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勞動關係法》的規定, 澳門僱員可以有12種合理缺勤,其中《勞動法》中第50條第二款五項規定,合理缺勤可以包括「須向其家團成員提供不可延誤的援助,該缺勤每曆年最多為12工作日」,俗稱「陪診假」,意思即是,當僱員家屬需要緊急援助,其僱員可向所屬公司申請「事假」,以陪伴家屬,但需提交證明。然而法例白紙黑字描述的條文,有多少公司會遵守呢?
非高等教育委員會昨(12)日舉行本年度第三次全體會議。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氣象處代處長劉英偉簡介該局擬推出的「暴雨警告信號」三級制。教青局教育廳職務主管高有財表示,局方因應氣象局新暴雨分級制度而進行上下課措施諮詢,擬考慮在發出第一級(20毫米)暴雨警告信號時,因雨勢影響出行,建議學校可因應實際情況考慮豁免學生遲到;當發出第二級(50毫米)暴雨警告信號時,預計出現水浸及可能引起安全隱患,建議維持現行停課規定;當發出第三級(80毫米)暴雨警告信號時,除採取停課措施,還考慮到雨量累積的情況,會促請處於低窪地區的學校尤須注意防災及相應的安排。 菜農學校校長王國英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為了避免家長混淆造成混亂,建議將來實施時可多加宣傳及使用不同顏色分辨每級暴雨警告信號。至於在豁免學生遲到方面,他表示,本澳下雨期間交通問題嚴峻,理解並贊同該做法,認為是較人性化的處理辦法。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11)日上午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閣接見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候任人賀一誠,並向賀一誠頒發任命他為澳門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的國務院令。賀一誠將於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當日就職。
位於路環石排灣馬路及田畔街的一幅53,900平方米土地,過去曾被發展商用作興建百米高樓,引發社會爭議。廉政公署於去年2月發布調查報告,人們才發現該幅土地根本是國有土地,發展商從業權人手上購入的土地實際只有幾百平方米。經過一年半的時間,特區政府昨(11)日展開跨部門聯合行動,騰空並收回該幅土地,未來將做有效利用。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11)日上午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閣,向賀一誠先生頒發任命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的第719號國務院令。為此,行政長官崔世安對賀一誠獲得正式任命致以熱烈祝賀。 行政長官辦公室昨日發出新聞稿表示,自澳門回歸祖國以來,賀一誠分別擔任國家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多項重要公職,一直秉持愛國愛澳的精神服務國家、服務澳門,其付出的努力和所作的貢獻有目共睹。賀一誠高票當選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反映澳門社會各界對他的廣泛認同和支持。崔世安和特區政府相信賀一誠先生就任後,一定能團結帶領澳門特別行政區新一屆政府和澳門社會各界,立足於澳門特區20年的堅實根基上,不斷開創發展新局面,譜寫「一國兩制」成功實踐新篇章。 為了全力協助賀一誠籌組新一屆政府,行政長官崔世安已作出批示,各司長辦公室、公共部門和實體應在其職權範圍內,全力向第五任候任行政長官提供所需支援,尤其在人力資源、物資和後勤方面作出全面配合及相應的臨時調撥。因執行批示所產生的開支,如不屬各司長辦公室、公共部門或實體的職權範疇,由行政長官辦公室的預算承擔,或由財政局為此而調撥的款項支付。相關行政長官批示將於今(12)日刊登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
首屆「澳門大學生就業實習雙選會」昨(11)日在澳門大學舉行,吸引近100間來自大灣區的企業參與,希望吸納本澳人才。有本地學生表示,自己會參考本澳與內地的企業,希望獲得合適職位,薪酬不是首要考量,更關心未來發展與經驗。 澳大副校長蘇基朗稱,今次活動提供超過2,000個工作和實習機會,為灣區內的用人單位與全澳大學生打造直接的就業配對平台。就讀大學四年級會計系的蔡倩晴表示,今次到雙選會希望尋找合適工作機會,目前會以大學本科即會計範疇為目標,被問到如何在本澳或內地企業中取捨,她表示現時初投身社會,薪酬不是首要條件,如果兩間企業提供相若的條件,會選取規模較大、前景較好的企業。(梁燦旭攝)
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和澳門青年研究協會昨(11日)發表「2019澳門中學生升學意向調查」結果。調查顯示逾1,100名受訪的高一及高二學生中,近40%選擇往內地升學,選擇留在澳門升學的有25%。 調查於今年6月圍繞高一及高二級學生進行,經分析來自本澳11所學校、共1,128份有效問卷後,顯示逾90%中學生選擇畢業後繼續升學,當中想往內地的學生有38.7%;留在澳門的有25.2%;往台灣的有4.9%;想去香港的有0.5%。調查機構表示,與2014年的調查比較之下,以往學生更傾向在本澳升讀大學,其次是台灣再到內地;而現在內地已經取而代之成為首選。機構認為情況的改變主要與內地高校增加保送生名額、其教學質量及大學環境提升等因素有關。(吳泳欣攝)
第五期「澳門社區工作者陝西體驗式研修計劃」(下稱:研修計劃)開班儀式暨澳門延菁社成立典禮於昨(11)日下午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澳門中聯辦副主任張榮順、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賀定一及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等出席。 賀定一致辭時表示,研修計劃旨在幫助本澳社區工作者拓展眼界、提高能力及增進團結,通過課堂教學、現場體驗、社會實踐等方式,增進了對國情的了解,加深了對內地社會工作的認識。吳志良則表示,研修計劃開展以來,取得很好的效果,參與學員都認為收穫頗豐,希望新一屆學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積極傳承弘揚延安精神。第五期研修計劃將於9月17至28日在延安、銅川、西安三地展開。(林嘉欣攝)
社工局局長黃艷梅昨(11)日透露,爭取今年內開展照顧者津貼先行先試規劃方案,希望今年底有方案,明年首季諮詢持分者,並於明年下半年推出。但她強調,先行先試對象是長者、殘疾人士還是長期病患者,局方要聽取持分者意見,謹慎研究,照顧者津貼先行先試會以特別方式推出,無需等待立法。
政府每年均用大筆公帑租用私人物業作辦公用途,早已引起社會詬病, 其中今年政府部門的租賃預算便達到近十億元,但另一邊廂,政府卻讓不少自身的物業、設施長期閒置,最新的例子便是舊澳門大學「銀禧樓」被揭荒廢長達五年,被批浪費土地資源。 舊澳大於2014 年搬遷到橫琴之後,將其中一幢教學大樓「銀禧樓」分配給行政公職局,但歷時近五年都未有利用,內部變得殘破不堪,原計劃是打造新的公務人員培訓場地。公職局日前被傳媒追問下才解釋種種「苦衷」,並指大樓今年底便會進行裝修工程開標,工期預計一年多。 然而, 政府閒置的大樓不止一幢,「銀禧樓」並不是個別事件,不少政府物業基於不同原因亦長期被閒置,多年沒利用,較為人熟悉的例子便有舊愛都酒店、亞馬喇圓形地地庫、板樟堂原新聞局大樓、祐漢街市舊熟食中心等,這些空間均被閒置多時,近年才陸逐規劃新的用途。此外,印務局今年5月遷入氹仔北安政府服務大樓辦公後,位於風順堂區的舊大樓仍未見當局有重用的計劃,舊印務局大樓會否又再一次成為長期閒置物業仍是未知之數。 特區政府有大大小小的公共部門,不論是人員辦公抑或向市民提供服務,都需要地方,政府自家物業有限,需要租用其他私人物業無可厚非。但政府對自己的空置物業管理不善、物業收回之後使用積極性不高,每年花十億租用辦公場地,更要面對要被業主無理加租、退租的可能,這樣不僅浪費公帑,亦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歸根究底,建設公共部門的辦公大樓才是長遠解決問題的方法,目前已竣工的氹仔北安多功能政府大樓,以及規劃中的新口岸填海區政府辦公大樓,當局均必須要有一個通盤、長遠的規劃,切勿重蹈舊澳大「銀禧樓」、舊印務局大樓等覆轍,達至善用公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