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體育總會新閣就職

冀續培養本澳優秀體育人才

【本報記者陳宇東】澳門福建體育總會上周六(29日)晚上在君悅酒店宴會廳舉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暨澳門福建體育總會第二屆理監事就職典禮」聯歡宴會,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澳門中聯辦副主任張榮順、社會文化司司長代表、體育局局長潘永權、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余向軍、福建省海外聯誼會常務副會長陳飛等嘉賓出席主禮。 該會新一屆理監事在澳門福建同鄉總會執行會長陳明金監誓下就職,首任會長施仲舒將印信移交現任會長嚴耀庭。嚴耀庭致辭時表示,該會自成立以來,在首任會長施仲舒以及各位理監事的通力協助下,以「愛國愛澳、弘揚國粹、振興中華」為宗旨,提倡大眾體育運動、服務社群,團結本地體育界人士,凝聚力量,大力支持本澳體育事業的發展,多次代表澳門參加國內和國際體育比賽,並取得優異的成績,為澳門爭取了榮譽。他續稱,冀繼續為澳門培養出更多的優秀體育人才,爭取更多的榮譽,為澳門的體育事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該會理事長王名志致辭表示,近年來,該會籃球隊、龍獅隊、龍舟隊、手球隊、田徑隊以及武術隊,均在各項賽事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他希望該會全體能承前啟後,秉承創會宗旨,發揚傳統,挖掘潛力,不斷創新,以合力促進本澳體育事業發展。 福建省海外聯誼會常務副會長陳飛在致辭時表示,除了向該會及新屆理監事祝賀外,並高度肯定及讚揚該會為閩澳兩地體育事業發展所作出的貢獻,希望今後繼續努力。

31/05/2021
13810

照顧者津貼意義大於實際

蕭宇康:完善社會服務配套更重要

社工局早前表示,審批照顧者津貼個案平均需時約三個月,照顧者津貼是新設涉及經濟審查與功能評估等多個行政與專業程序的津貼計劃,審批所需時間已屬局方預期之內。澳門特殊奧運會執行總監蕭宇康昨(30)日出席活動回應表示,審批需時約三個月合理,當然如果可以再加快更好,但亦明白當審核資料需時;他又解釋,作為照顧者並非是因為有這筆津貼才去擔任這個角色,而是當局冀透過照顧者津貼這個措施,讓照顧者能感到社會對他們的支持及關懷。 他稱,大部分照顧者都花上一輩子的時間在被照顧者身上,相信等三個月不是甚麼問題;他又指,照顧者津貼並不能解決所有照顧者所面對的問題。只能讓照顧者們得到心理上的支援及紓緩部分生活壓力。他認為,政府在完善其他社會服務配套上減低照顧者的壓力更為重要。 而問到疫情對殘疾人士的影響方面,蕭宇康表示,疫情的確對特殊人士帶來不少影響,以智障學生為例,尤其在疫情初期時,他們上學的時間減少,進一步加劇了他們在學習上的困難;同時在該時期裡,當他們空閒的時間增多了,亦令他們的生活更易出現狀況,據會方所知,期間更有數次需警方介入處理,這亦增加了照顧者的壓力。 另外,澳門特奧會昨日於威尼斯人宴會廳舉行「2021年學生義工賣旗日頒獎禮」,會方指,賣旗籌款日於上月24及25日進行,共有20個本地學校單位、逾千名學生參與,兩日合共籌得約38萬澳門元善款,成效理想;主辦方冀藉此推動青少年關懷社會,推動社區共融。

31/05/2021
15865

擋潮閘落實興建年底公布細節

羅司:有擋潮閘不排除都會浸

【本報記者陳嘉俊、梁雄業】政府落實興建內港擋潮閘,但由於是跨境工程,需要區域合作,現正與廣東、珠海商討,年底施政方針時會公布興建時間表及預算等細節。 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上周五(28日)在立法會全體會議,回覆議員何潤生口頭質詢時稱,擋潮閘和防洪牆均是內港區居民十分關注的工程,內港擋潮閘仿真驗證研究已「九九十十」,初步結論是支持興建擋潮閘。 但羅立文指出,完成擋潮閘工程後不能百分百保證不再水浸,仿真驗證研究初步結論是應可抵擋較超強颱風「天鴿」帶來的海潮稍高的高度,內港、十月初五街一帶不會水浸。 但羅立文稱,政府不能保證日後發生的事,若日後出現一個非常強的颱風,即使有擋潮閘亦不排除部分地區會水浸。政府可以興建一個很大的擋潮閘,但需要大量公帑,建成後可能十年20年只是用一次,甚至一次都用不到。 除了內港擋潮閘,政府去年表示內港防洪牆工程設計已完成,但一直未有最終方案。 羅立文稱,由於防洪牆施工困難,政府一直進行研究,工程「超支、超時、撞板機會非常大」,且難以控制完成後的效果,因在斜坡做工程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政府無斜坡資料,會一邊做一邊檢視,會與擋潮閘一併考慮。 何潤生又質詢狗場興建蓄水池進度,政府在2018年收回逸園跑狗場後提出於狗場原址興建蓄水池構思,至今三年未有下文。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稱,因要使用大筆公帑,形容不值得做,不會在狗場原址興建蓄水池。 工務局長長陳寶霞進一步解釋,蓄水池在排水網域是處於低點或中下游,狗場不是位於周邊區域,包括台山、新橋、筷子基、林茂塘的低點,例如台山排水是向鴨涌河、林茂塘則排向北灣。同時,研究反映狗場土地不算大,興建蓄水池要佔用較大地方,亦考慮到工程造價及交通等影響,認為興建蓄水池對解決水患無太大優勢。(古金元攝)

31/05/2021
14033

石油公司的綠色革命

如今石油業巨頭也要面臨環保團體的挑戰,作為一個多世紀以來商業模式最穩定的行業,石油與天然氣產品如今迎來綠色挑戰。荷蘭海牙法院上周作出歷史性判決,判處蜆殼石油對阻止全球暖化需負起有效的責任,必須將集團總碳排放於2030 年前再減低45%。無獨有偶,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在同日的董事會改選中,被減碳派的激進投資者Engine No.1取得兩席,他們將施壓要求埃克森美孚在2050 年將碳排放降至零。 綠色革命闖進石油巨企, 是氣候變遷政治學的最新策略,因為唯有直接迫使石油氣業轉型為「能源企業」,才能有足夠多的資源與危機感開發綠色能源。減碳派將這種思維稱作「時代的召喚」,他們要挑戰的不僅僅是石油業的傳統思維,而是要改變百年來不曾動搖的能源路線。 這個「時代的召喚」不僅來自環保團體或減碳基金, 也來自愈來愈多的投資人, 其中更重要的是退休基金和保險公司,以及各國央行。在各國央行紛紛將減排列為首要任務之後,公司降低污染的努力與公司的未來發展呈正相關,而投資人也更傾向跟著央行的腳步走。 國際能源署在一份報告中指出, 若要達成《巴黎氣候協定》設定的目標,氣業必須停止心的石油與天然氣開採計劃投資。各國政府已經在討論如何建立配套機制,確保化石能源逐步減少,有序退出,然而退出過程與減碳的路線圖都建基於能否構建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能源體系,才能支持產業從依賴、到過度、再到轉型,完成這個全人類跨時代的課題。 不只是歐美, 在中國, 這個課題同樣艱鉅。我國能源結構中,化石能源佔比目前仍達到80% 以上, 要達到碳中和、碳達峰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而對於能源產業來說,則是技術、成本、工藝與競爭等多方面的挑戰。 氣候變遷與減緩暖化,是極為複雜而廣泛的全球性社會議題。荷蘭法院的判決和投資市場的風向,已經敲響了石油巨擘的警鐘,他們既要面對與日俱增的社會壓力,又要適應愈來愈不友善的融資環境,還有打不完的訴訟。據統計,目前全球有1,700 宗氣候訴訟,而在荷蘭的判決之後,勢必會鼓勵更多環保團體入稟控告高碳排企業。曾經推動時代進步的石油企業,如今背負了污染的原罪。綠色革命的速度可能比想像中更快。

31/05/2021
20257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