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談判即將進入下一階段之際,首相文翠珊再受打擊。在執政保守黨議員倒戈下,國會當地時間13日通過修正案,規定英國在與歐盟簽訂任何脫歐協議之前,必需經英國國會投票,方可承認雙邊協議的合法地位。這是文翠珊政府的重大挫折,顯示她控制的保守黨內部、親歐派議員對文翠珊的不滿。 雖然文翠珊保證,英國與歐盟簽署最終脫歐協議前,國會議員可在「保證脫歐順利有序」前提下,對脫歐協議進行「有意義的表決」,但有國會議員嫌不足夠。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保守黨議員葛偉富對《歐盟退出法》提出修訂動議,要求政府與歐盟簽署最終協議前,須由國會另外立法予以批准,相當於令國會議員對脫歐協議有「否決權」,亦令文翠珊與歐盟交手時更受掣肘,而且時間更為緊迫。 據報道,修正案表決前,有十名保守黨員表明,會支持修訂案,並非試圖阻止英國脫歐,只是捍衞國會權威。 結果修訂案獲在野工黨支持,以309對305票獲通過。 「作反」副主席被革職工黨黨魁郝爾彬表示,是次勝利是對文翠珊的一個羞辱。英國政府作出回應,對表決結果表示失望,但表明不會停止脫歐立法的準備工作。參與「作反」的保守黨副主席哈蒙德被革職。 文翠珊上周宣布,與歐盟在「分手」條款談判上取得「足夠進展」,可以展開有關未來雙邊關係及貿易的第二階段談判。歐盟14日起一連兩天舉行峰會,商討文翠珊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上周達成的脫歐協議,若協議獲歐盟成員國通過,就正式展開第二階段談判。
美國紐約時代廣場附近發生的企圖恐襲案,造成發動襲擊的孟加拉裔疑犯烏拉及另外三人受傷。聲稱效忠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的烏拉,在施襲前數小時,曾在Facebook留言奚落總統特朗普無法保護國家。他被落案起訴五項罪名,包括支持恐怖主義、發出恐怖主義威脅及使用大殺傷力武器等;若罪成,最高可判終身監禁。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早前引述警方表示,烏拉聲稱襲擊是報復美軍空襲敘利亞和其他地區的IS,以及不滿美國承認聖城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IS組織12日亦借題發揮,在網絡上發布一系列宣傳海報,威脅要斬斷特朗普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脖子,血祭耶路撒冷! 海報畫面可見,特朗普與內塔尼亞胡身穿橙色囚衣跪在地上,一名恐怖分子站在他們後方,背景浮現出耶路撒冷聖殿山上的阿克薩清真寺,海報上方以英文及阿拉伯文威脅襲擊「猶太人及十字架的崇拜者」。 標語下方寫有「我們發誓要親手砍斷你們的脖子,把鮮血灑在阿克薩清真寺周圍,這是對真主阿拉的承諾」等威脅字句。 除了揚言斬首特朗普外,IS同時發布了其他驚悚海報,包括美國國會山莊陷入火海、紐約早前發生卡車衝撞行人恐襲,以及加州孤狼槍擊等威脅海報。
針對朝鮮不斷試射導彈挑釁,國際社會持續加強制裁施壓,但隨著虛擬貨幣比特幣身價暴漲之際,除了比特幣的投資者,同樣受惠的還有朝鮮領袖金正恩。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絡(CNN)指出,平壤當局不僅用電腦「挖礦」,也透過電腦病毒「勒索」比特幣贖金,甚至直接以黑客手段竊取比特幣。 CNN 引述韓國網絡安全局局長李東軍的話指出,朝鮮黑客於今年7 月和8 月間,至少攻擊四間韓國比特幣交易所,竊走數量不明的比特幣。據悉,朝鮮黑客透過釣魚電郵,讓比特幣交易所內的員工電腦中毒,再竊取比特幣。李東軍說:「我們不知道朝鮮偷走了多少(比特幣),但我們知道警方已確認朝鮮確實有侵入企圖。」報道同時指出,平壤科技大學上月邀請一名比特幣專家開設課程,教導學生認識比特幣技術,顯示平壤政府對比特幣興趣濃厚。 比特幣不受監管吸引朝鮮比特幣近來幣值飆漲,從年初每枚價值不到1,000 美元, 上周價格已飆破17,000 美元。除了增值迅速外,比特幣不受銀行與國家監管,則是另一個吸引朝鮮的原因。預料黑客可能將比特幣換成其他知名度較低的虛擬貨幣,再轉到其他交易所,最終以美元等傳統貨幣的形式提領出來。 專家認為,在比特幣身價繼續飆高的狀況下,朝鮮正致力於培養大批比特幣人才,這意味著朝鮮未來駭入比特幣交易所的事件只會有增無減。
美國民主黨候選人瓊斯當地時間12日在阿拉巴馬州聯邦參議員補選中,擊敗捲入性醜聞的共和黨候選人穆爾(RoyMoore),以49.9% 得票率勝出,成為25年來首位贏得該州參議院議員席位的民主黨人,令民主黨在參議院席位上升至49席,進一步縮小與共和黨差距。 但外界認為,共和黨雖仍以過半數議席控制參眾兩院,料總統特朗普今後施政將面對更多困難。據悉,穆爾選前遭受性侵指控困擾,但曾獲特朗普透過電話錄音為他拉票。 (美聯社圖片)
本月12日是全球195個國家簽署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簽署兩周年,在美國退出協定後,肩負起對抗氣候變化領導角色的法國總統馬克宏,於巴黎召開名為「一個地球」會議,推動各國加速落實《巴黎協定》。 馬克宏在會上宣布發起「讓地球再次偉大」計劃,並撥出3,000 萬歐元資助科學家前往歐洲展開氣候研究,首批入選的18 人中,有13 人來自美國,明顯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打對台,連計劃名稱亦挖苦特朗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競選口號。 (法新社圖片)
美國紐約曼哈頓市交通樞紐躲過一次恐怖襲擊,孟加拉裔的27歲疑犯,於高峰時間在時代廣場附近的客運總站通道,企圖引爆身上的土製炸彈,宣稱「為全球穆斯林復仇」,但因炸彈製作粗糙,提早爆炸,導致襲擊者重傷,另外三人輕傷。總統特朗普回應事件時,重申美國急需收緊移民法,防止危險人物入境,以保護美國國民。
緬甸西部若開邦今年8月底爆發衝突以來,緬甸軍方全力鎮壓信奉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羅興亞族,至今逾62萬羅興亞難民逃至鄰國孟加拉。美國的「人權觀察」組織11月公布的報告顯示,大量羅興亞婦女和女童遭緬甸軍人強暴,但緬甸軍方矢口否認。由於緬甸政府禁止外國記者前往若開邦,導致查證工作困難重重。 《美聯社》訪問了29名逃到孟加拉、年齡介乎13至35歲的婦女和女童,描述緬甸軍人對她們施加的殘酷暴行。 由於擔心連累家人,這些女性只願公開名字的第一個字母。其中22 歲的F回憶,今年6 月的某天晚上,七名緬甸軍人突然闖入屋,用繩綁起F 的丈夫,並用F 的頭巾堵住她丈夫的嘴,並開始強暴F。F 嘗試反抗,但四名軍人制服她並用棍棒毆打她, F 的丈夫掙脫了嘴裡的頭巾放聲大叫,一名軍人隨即對他開槍,另一人則割開他的喉嚨。 F之後因姦成孕,被鄰居夫婦收留,但9月一天晚上,五名緬甸軍人突然闖入屋內,殺害了鄰居的五歲兒子,鄰居丈夫亦遭毒手,鄰居太太及F慘遭強暴及虐打。F和鄰居遭受輪番折磨後,逃到鄰近村莊求救,之後跟隨其他村民逃到孟加拉。 最年幼受害者僅九歲從8 月開始,無國界醫生已診治113名遭受性暴力的羅興亞受害者,其中三分一都未成年,最年輕的受害者年僅九歲,但醫護人員懷疑,受害人數只是冰山一角。但緬甸政府12 月發布的新聞稿中,卻指稱羅興亞女性的控訴是假的。
美國總統特朗普前(11)日在白宮簽署命令,指示美國太空總署(NASA)啟動太空探索項目,安排太空人重返月球,並為登陸火星打下基礎。特朗普表示:「今次,我們不只插旗和留下足跡,更會建立基礎用於火星任務。」他其後強調,宇宙空間有很大利用價值,美國將再次成為人類在太空探索領域的領導者,且啟動太空探索項目意味著將增加更多的就業崗位。美國在1969年成功登月後,因登月耗費不菲,於1972停止登月項目。(美聯社圖片)
法國教育部日前(10日)宣布,手機已成「公共衛生」議題,從2018 年9月新學年開始,將禁止中小學學生使用手機,包括下課及午休時間。教育部長布朗克爾表示,如今許多學生下課時根本不出課室去玩了,全都待在自己的手機前,「從教育的立場來看,這是個問題。」布朗克爾又就實施方案表示,目前正研究實際方法,包括設立可鎖上的儲物櫃等。據悉,法國當局亦發出相關健康指引,強調七歲以下兒童不應過分使用手機。(互聯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