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農曆新年愈來愈接近,本澳市面節日氣氛濃厚,年宵市場、新春市集等等各種不同類型的活動正在熱火朝天舉行中。同時,本澳居民亦密鑼緊鼓地購置年貨,準備迎接新年到來。有居民特意前往塔石年宵市場購買賀年用品,但指今年貨品價格稍貴。而年宵市場檔主則表示今年人流量和銷情均較一般,認為是居民選擇「北上」消費及外出過年所致。有零售業界人士預計,今年農曆新年生意額將會與去年相若,指出目前環球經濟尚未完全恢復,居民謹慎消費,訪澳旅客消費力也是一般。
政府長者公寓提供約1,800個開放式單位,在1月完成設計連建造工程,目前1樓A1位置餐廳亦正在招租。有市民關注何時可「上樓」。社會工作局社會互助廳廳長蔡兆源昨日表示,長者公寓雖已完成大樓的建設,但是在內部單位及會所的精裝修工程仍需要時間處理,預計今年第三季完成工程,第四季可以安排入住。
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昨(5)日到立法會大會引介和一般性討論及表決《經濟房屋及夾心房屋的樓宇獨立單位的移轉制度》法案,但經過一個多小時討論,不少議員發言難以理解政府立法理據,有議員質疑政府立法為繞過土地法規定。結果立法會大會最後表決押後法案討論。
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2023年全年新成立公司共5,011間,按年增加900間,其中經營批發零售業和工商服務業的分別有1,877間及1,359間。由於2022年有資本額較大的金融業公司成立,導致2023年註冊資本總額按年下跌89.0%至16.5億元(若剔除相關資本額較大的金融業公司作比較,註冊資本總額則同比上升15.0%)。全年解散公司有914間,撤銷資本4.9億元。
旅遊局持續透過資助計劃,鼓勵澳門社團舉辦多元化旅遊活動或項目,帶動社區經濟。旅遊局於2月份資助社團推出以年宵市集、情人節花市及導賞團等不同類型的活動,讓居民和旅客在節假日期間體驗「旅遊+」元素,同時帶動社區人流及消費。
由澳門北區工商聯會主辦、工商業發展基金資助的「第十六屆北區消費嘉年華2023」昨(5)日假祐漢公園舉行閉幕典禮。主辦方表示,本屆北區消費嘉年華錄得參與商戶逾11,000間,截至今年1月25日,活動帶動消費額逾2.6億元(澳門幣,下同)。
「農曆新年氹仔舊城區臨時行人專用區」 將於2月10日至18日( 年初一至年初九 )中午12時至晚上7時,在氹仔舊城區設置。臨時行人專用區範圍,由飛能便度街與素啤古街交界( 嘉模泳池巴士站前 ),至告利雅施利華街與巴坡沙總督街交界( 路氹歷史館 ) ,當中包括兵房斜巷至嘉路士米耶馬路部份路段。
送兔迎龍春節過去,華南地區的春天亦已悄悄來臨。常有人說,一年養生在於春,的確,春天作為一年之首,做好養生工作是必要的,有助於預防夏天時患病,但同時要注意:中醫養生講究順應四時,四時即四季,其實四季是循環不息的,每個季節的養生環環相扣,絕不是春天需要做,夏天就不需要;或春天的養生和夏天、冬天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