以及校園國旗、國歌、國徽使用事宜的指引, 教青局教育研究暨教育改革輔助處處長黃逸恆表示,政府重視教育自主,學校可以選用澳門或者外地教材。今年初已經舉辦兩場面向全澳學校的工作會議,以鼓勵具條件學校每周一次升旗儀式,每日展示及懸掛國旗,未來會發布懸掛國旗工作指引列入學校運作指南中。升旗設備購置費用,所有學校都可申請。 此外,2019年教青局也將舉辦和承辦的大型活動,如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系列活動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學界青年大匯演」等;同時,配合「藝文薈澳」國際性藝術活動的開展,將在暑假期間舉辦國際青年舞蹈節、音樂節和戲劇節,為青年提供更多發揮優勢和潛能的機會,搭建更多與不同國家和地區青年交流的平台,助青年更好地融入國家和區域發展。 為提升澳門青少年科普的水平,促進澳門學生與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選手的相互學習與交流,特區政府將於今年7月20日至26日在澳門舉辦「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四名香港男女,遠道來澳向駕車人士推銷一款汽車清潔用品,疑有駕車人士不堪纏繞,造成滋擾,向警方舉報,警方根據資料調查,先後拘捕三男一女香港居民,三港男雖辯稱只是向駕車人士示範使用該款汽車清潔用品,沒有交易,但警方調查後,進一步發現四男女均沒有澳門《外地僱員身份認別證》(藍卡),涉嫌違反禁止非法工作,交由勞工事務局跟進處理。
離島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5)日舉行平常會議,多名社諮委關注氹仔交通安全及規劃問題,要求當局永久封閉蓮花海濱大馬路上周五(1日)發生致命交通意外導致一名22歲女大學生死亡的「掉頭位」。政府回應指,目前封閉該路口屬臨時措施,在檢討後才決定永久封閉還是作其他優化措施。 社諮委余致力在議程前發言促請政府加快完善氹仔道路交通,利用科技杜絕安全隱患,保障市民和駕駛者安全。他稱,蓮花海濱大馬路該路段設計存在重大安全隱患,過去相同位置亦曾發生奪命事故,悲劇接二連三發生,令人擔憂。事發後政府已臨時封閉有關路口,為杜絕再次發生悲劇,建議永久封閉或參考金光大道加裝紅綠燈管理往來車輛,保障道路使用者安全。 社諮委吳鴻祺表示,蓮花海濱馬路奪命事故路段是車輛頻繁往來的主要幹道,未來一兩年亦有新項目落成,勢必加大該區道路壓力,建議當局利用大數據平台預測路氹區未來數年道路使用量,及早做好交通規劃,配合未來相繼落成之大型項目及將來蓮花口岸的壓力。
鵝眉街信傑花園一單位發生火警,懷疑是樓上缺德住客亂丟未熄煙蒂引起,幸未釀成巨災及未有人受傷,司警經調查後,初步列作懷疑縱火案處理,交由司警局調查科跟進。 火警發生在昨(5)日上午11時許,附近居民發現信傑花園負一樓一單位外木製簷篷頂位置有雜物著火燃燒,馬上報警求助。消防隊員接報到場,發現該木製簷篷頂位置有小量雜物著火及冒出黑煙,隨即開喉灌救,迅速將火救熄。大廈居民毋須疏散,亦無人受傷。 經消防人員檢查,負一樓一單位一個面積0.2米乘0.4米木製簷篷及頂部1米乘0.2米雜物燒燬,並發現簷篷上遺有煙頭,火警起因懷疑有人丟下煙頭引致,通知司警到場調查。司警經查後,初步列作懷疑縱火案處
離島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5)日下午舉行會議,社諮委黃梁君在議程前發言中表示,港珠澳大橋開通以來,收到不少居民反映,指現時澳門口岸內設計比較迂迴,上落通關過程不便,以及親子設施未完善等問題;口岸育嬰室仍未開放使用,亦沒有哺集乳室或親子洗手間等設施。而口岸只有零星小食販賣機,自助購票機亦不能購買長者和兒童票,反映仍有不少地方有優化空間。
離島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5)日下午舉行會議,會後委員余致力引述政府代表稱,第四條跨海大橋預計今年內判給,工期約1,440 日,全長3.1 公里(跨海部分長2.9公里)。從北安連接新城A 區及E1 區,八行車道,其中兩條為電單車道。 社諮委關注大橋附近會否設置措施令交通環境保持暢順。政府稱,第四條跨海大橋設計比較完善,同時會在機場上興建一條分支道路接入跨海大橋,不擔心出現類似港珠澳大橋周邊的塞車問題。 政府代表在會上亦交代了離島區三個大型工程的最新進展,包括奧林匹克游泳館圓形地行車天橋、基馬拉斯大馬路空中走廊和九澳隧道工程。奧林匹克游泳館圓形地行車天橋工程預計2021年6月完成,天橋連接東亞運大馬路和望德聖母灣大馬路,設計為雙向四線的行車天橋。政府稱,建橋目的是為了擴闊圓形地周邊道路環境,竣工後地面將增加兩條行車道,以疏導塞車情況。 而基馬拉斯大馬路空中走廊預計於2021年4月竣工,走廊跨越南京街、哥英布拉街、成都街、布拉干薩街及運動場圓形地,連接至輕軌站。九澳隧道正進行北連接線工程,將建設400米行車天橋連接九澳隧道。在北連接線工程完成後,會把隧道連至金光大道及上葡京路段,亦會在九澳村入口迴旋處引車流入隧道。
由於輕軌相關承建商須再次重鋪氹仔機場大馬路及內路,為此,該路段由明天(7日)實施臨時交通安排,為期14日。為配合施工需要,8日(周五)首班車起,35、50B 路線(往亞馬喇前地)、MT4(往關閘)及N5 路線需改道行駛,原線停靠之巴士站則維持不變,為期14日。交通事務局呼籲公眾留意。
近100位本地文創業界人士出席文化產業基金舉行的「文創業界交流會」,分享發展歷程和經驗,並就文化產業政策和業界進入大灣區發展發表意見。與會業界人士表示,除了資金和人才,銷售渠道及開拓市場亦是文創企業遇到的困難,在文創人才方面,希望能加強培育及引入人才;在巿場開拓方面,希望基金能組織更多本地跨界交流會和外訪交流對接平台,為企業跨界創造合作機會。業界認同進入大灣區發展是文化企業的出路,有利澳門文創產業多元化發展,希望有更多融資或業務對接。 交流會上周六(2日)下午在培正中學舉行,文化產業基金行政委員會主席梁慶庭表示,希望透過交流會讓業界分享經驗,同時聽取業界在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令基金提供的支持和服務更符合業界需要,並就業界進入大灣區發展聽取意見。文化產業基金行政委員會委員朱妙麗表示,基金現透過不同資助計劃或組織活動,協助業界開拓市場。 與會文創業界表示,希望基金關注初創企業需要啟動資金、資助企業出外參展、放寬資助支持有發展潛能的企業往內地擴大發展。人才培養方面,建議澳門多培養文創人才,如電影製作和影視宣傳發行的人才或適當引入不同行業的文創人才,包括吸引澳門人才回流及引入外地相關專業人才。銷售渠道及開拓市場亦是文創企業遇到的困難。企業能獲基金認可,有助增加認受性,希望澳門各界能多支持澳門的文化產業,建議基金多舉辦本地跨界交流會,為企業跨界創造合作機會,並加大協助對業界的宣傳。
澳門餐飲業聯合商會昨(5)日晚假萬豪軒酒家舉行「澳門餐飲業聯合商會新春聯歡晚宴暨第18屆澳門美食節頒獎典禮」,澳門中聯辦經濟部副部長級助理張建華、市政署管委會主席戴祖義、旅遊局局長文綺華、消防局副局長區耀榮,以及近千位海內外嘉賓以及會員出席。 會長陳澤武致辭稱,澳門餐飲業聯合商會於1967年11月1日成立至今已超過半個世紀,將於今年11月8日至24日舉辦第19屆美食節外,並特別安排於11月7日至9日,舉行為期三天的「2019世界粵菜廚皇大賽」,邀請全球各地約150隊廚師來澳競技交流。 晚宴亦進行了第18屆澳門美食節攝影與攤位比賽頒獎禮等儀式,並有現場歌舞助興。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昨(5)日上午9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團隨即在下午3時舉行小組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澳門中聯辦主任傅自應、副主任張榮順,全國人大常委會《澳門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曹其真等,與代表團共同審議。澳門中聯辦主任傅自應首先發言,指出澳區全國人大必須將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中央政府對澳門的期望認識到位,又提出五個方面讓大家思考,包括要改善澳門民生,協助澳門居民在內地更好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