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23)年已經接近尾聲,聖誕、除夕、農曆新年假期接踵而來,特區政府在旅遊旺區佈置大量燈飾裝置迎佳節,本澳市面節日氣氛濃厚。有零售業界人士指現在時段對於所有行業都是旺季,大三巴人流量大。旅遊業界表示澳門聖誕氣氛濃郁,預料期內日均入境旅客逾十萬人次。酒店業則認為將有大批旅客來澳歡度節日,多項活動延長旅客逗留時間。
國家主席習近平昨(18)日下午在中南海瀛台,會見來京述職的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賀一誠,聽取他對澳門當前形勢和特別行政區政府工作情況的匯報,以及明 (2024) 年施政重點。國務院總理李強參加會見。
有調查發現,受訪市民的開工不足比例從去(2022)年的8.09%,同比大幅降至1.05%,同期待業比例減少3.5個百分點至4.1%。調查團體認為,數據反映本澳的經濟復蘇不僅直接擴大就業市場,更為本地經濟注入新的活力,但有約四分一的受訪者仍感到就業形勢嚴峻且隨時失業。
為慶祝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四周年,特區政府將於明(20)日舉辦多項活動,與廣大居民和旅客共同歡度節慶。
對於國際化推動本地市場經濟活力,這個是明年本地首先以東南亞地區針對的大方向,到底我們要如何準備好應對國際客人來;本澳隨了大型綜合體有國際能力,很多本地中小企對應對外語客人是要做好準備工作。特別是前綫的銷售,旅遊,交通,餐飲等行業的工作人員。我們要趕快想方法去把他們吸引去提升前綫的外語能力,不能只靠培訓這個傳統的思維去硬推,一個疫性後的三年過去,2023年出現了很多人工智能軟件,大部份都在手机程式內,我們要多想方法如何去利用手機與前綫人員的關係應用, 我看這應該更早安排與各行各業去應對了。
新一年來臨,正是青年回顧生涯部署的時候。然而在快速變化時代,青年如何跨越眼界,預視未來機遇,需具備積極探索精神。澳門雖小,但亦受全球經濟秩序牽引,而形成重點產業轉移,影響着區內經濟及就業發展前景。青年抉擇及熱情,將決定人生航向。
早前,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公布「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 2022學生表現結果,澳門學生的數學、科學和閱讀素養均表現出色;除了是學生自身的努力,亦須肯定學校和教師團隊在教育工作上的付出和作用。
澳門新城A區的建築工程正如火如荼,而連接澳門與氹仔之間的第四條跨海大橋建造已進入最後階段,並預計於明年第二季竣工。因此,公共建設局於日前舉辦“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徵名活動”,希望能透過大眾集思廣益,為第四條跨海大橋之命名供政府參考。
近年,本澳按照“二五計劃”的目標,積極把握大灣區和深合區的發展機遇,加大力度培育以中醫藥研發製造為切入點的大健康產業,為本澳經濟帶來新的增長點,實現經濟多元化,成效值得肯定。有社會聲音指出,政府應繼續推出扶持鼓勵措施,助力中醫藥產業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