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領袖金正恩呼籲修改憲法,將韓國視為「頭號敵對國家」及「永遠的主要敵人」,並將「完全佔領韓國」寫入法律。
美國總統選舉行首場初選,前總統特朗普在艾奧瓦州的共和黨黨團會議,取得壓倒性勝利。特朗普在獲勝後說:「這是我們國家團結的時候。」
紅海危機迫使航運商避開蘇伊士運河,導致航運運費上漲,也提振了航運巨擘馬士基(Maersk)等航運業者的股價。分析師認為,全球海運受擾仍將維持好幾周,企業將被迫為運費支付更長期的更高風險溢價,也就是航運商的股價仍可能繼續走高。
韓國政府周一宣布,將支援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未來20年共同打造「半導體超大晶圓廠區」,投資總額高達622萬億韓圜(約4,720億美元)。韓國總統尹錫悅表示,希望這項投資未來可創造至少300萬個新的就業機會。
人工智能對就業的影響愈來愈受到重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分析指出,人工智能將影響全球近40%的就業崗位,當中,發達經濟體更可能有約60%的就業受到影響,比例高於新興市場和低收入國家。分析並認為,AI雖可能完全取代部分工作,但更有可能是補充人類的工作。
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開始前夕,國際扶貧組織「樂施會」周日(14日)發表報告,指全球前五大富豪自2020年以來的財富已經增加一倍以上,達到8690億美元,但全球最貧困的60%人口,財富則正在減少。樂施會呼籲各國抵抗這些超級富豪在賦稅政策上的影響力,甚至對全球富豪徵收財富稅。
丹麥瑪格麗特二世女王擔任君主52年後,於周日(14日)正式退位,他的兒子國王腓特烈十世繼承王位。
英國警方周日(14日)拘捕六名親巴勒斯坦組織的成員,稱他們策劃周一(15日)早上阻止倫敦證券交易所開市,意圖「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賴清德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中國大陸全國台企聯會長李政宏接受台媒訪問時稱,民進黨仍有800多萬的反對票,「民進黨應該要痛定思痛,要提出更好的政策,幫助台灣人民追求更好的生活、未來」。
美國勞工部12日公布,上月(12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意外下滑,是連續第三個月下降,為通脹降溫帶來正面跡象,也推高市場對美聯儲(Fed)降息的押注,3月開始降息的機率又見提升。美國國債殖利率應聲下跌,十年期美債殖利率跌破4%,兩年期跌至5月以來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