驀然回看一周年 防災改善有沒有?

去年8月23日, 強颱風「天鴿」吹襲澳門,小城一日間滿目瘡痍,一場風災,揭露了澳門在氣象預警、民防救災、本地供電供水等均有不足。事過境遷,今天原來是「天鴿」風災一周年,澳門的災難痕跡已經抹去,政府各部門過去亦不斷改善民防工作,然而,「天鴿」掀開的長年隱患,現在有沒得到解決呢? 除了造成嚴重人命傷亡外, 垃圾圍城、無水、無電、無網上、提著水桶排隊裝水回家,也是不少人對「天鴿」的回憶,相信每個澳門人都有自己難忘的故事。近日,不同政府部門和機構都舉行了記者會,向傳媒介紹各項防災減災工作,其中政府已在全澳16個地點設置了避險中心; 警方、消防及海關已贈購設備,改善救援能力; 自來水、電力、電訊等尅公司,亦在過去一年提升了抗災能力,避免出現斷水、斷電、斷通訊的情況。 以上一系列措施是否有效,仍是未知之數,但最主要的防洪設施進展緩慢,是毋庸置疑的。 去年「天鴿」襲澳期間,洪水圍城是造成嚴重傷亡的原因之一, 政府事後提出不少計劃改善防洪。一年過去,近日內港多次因天文大潮引發的水浸仍是毫無改善,水深更達半米,嚴重影響出行; 然而,政府計劃在灣仔水道口建設的擋潮閘,以及內港北的雨水泵站涵箱渠,興建需時至少數年,短期的防洪基建,即媽閣航海學校至林茂塘海港樓的防洪牆,亦無落成時間表。看來,內港居民及商戶未來一段時間,都只能自行籌謀防浸措施。 《民防綱要法》剛剛結束諮詢,但仍然未立法,設定虛假社會預警罪爭議不斷; 曾遭水浸的地下停車場大多已重開,但賠償問題未了,其中關閘工人體育館地下停車場仍遺下大量水浸車輛;最近一次颱風「貝碧嘉」掠過澳門,氣象局掛上八號風球,封停車場為市民帶來不便。 經歷了「天鴿」風災後,無論政府、市民的防災意識均有所提高,保安司司長昨日更指出,本澳應對災害能力明顯大幅提升,若本澳再出現等同「天鴿」強度的颱風,有信心將傷亡減到最低。防災機制得到改善自然是好事,然而,居民真正關心的,並不是表面上漂亮的說話,而是進行了哪些切實的改善工作。

23/08/2018
133345

兩港男女同稱欠債來澳販毒

司警追查是否同屬一集團

司警在前(21)晚深夜至昨日凌晨,不到三小時內,偵破兩宗香港青年受僱來澳販毒案件,拘捕兩名香港無業男女,兩人均供稱因為債務問題,被人指使來澳販毒。兩人昨日上午已被控以「不法販賣精神科」或「麻醉藥品」罪名移送檢察院處理。司警正追查兩人是否受香港同一個販毒集團指使來澳販毒。 無業港男 四個月賺逾20 萬元司警接獲情報,指再有港人來澳向活躍夜場人士販毒,展開調查,掌握線索後,前日跟蹤監視一名相信受香港販毒集團指使來澳販毒的36歲香港曾姓無業男子。前晚約10時,司警採取行動,在北區截查涉案曾男,即場在他身上搜出172小包可卡因、兩包冰毒、兩包k仔、一包大麻以及兩支懷疑含有毒品成分的液體;其後司警又在他租住位於新口岸的酒店房間內,再搜獲十包可卡因。司警在行動中共檢獲黑市價約值34萬元毒品。司警方翻查資料發現,曾男十分「勤力」,幾乎每日都有往來港澳紀錄,被捕後亦承認因欠債問題,被人指使由今年4月開始來澳販毒,主要將毒品出售給新口岸區夜場人士,日薪高達3,000港元,已賺取超過20萬元「毒款」。 欠債港女 月薪兩萬來澳販毒另一名被捕的26歲黃姓無業女子,同樣為香港人,在司警拘捕上述曾男不到三小時後。司警約在昨日凌晨1時,於黃女入住的皇朝區一酒店附近將其截獲,即場發現她身上藏有兩克毒品可卡因。司警其後再在黃女入住的酒店客房內搜出 7.5克毒品可卡因及電子磅等分裝毒品工具。 黃女被捕後同樣承認因欠債犯案,又供稱由上月中開始被香港販毒集團招攬來澳,專向皇朝區夜場人士出售毒品,月薪為20,000港元;每次來澳販毒,均由集團安排她到指定的地點與買家交收毒品。司警調查後又發現,黃女近兩個月至少有四次出入境紀錄,相信期間香港販毒集團亦會安排其他成員來澳接收毒資。行動中司警共檢獲可卡因黑市價約值40,000元,現時正追查毒品來源及幕後販毒集團。

23/08/2018
14976

應對「老齡社會」推展「活躍老齡化」

澳門65歲或以上長者人口持續上升,根據統計暨普查局2017 年期末人口統計資料顯示,本澳整體長者人口(65歲或以上)共68,900 人,佔總人口比例10.5%,預測到2036年,本澳老年人口比例將超過20%,步入「超老齡社會」,屆時本澳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位是65歲或以上長者。隨著生活質素提升及醫療技術進步,本澳居民平均壽命已進一步升至83.3 歲。 為應對澳門將進入老齡化社會, 政府制定俗稱《長者法》的《長者權益保障法律制度》法案,並於本月7日在立法會細則性審議及表決通過,前天(20日)刊登在《特區政府公報》,將於90日後生效。法案整合所有涉及長者權益制度,旨在讓人人皆有敬老之心,關懷及支持長者,構建老有所屬、老有所為、老有所養共融社會,法案並規定社工局在法律生效後第三年製作執行情況報告。 本澳長者生活在物質上不缺, 但在精神健康上支援仍有待加強。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或缺元素。世界衛生組織將「健康」定義為身體、精神及社會適應各方面良好的一種狀態,而不僅是指沒有生病或體格壯健,並提倡「活躍老齡化」(active aging)概念,增進長者生活品質,盡可能促進健康,社會參與及安全等。 澳門沒有設置法定退休年齡,《長者法》法案定義長者為65歲或以上人士。隨著生活環境改善和醫療進步,澳門人壽命不斷延長,65歲仍是壯健之年,不少長者都期望能繼續發揮能力,按自己意願能繼續工作及參與社會。 休閒活動、進修研習、再就業或志願服務、都有助維持長者精神健康,學習更是達成「活躍老化」的關鍵要素、維護個人健康不二法門,也是促進長者參與社會因素及獲得社會保障良方,鼓勵長者終身學習非常重要,從而建構「活躍老化」的學習社區,但本澳為長者提供教育的學位求過於供,學額未能滿足長者終身學習需求,當局需加強長者終身學習工作。 過去長者訴求大多數集中在醫療、社會福利等方面, 但本澳人口壽命及教育程度提高,一些身體與精神均健康,具專業知識及經驗的長者日漸增多,長者訴求更多趨向豐富晚年生活或有意繼續服務社會,各有關方面應攜手合作,協助長者參與社會工作,完善軟硬體配套,針對地推出長者再就業支援計劃,提供職業生涯規劃、培訓、課程、轉介等服務, 協助長者投入勞動市場,推動長者就業社企,鼓勵並嘉許聘用長者企業,令有意及條件許可長者可繼續投入勞動市場,讓銀髮族得以繼續投身社會工作,善用他們的知識、經驗,繼續服務社會,推展「活躍老齡化」。

22/08/2018
36380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