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現正就《海洋功能區劃》、《海域規劃》及《海域使用法》公開諮詢日前結束。群力智庫認為相關立法工作符合國家與澳門的整體利益,有助明確本澳海域的開發、利用與保育,並就此提出八點意見,冀當局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完善海洋產業體系與空間佈局,增進海洋防災的靭性;與社團及教育機構合作,推廣海洋文化科普;持續深化智慧水務,提高本澳水資源管理與利用效率,與周邊沿海城市共同實現高質量海域錯位發展。
日前,粵澳工商聯會假澳門廣場舉行第三屆第三次長級會議暨新春團拜,會議由會長施家倫主持,理事長黃仁民作會務報告及工作展望。粵澳工商聯會副會長鄧海強、謝鎮宇、副會長兼秘書長李霓及長級成員、粵澳工商服務中心主任曾增偉、大健康產業委員會主任蔡健華及專責委員會負責人等歡聚一堂,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為該會發展建言獻策。
市政署日前公佈澳門半島南岸海濱綠廊第二期項目,表示將於2024年年底動工,預計工期兩年。當中工程涉及的臨時設置需要停用,包括部份臨時巴士停泊區及旅遊塔旁全澳唯一全天候二十四小時開放的戶外球場。
臨近新春期間,本澳發生一宗由業主上門收租,揭發母女疑在單位內雙雙倒斃,屍體腐爛見骨的悲劇。街總長者關懷服務網絡主任梁巧梅表示,事件的發生令人感唏噓,亦引起社會再度關注獨居長者及雙老家庭支援服務不足的問題。她建議各政府部門、社會團體、民間組織、私人企業,甚或至長者的鄰舍及親友,都應作出深遠思考,當長者面對情緒、經濟、社交、健康等問題時,如何通過共同協作,提供適時的支援,減少悲劇發生。她又認為可以通過科學調查研究獨居長者及雙老家庭的服務需求,從而可以更精準調配資源開展相關支援服務。
氹仔海濱休憩區單車徑與蓮花單車徑盡早連通是社會近年一直較為關注的議題。市政署多年前已經開展兩段單車徑連通可行性研究,並提出解決方案。市政署在2022年11月回覆議員書面質詢時表示,市政署計劃以橋樑方式連通氹仔海濱休憩區單車徑和蓮花單車徑,正就有關編製工程計劃進行招標。
粵港澳三地飲食文化同宗同源,向來講究「無雞不成宴」,在新春佳節的餐桌上,雞更是不可或缺的主角。經特區政府積極推動,在市政署與內地相關部門的通力合作下,首批即日屠宰即日銷售的「生鮮雞」在年前已抵澳應市,為本澳居民提供更優質、多元的鮮活食品選擇。有團體指出,除加工及運輸外,當局還出台指引規範「生鮮雞」的銷售環節,認為當局措施「到位」,值得讚揚,但建議當局應重視民生物資價格穩定,並鼓勵公平競爭,確保市民能夠享受到公正合理的價格。
生活物資是支援澳門社會生活與經濟正常運轉的重要一環,澳門政府部門致力確保輸澳物資的穩定和安全,為確保民生物資供應充足,臨近春節,國家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李興乾早前組織內地保障春節供澳農副產品穩定和安全代表團到訪澳門市政署,與市政管理委員會戴祖義主席及柯嵐副主席等展開座談,瞭解內地農副產品供應情況,保障節日期間對澳門農副產品穩定供應和質量安全。工作組成員包括國家商務部、海關總署和廣東省商務廳的代表。
澳門經濟學會發布最新澳門經濟景氣指數走勢。學會指出,今年甲辰龍年新春檔期,澳門迎來大量旅客,年初一至初五(2月10日至14日)五天假期,訪澳旅客數量近90萬人次,日均達18萬人次,多間酒店已預訂爆滿,旅遊區客流逼爆,生意暢旺,帶動酒店住客、入住率、零售、餐飲等關鍵經濟指標,相關數據有望超過去年10月黃金周,預計本澳2月博彩毛收入或可重回200億澳門元水平。
公共建設局宣布,將「輕軌東線之行車系統」判給三菱重工、得寶、豪進合作經營,判給金額為36.57億元(澳門幣,下同),臨時接收期限為2029年5月31日。
年初六(15日)繼續有大批旅客訪澳。截至昨晚9時,本澳各口岸共有56萬3,616人次出入境,其中入境有29萬4,879人次,出境有26萬8,737人次;當中出入境的旅客共有32萬4,834人次,其中入境有17萬2,277人次,出境有15萬2,557人次,最多旅客出入境的口岸是關閘,其次是港珠澳大橋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