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沙特國家電視臺報道,也門胡塞武裝組織當地時間4日黃昏向沙特首都利雅得機場發射一枚長程彈道導彈,幸由空防部隊在機場附近成功攔截,機場運作維持正常,並無受傷或損毀報告。導彈被截擊後,部分碎片散落在空曠地區。網傳由目擊人士拍攝到相信是沙特軍方攔截導彈的經過,見到天空有四次火光掠過,之後傳出多下巨響。今次是胡塞武裝組織的導彈首次飛至接近沙特首都中心地帶,沙特軍方譴責襲擊,指導彈針對平民地區。 由胡塞武裝控制的也門國防部證實,空軍向利雅得哈立德國王機場發射一枚彈道導彈,並形容導彈襲擊震撼沙特首都,行動成功。據悉,攻擊是由名為「Burqan 2H 」的也門製長程導彈發動。胡塞武裝發言人指,先前已警告攻擊也門的國家,其首都在也門的彈道導彈下不會安全,是次導彈攻擊是回應沙特殺死無辜也門平民。 也門內戰兩年陷饑荒胡塞武裝於2015年推翻哈迪政府,奪取也門首都薩那後,為了令區內的伊斯蘭遜尼派不會失勢,沙特為首的聯軍同年出兵攻擊當地的胡塞武裝,並對當地進行海空封鎖,至今造成逾30,000人死亡,300萬人流離失所。當初做此決定的現任王儲穆罕默德,無視一眾老臣力勸堅持出兵也門,是沙特多年來首次主動發起戰事。而這場本預料打數周的仗,兩年後的今天仍未有停戰跡象。 聯合國曾為胡塞及沙特推舉的哈迪政府舉行了多次和談,但全都失敗告吹。今年4月以來,也門爆發霍亂,導致2,100多人死亡,加上聯軍海空封鎖,醫院要竭力確保供應不致斷絕。聯合國亦警告,也門正處於饑荒邊緣。
據法新社報道,美國第一夫人梅拉尼婭昨抵達日本,與日本第一夫人安倍昭惠到東京銀座一間珍珠精品店參觀。安倍昭惠在精品店迎接梅蘭妮婭,兩人一見面便互相擁抱示好。 精品店安排人員扮成傳統採珠人「海女」,穿著典型白色潛水裝、戴潛水鏡,向梅拉尼婭解釋珍珠養殖的過程。該店是專門提供日本皇室的珍珠,要價不菲,不過梅蘭妮婭沒有購買任何的東西,但她事後發推文表示,「今天與安倍夫人的參觀相當精彩。」(法新社圖片)
美國國家檔案館3日公布一批前總統甘迺迪遇刺案檔案,其中一份聯邦調查局(FBI)機密報告曝光了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性醜聞。 報告指出,馬丁路德金私生活混亂,曾與一名非洲裔牙醫的妻子發生婚外情,兩人育有一名私生女。另外,馬丁路德金至少與三名女性發生過婚外情,包括民謠歌手瓊.貝茲(Joan Baez)。報告亦引用一名非洲裔部長的話稱,他在參加由馬丁路德金組織的交流會時,發現會上有妓女,與會者還聚眾淫亂。(互聯網圖片)
口不擇言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終於登陸亞洲,特朗普除了到訪盟國日本外,也將訪華會見國家主席習近平,更傳言會在亞洲行期間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京,連串多場峰會將為未來的亞洲局勢定調。就在特朗普到訪前,安倍晉三與習近平都順利延續了自己的執政權力,不同的是一方是美國的傳統盟友,仰賴美國的支持維繫自身在東亞的影響力,一方是成功崛起的世界強權,需要與舊強權化解分歧,延續發展的勢頭。要怎樣迎接這位大嘴總統,各方可說是挖空心思。 領袖會面重在細節,行程如何安排,決定了向外界傳達甚麼樣的訊息。即使是盟友日本,美日之間仍然不可能在所有問題上都一致,尤其特朗普對日本的貿易逆差感到不滿,面對管不住大嘴的特朗普,安倍安排的行程很單純,就是先打場高爾夫,他找來日本高球好手松山英樹作陪,打完九洞之後一起吃漢堡,又在推特發布照片。所謂真心話,就是這個時候說的,在這樣的場合,即使雙方討論非常激烈,也很難被公開,高爾夫球場上的時間,或許比今日登場的美日峰會還重要。 至於真正的技術性問題,早在今年2月美日訂定的「日美經濟對話」框架就能產生答案,日方推派副首相麻生太郎,美方則由向來親日的副總統彭斯主談。有了高爾夫球,有了對話框架,特朗普就不需要在訪日期間說重話,外界看來兩國仍然是鐵盟兄弟,一家親。 安倍的精心安排,最重要的目的是在朝鮮與中國面前顯示美國的穩固支持。白宮方面曾指出,特朗普此行有三個目標,一是實現朝鮮無核化,二是推動更自由的印度洋,第三則是促進更公平互惠的貿易。三個目標看來都像是針對中國而來。按照普遍的看法,中美雙方既是對手也是合作夥伴,展現自身的實力是必要的一環,北京方面安排在紫禁城建福宮款待特朗普,建福宮曾是乾隆皇帝居所,與奧巴馬2014年到訪的蓬萊閣香扆殿重要性大不相同。中美對話的主題是朝鮮核問題,而北京同樣也是安排私人行程,不排除也會像接待奧巴馬那樣來個瀛臺夜遊,談談中國的變化,也說說心裡話。 習近平、安倍、特朗普三人的任期幾乎重疊,三人如何建立默契,展望未來,是比眼前的問題更重要的事。特朗普好面子又不像奧巴馬重視意識形態,他更在意利益交換而非信守承諾,白宮提出的三目標或許彼此間也成為籌碼。 特朗普亞洲行,各國都挖空心思作好主場外交,但最大的變數還是出在特朗普身上,如果他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突然發癲,不但丟臉丟到家門外,各國也會質疑特朗普講話的效力。一位美國國務院專家就語重心長的說,拜託別讓特朗普出國。
美國紐約發生911恐襲後,造成死傷最慘重的恐襲,29歲烏茲別克裔男子賽波夫趁著萬聖節人潮聚集,在曼哈頓下城世貿中心附近駕駛卡車蓄意撞人,造成八死15傷後,被警員開槍制服。而他事後毫無悔意,直言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相當痛快」,並要求在醫院病房內懸掛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的旗幟。總統特朗普怒斥應該判他死刑。
美國東西岸接連發生卡車恐攻擊及校園挾持事件,就在民眾還驚魂未定時,科羅拉多州桑頓市一間沃爾瑪超市於美西時間1日晚上6時30分左右發生槍擊案,造成至少三人死亡,槍手仍然在逃。有目擊者指槍手進入超市殺人時面無表情,離開時也一樣。目前尚無跡象顯示這是一宗恐怖襲擊。 警方表示,槍手從市中心沃爾瑪超市的南邊入口進來,表情淡定不發一語就朝附近購物民眾及店員開槍,眾人四散逃竄,多人中槍倒地,槍手行兇後開著一輛紅色三菱汽車逃逸。數十輛警車和緊急部門車輛停泊在超市外,氣氛緊張,軍火專家也奉召到場。案發後90分鐘,警方才發布消息,證實最兩名男子當場死亡,一名女性送醫後不治,現場已經沒有威脅。 目擊者:聽到30 下槍響一名44歲的沃爾瑪顧客史蒂芬斯(AaronStephens)告訴《路透社》,他在超市的自動結賬機旁付賬時聽到槍聲與子彈反彈聲。他表示: 「顧客們聽到員工尖叫後,也跟著放聲大叫,開始四處逃竄。我也跑出去了,因為不想被打中」。據當地一間電視臺報道,一名目擊者聲稱,聽到多達30下槍聲。 目前警方對槍手的身份毫無頭緒,只有超市監視器清楚拍到槍手是一名白人男性,身穿酒紅上衣、藍色牛仔褲和黑色外套。警方在Twitter上公布疑犯照片及駕駛車輛,呼籲民眾提供線索。警方又指,暫時沒有任何可疑人物被拘捕,亦未有人或組織承認責任,且沒有證據顯示事件與恐怖活動有關。
英國國防大臣房應麟被揭15年前涉嫌性騷擾一名女記者,當時他在保守黨主持的晚宴上,用手觸摸前記者布魯爾(Julia Hartley-Brewer)的膝蓋,對方當時警告房應麟,若再動手動腳,她將「揮拳打他的臉」,房應麟立即收手。 事件於近日被揭發,房應麟已就事件公開道歉,並於當地時間1日請辭,已獲首相文翠珊批準。但房應麟請辭引來不少人揣測,布魯爾亦表示事情過去多年,「算是有史以來人們丟職最荒謬的原因」。(互聯網圖片)
極端組織「阿蓋達」已故領導人拉登(圖)策劃2001 年「9.11 」事件,被視為恐怖襲擊祖師爺,2011年5月2日在巴基斯坦遭美軍海豹特種部隊擊殺後,其藏身處搜獲大量文件、書籍、電腦檔案等遺物資料。美國中情局(CIA)早前再次公開從拉登電腦硬碟中破解的47萬份資料,在CIA提供的列表中,除了個人演講的影音資料、「追緝拉登系列」紀錄片外,還有大量電影與動畫片,其中就包括《生化危機》系列真人電影、《反斗車王》、《四眼雞丁》等動畫片,甚至有改編自香港漫畫的《風雲決》。 除此之外,拉登的硬碟中還有一系列《惡魔獵人》、《龍珠》、《銀魂》、《火影忍者》等動漫,甚至還有《最終幻想7 》等遊戲,所有檔案全都是盜版,許多網友表示,「原來拉登也是個宅大叔」。(互聯網圖片)
日本警方搜尋一名報稱失蹤的23歲女子,到神奈川縣一幢公寓單位內搜查時,竟揭發一宗可怕的公寓分屍案。警方在公寓內搜獲八女一男共計九具遺體的頭骨及屍塊,失蹤女子相信已經遇害。住在該公寓的27歲男子白石隆浩承認殺人,並在浴室內分屍,其後把肉、內臟當垃圾丟棄。
針對俄羅斯干預2016年美國大選的聯邦調查中,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前外交政策顧問帕帕佐普洛斯承認,早前就「通俄門」事件接受聯邦調查局(FBI)問話時作出虛假陳述,並就此認罪。 帕帕佐普洛斯30日承認,在去年3月加入特朗普競選團隊前,與一名身處倫敦的教授見面,該教授聲稱獲得可打擊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莉的「黑材料」。此外,帕帕佐普洛斯亦嘗試安排特朗普與普京會面。去年5月,他向競選團隊高層發電郵,指俄方希望和特朗普本人會面,但團隊認為該由低級成員赴會,避免特朗普親自出席而發出任何訊息。 帕帕佐普洛斯今年1 月底向FBI 訛稱,他是在加入特朗普競選團隊之前,接觸跟俄羅斯有聯繫的人;但至10 月初,他承認當日說謊,接觸相關人士是加入競選團隊之後的事,並知道該名教授與俄羅斯政府官員有聯繫。 今次事件成為「通俄門」調查的震撼彈,顯示特朗普競選團隊和俄方聯繫,以及俄羅斯曾企圖干預大選。 白宮則強調,帕帕佐普洛斯在競選團隊工作有限,他所做的跟特朗普團隊無關。 特朗普:應查希拉莉一同捲入首批訴訟的前特朗普競選團隊成員,還包括曾任競選經理的馬納福特及生意夥伴蓋茨,他們被指自2006年起,為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及當地親俄政黨出任顧問至少十年,協助他們遊說美國政界支持,獲得數以千萬美元收入;並用無申報的外國戶口洗錢、逃稅,涉及串謀對美國不利、洗黑錢等12 項罪名。 兩人否認控罪,分別獲準以1,000萬和500萬美元保釋,在家軟禁,本周四再提堂。特朗普在網上連發帖文,指相關調查是政治迫害,並指有關指控是多年前的事,當局應徹查民主黨及希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