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觀念應深植人心

古語有言「未雨綢繆」, 意味著在事前做好準備, 防範意外發生。去年颱風「天鴿」襲澳,慘痛的經驗也告訴我們,防災觀念應該深植人心,否則若在事件發生之後方做應對,未免為時過晚。 日前,曾受水浸的筷子基區新增多部電動車充電樁。本是便民措施,但仔細思考充電樁所設位置,難免讓人想起「水浸黑點」四字,皆因過往「天鴿」及「山竹」颱風來襲,該區皆一片汪洋,以至至今仍有附近商戶「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在店鋪門口築起近半米高圍墻。今次在平地設置充電設備,市民擔心一旦水浸來襲設備浸毀,影響使用之餘更加擔心一旦水浸會有安全隱患。負責安裝充電樁的澳電接受傳媒訪問時指,即便該區會出現水浸,也不能忽視該區電動車使用者的需要。 充電樁正常使用並無危險,未來會定期做出維修保養,也會考慮增加雨蓬等防水浸措施。同時,還提到若增高充電樁高度設置,會在充電時有所不便,但也會予以考慮。 當局近年致力構建防災減災長效機制,包括確定十項優先開展的防災減災重點項目。在明年度施政報告中也提到要深化城市建設,增強應急處理能力。包括明年將會發布及實施《澳門防災減災中長期規劃(2019-2028)》,以及推動巨災保險制度建設,擴大保險覆蓋面,爭取年內出台相關方案,並啟動投保的招標工作。同時,健全防災減災軟硬件設施,強化人員專業培訓,持續優化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發布網絡,運用先進科技全面提升民防資訊傳播效率。加强重大事故監測能力和預測預警能力。另外,也包括以防為主,保障供電供水安全。通過工程建設和維修清理等方式,綜合治理水浸,提高防洪、防潮的能力等。 以上政策若能早日落到實處,實為澳門之福。災害預測誠然重要,但要依靠現今技術、設備及人才,同樣重要的防災觀念,是社會人人都可及早樹立的重要意識。企業、公共機構及實體,有責任在推進公共事業工作時,納入防災觀念。不應該待市民提醒才做出回應及澄清。教育方面,也應該從小做起,在學校積極普及防災及避險意識,只有政府、社會是市民共同攜手,方能在構築更加堅不可破的防災減災體系。

28/12/2018
21675

多區舉辦倒數活動

部分路段今起禁泊

為增強三盞燈社區經濟活力,促進三盞燈社區經濟發展,澳門多個坊會將於周日(30日)起一連兩日,在三盞燈圓形地及光復街共同舉辦「三盞燈社區展繽紛」除夕倒數大型活動,屆時將設15間紅屋仔售賣東南亞各國特色美食、風味小食及應節禮品。 主辦單位昨(27)日下午4時於三盞燈圓形地舉行記者招待會。籌委會負責人表示,倒數活動一如既往安排多項精彩表演、攤位遊戲及許願倒數等,與居民同慶新年。接近凌晨零時設倒數儀式,屆時與在場居民及旅客喜迎新的一年。籌委會統籌李卓君表示,過往三盞燈都舉辦不同活動,期望能引起更多人對該區特色的關注,進一步擴大區域優勢,吸引人流進入該區消費及活動,活化區內商戶的營商環境。 光復街今起禁泊而為配合活動,今(28)日起至元旦,介乎三盞燈與連勝馬路之間一段光復街禁止泊車,附近亦會採取交通改道措施。另外位於亞利鴉架街及沙嘉都喇街巴士站,下周一(31日)晚7時30分至翌日(2019 年1 月1 日)零時30 分將暫停使用。 另外,街總聯同屬下多個北區坊會及中心,續辦「北區精彩除夕夜」倒數活動。下周一大除夕晚上7時30分開始在祐漢公園及筷子基北灣休憩區兩個場地同時舉行倒數晚會,屆時將邀請一眾嘉賓和歌手上台,與現場的市民一齊倒數,迎接新的一年。

28/12/2018
15651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