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社團促政府推金融扶持政策

助中小微企可持續發展穩經濟

社會民生促進會副會長羅彩燕表示,分散在民居區的各行各業中小企主要以服務本地民生行業為主,但市民消費意欲仍沒有顯著的提升,市民面對失業問題,消費意欲下降,各行各業都面臨著營業額下滑、資金不足、店舖租金成本難以負荷、旅客少丶本地顧客流失等壓力,商戶希望政府提供更簡便的免息貸款及直接補助相關扶助計劃。 江門同鄉會副會長李蔭良表示,經濟復蘇未如預期,中小微企的經營及資金壓力巨大,希望政府能主導金融方適度調整延長還款期限,助力中小微企維持營運,脫離困境。 羅彩燕與各區商戶溝通交流,不同行業的企業包括零售丶餐飲丶旅遊服務丶工程丶運輸丶貿易等多數商戶均表示對未來半年經濟狀況十分擔憂,如果租金仍然高企及購買力持續下跌,一旦周轉資金不足,就會及時止損直接倒閉。隨著疫情遲遲未能解決,相信澳門各區很多企業會因資金壓力丶營運資金周轉而經營困難,會對經濟及民生造成影響。 羅彩燕針對《中小企業的援助計劃》,綜合中小企商戶提出短中期訴求,貸款金額從60萬提升至100萬,建議擔保人可擔保金額從20萬提升至50萬,還了一年多抗疫貸款後恢復生產但仍處於失血階段中小企,建議政府展開抗疫貸款補貼利息計劃,減輕中小企經營壓力, 澳門銀行公會作出配合還息延後還本‘計劃,將計劃延至2022年,並建議政府政府擔保民生及旅遊相關中小企融資;銀行適度為中小企業提供低息貸款;對存量貸款進行重組,拉長貸款期限,調整還款計劃。疫情當前,期待政府,提供適切支持,以解中小企業燃眉之急。 羅彩燕(中左)與李蔭良(中右)同商戶溝通交流,了解疫下中小企困境。 (江門同鄉會提供圖片)

27/07/2021
21419

憂本澳人口老齡化加劇

議員促當局研鼓勵生育政策

根據《澳門人口預測2016—2036 》的預測,以聯合國訂定的劃分標準,本澳處於「老齡化社會」階段,2026年會進入「老齡社會」,2036年後會進入「超老齡化社會」階段。立法會議員林倫偉提出書面質詢,詢問當局有何政策鼓勵生育、延緩老齡化進程。 林倫偉指出,本澳出生率持續下降,人均壽命持續提高,人口老化情況日漸加劇,人口老化會引發多項社會問題,包括勞動力下降、醫療開支增加等,長遠更會影響經濟和社會發展,政府有必要作出專門的研究,制定針對性的措施以減緩人口老齡化進程。 其中最重要的是鼓勵生育,優化生育政策,但澳門在這方面仍有待加強。 林倫偉質詢政府,為推動居民優生多育,減緩人口老齡化進程,本澳會否作出有針對性的鼓勵生育政策專項研究,並制定具體的落實時間和目標?當局能否參考不同地方的經驗,進一步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完善生育休假與津貼,加強稅務、住房等支持政策,從多個方面優化生育政策? 政府回覆議員書面質詢時,指政府在鼓勵生育政策方面的工作,包括調升出生津貼及產假、設男士侍產假、推動母乳餵哺及優化托兒工作等。但大部分措施都是原有的,近年只作出了有限度的優化,難以真正做到鼓勵生育的效果。針對推出更多有利鼓勵生育的政策措施亦只停留在研究階段,沒有具體的研究方向、目標和時間,落實無期。 立法會議員林倫偉提出書面質詢,詢問當局有何政策鼓勵生育、延緩老齡化進程。(議員辦事處提供圖片)

27/07/2021
31213

關注營運團隊建設

議員質詢輕軌營運方向

輕軌橫琴延伸線今年3月中動工,政府表示有信心可如期在四年內完成;並表示輕軌東線工程今年公開招標,氹仔至媽閣、石排灣路線建設今年開展;按政府建設計劃,未來三、四年將陸續有新增輕軌路線,立法會議員李靜儀提出書面質詢,指政府需盡快交代各項輕軌工程預算和日後營運效益、費用等問題,亦應就輕軌的整體營運事宜及早未雨綢繆。 立法會議員李靜儀在書面質詢中指出,2018年政府由於本澳欠缺營運輕軌的相關人才,以58.8億元將輕軌氹仔段的營運、維修等服務外判給港鐵,為期80個月,根據政府提供的資料,按照計劃,港鐵服務合同完結時,約95%崗位會由本澳居民擔任,政府資料顯示,2020年10月,港鐵(澳門)620名現職員工中514人為本地員工、106名為非本地員工;當中,營運、管理及維修等專業技術範疇核心工作主要仍由非本地人員擔任。 現時港鐵合同期已過近半;未來多條新路線亦需要有合資格的團隊營運,政府應有培養本地人接手輕軌營運的明確目標,尤其是一些核心技術的專業人員,必須有明確的培養規劃,確保合同到期時可以掌握所需的專業技術,建立好本地的輕軌營運團隊。更重要的是,政府須及早對輕軌未來的整體營運安排做好準備,除培養好本地團隊外,亦應及早就合同的判給做好預案,以免合同到期臨時短期續約、延續不平等合同條款等問題再度發生。 立法會議員李靜儀建議政府培養本地人才,負責輕軌營運管理。 (議員辦事處提供圖片)

27/07/2021
28631

望廈社屋入伙後發現廁所淤塞

驗樓師教大家驗排水位免中招

新落成的望廈社屋入伙後被指有清潔問題,單位內廁所疑有淤塞、排水口附近有煙頭等。樓宇檢測課程導師陳桂舜回應表示,目前本澳沒有明文規定交樓的清潔標準,故社屋、私樓都有機會出現相關狀況,一般只有去到甲級樓才會「包清潔」,做到一塵不染,不然一般普通樓宇由交樓到收樓,經過一段時間都有機會出現灰塵。 【本報記者梁雄業報道】 近日有民眾向媒體爆料,上月底剛落成的望廈社屋望德樓,近日陸續安排合資格家團入伙,然而有入伙居民發現,期盼已久的新家園與媒體報道的示範單位有些「不一樣」,有民眾投訴,新單位內滿布砂石、灰塵,門縫也都是煙頭,廁所污漬斑斑,清潔方面難以忍受。 傳媒報道,這種情況每個單位不同,有的單位情況較好,有的較「倒楣」的單位,可能就要花費時間精力來清潔一番。有意見認為,雖然能申請道已屬幸運,但不少申請社屋的人士不是老人家就是身有殘疾,政府在這一方面或許應該更「貼心一點」。 收樓時可拍照記錄單位情況 本報記者昨日訪問樓宇檢測課程導師陳桂舜,他建議住戶收樓時可用相機紀錄單位的情況,住戶進單位後應先把所有燈開着,留意牆壁有否出現裂痕、帶定插蘇試試電源是否流通、窗邊有否出現裂痕等,如有問題記得留低紀錄以便跟進。 馬桶投入廁紙測試能否沖走 其中有住戶重點提到排水問題, 陳桂舜指住戶可帶定廁紙,入伙時將廁紙投入廁所,再按沖水掣嘗試能否沖走;洗手盆可以先用手按住排水口再注水,之後鬆開手試試能否一口氣排走注水;露台位置亦要檢查排水口,先將水注滿地台,再看看排水狀況是否正常。 陳桂舜指出社屋對口長者等弱勢社群,廁所淤塞等都難以即時自行處理,他認為房屋局可多做一步,在交樓時清楚向住戶交代執漏程序,以及哪一部分的清潔問題可向房屋局求助,明確雙方權益便可減低事件影響。

27/07/2021
23714

粵港澳電子體育協會訪教青局

探討AI科技下運動+心理健康新生態

粵港澳電子體育協會與CSI 集團代表日前拜訪教育及青年發展局,雙方就澳門智慧體育發展策略及中小學生身心健康議題進行探討。 粵港澳電子體育協會會長鄭曉松稱,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時會影響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進而影響心理健康,對學生身心發展有著至關重要作用。 協會響應國家對青少年體質、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視,冀望將「智慧體育+ 心理健康檢測」項目引入澳門教育界,從而促進學生的素質水平提升及促進全民健身以及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積極的發展。 粵港澳電子體育協會理事長吳紀儒在會上就騰訊悅動圈項目運用AI 科技在體育+ 心理的應用以及AI 體育生態對促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作用提出建議,旨在如何利用AI 科技解決學生身理健康問題。 例如心理健康問題的檢測,傳統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個人觀察、自我報告指示性變化,以及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觀察。AI 檢測可以快速發現相關症狀,並作為早期檢測機制。 本次協會也是基於期望推動校園體育健康發展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大方向,提出可以運用物聯網、大數據處理技術、雲計算技術及先進AI 識別技術,搭建出以教青局、學校、家長、教師和學生五位元一體式的教育資訊化網路健康平台,透過此平台加強家長和學校之間的校內校外協作,從學生的身體健康到心理健康,得到全面提升,亦為教育局提供學生體質健康管理系統的解決方案。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學生綜合發展處處長蔡敏芝就推動“ 智慧體育+ 心理健康檢測”項目與粵港澳電子體育協會代表交換意見,並表示教青局一直關注學生的體育鍛煉和心理健康,從不同渠道開展相關計劃,提供多方面的支援。

27/07/2021
19977

石頭公社《照顧者》社區故事

搜集和演出再起迴響

本地藝團石頭公社一向積極拉近社區和藝術關係,由2019年起便聯合本地院舍和團體,搜集多位「照顧者」動人故事,再以演出方式回贈一個人生故事給受訪者和家人。計劃和演出得到幾個社區團體愛戴和支持,今年,《照顧者》進入第二階段,以「一人一故事」形式於7至8月及11至12月演出,活動免費。 陪伴是最美詩句 第一場《照顧者》在本月中於凱泉灣明愛泉仁樂家庭服務中心舉行,五位演員模仿不同身份的照顧者(老婆婆面對患有認知障礙的丈夫、在家清潔而沒有時間跟同學結伴的中學生等))面對的壓力,場景催淚,卻充滿正能量。 演出過後,資深演員戴碧筠邀請觀眾分享自己作為照顧者的故事,包括照顧年邁家婆和母親及獨居老人照顧朋友的故事,而每則故事之後,當中四位演員以「即興」的「一人一故事劇場」方式,透過其深厚的肢體語言,回送一個演出給說故事的人,同時希望大家都能聽見說不出的愛與痛。 愛與痛的出口 計劃領航員為石頭公社團員、澳門註冊心理治療師林詠欣,她分享:「我們希望以『照顧者』的角度去重新訴說這些關切我們每一個人的故事,漫漫人生中,我們總會擔任一次『照顧者』,當中要承擔情緒和壓力,要需要一個出口。」 石頭公社《照顧者》社區故事,演出再度引起迴響。(石頭公社提供圖片)

27/07/2021
24500

「雙減」令教育培訓進入強監管時代

受國內最近出台的義務教育「雙減」政策影響,繼在美上市教育板塊遭遇重創之後,昨日A股、港股同樣哀鴻遍野、一片慘淡。 A股方面多隻教育股直接跌停,跌幅約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而港股上市的教育股跌幅更甚,思考樂教育跌超四成,新東方線上跌超三成,直接拖累港股大跌逾1,100點,引爆一場小股災。 據「雙減」政策要求,國內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小學至初中)學生的校外教育培訓機構,而且相關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至於義務教育階段之外,即學前和高中階段的教育培訓機構同樣受到嚴格管控。 從資本化的角度看,「雙減」政策對教育培訓機構的上市融資,或對上市教育機構的投資等進行了明確的限制,這就導致傳統的依靠資本優勢進行補貼搶佔市場,進而謀求退出的資本運作模式,難以在教育培訓行業複製。從企業經營角度看,政策對於教育培訓行業的授課時長等進行了更加嚴格的規定,大型連鎖式教育培訓機構將受到更多監管關注,對其實際經營的影響將更大。綜上所述,教育培訓資本化受阻,上市公司面臨巨大衝擊。 有財經人士分析,近期教育股在各個股市的暴跌,已導致教育培訓行業的總市值縮水超億元人民幣。更有評論認為,相比目前的股價和市場規模,教育培訓行業的市場規模將繼續走低,曾經幾千億的市場將不復存在,能佔到原來的十分之一都是高估。 不少上市教育培訓機構日前發出通告,強調政策並未對公司業務帶來嚴重影響,又表示公司業務將轉型至符合規定的教育培訓項目,例如成人深造課程等。不過從今日A股、港股的表現來看,所謂的業務轉型並未能消除投資者的疑慮,畢竟一窩蜂的轉型,並不能解決大多數培訓機構的遠慮和近憂,能否轉型成功需要時間察,因此,有意「趁低」入市的投資者需謹慎評估。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國內高考「指揮棒」的存在,會使得對校外學科類培訓的需求繼續存在。參考日韓經驗,預計未來教育培訓行業將呈現碎片化、分散化的特點,其模式化或與20年前類似,雖然仍有培訓輔導機構存在,但不會產生「全民補習」的攀比風氣,有助降低社會教育成本。

27/07/2021
25030

內地男偷渡來澳非法居留四年

經營非法旅館拾遺不報被捕

警方偵破一宗拾遺不報案件,拘捕一男子,揭發嫌犯為非法入境者,留澳已四年,他租賃一個新口岸的單位用作非法旅館,以分租床位方式牟利;並在單位內查獲另一名逾期逗留人士。 【本報記者陳宇東報道】 案中事主為一名內地姓李女子,30多歲;逾期居留男子姓段,38歲。嫌犯姓陳,內地人,男性,40 多歲。 案情指,於本月20日晚上9時許,在新口岸某店舖李姓事主向警方求助、報失物件,她聲稱於同日傍晚7時許在便利店遺下一個手袋,損失總值約港幣元。警方經翻查天眼後鎖定嫌犯身分(陳某),並發現他是住在新口岸某大廈單位內,隨後警方上門搜索,期間截獲陳某,他承認是非法入境者,且亦承認因一時貪念而犯案;警方並將其帶返警局作進一步調查。 被禁入本澳四年警方經調查後,發現陳某曾於2018年已被當局列為禁止入境本澳四年人士,且警方同時在上述單位內又發現另一逾期逗留人士(段某)。陳某承認於2019年透過一名男子以港幣20,000元經灣仔海邊偷渡來澳,抵澳後經一名內地男子介紹又以港幣10,000元月租租住上述單位,其後再以分租方式以日租200元一個床位予段某及另一內地女子。警方又補充,有關單位及後經旅遊局定性為非法旅館,單位內有三房一廳,數年來陳某聲稱以分租單位維生。 警方表示,嫌犯陳某被控以「拾遺不報」罪、「非法入境」和收留罪;而段某則被控以「逾期逗留」罪,二人已被移交檢察院處理。

27/07/2021
20205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