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選政府抗疫失敗

突尼斯風雲再起 新的獨裁者誕生?

正當突尼斯選手在日本東京奧運會上斬獲佳績的同時,他們的家鄉正在發生激烈的反政府示威。作為阿拉伯之春唯一成功開花結果的北非國家,突尼斯的民主不斷被外界檢視,而維持至今的民選體制也在這一波新冠肺炎疫情中受到考驗。 因為不滿政府處理新冠肺炎疫情不力,突尼斯在當地時間25日爆發大規模暴力示威,總統賽義德(Kais Saied)決定開除總理邁希希(Hichem Mechichi),並暫停議會運作,反對黨領袖批評,賽義德正在發動一場反革命與違憲的「政變」,突尼斯的民主危機已經爆發。 差不多11年前的2010年12月17日, 突尼斯中部城市西迪布濟德(Sidi Bouzid),26 歲的蔬果小販布瓦吉吉(),被警察以非法設攤為由沒收了他的推車及推車上的水果,憤怒的布瓦吉吉決定自焚抗議,雖然很快被送醫救治,但因傷勢過重,布瓦吉吉在2011 年1 月4 日過世。 但事情才正要開始,布瓦吉吉的死,引起全國範圍的注意,人民早已受不了經濟蕭條與獨裁貪腐,於是開始一個個走上街頭,在全國掀起大規模示威,要求掌權23 年的獨裁者班阿里下台。 布瓦吉吉的死如同燎原的星火,不僅點燃了突尼斯,也點燃了阿拉伯世界,從2011年初開始,班阿里被迫下台流亡,隨後埃及、利比亞、也門、敘利亞、阿爾及利亞、蘇丹、巴林等國,都受到這一波示威浪潮衝擊,造成至少六個國家政權被推翻,包括埃及的穆巴拉克、利比亞的卡達菲、也門的薩利赫、阿爾及利亞的布特弗利卡與蘇丹的巴希爾。美國雜誌《外交政策》將這股浪潮稱為「阿拉伯之春」。 阿拉伯之春的遺產 不過,除了突尼斯順利過渡到民選政府之外,其他被捲入「阿拉伯之春」的國家,均陷入一段時間的混亂,敘利亞、利比亞陷入長期戰亂,埃及民選總統穆爾西被推翻、也門被胡塞武裝把持。聯合國西亞經濟社會委員會於2016年發表報告,指「阿拉伯之春」自2011年起,為相關地區帶來高達6,14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在一連串負面影響之中,只剩下突尼斯的和平穩定能為「阿拉伯之春」十周年的歷史評價正名。 合法的「政變」? 不過,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將這最後一點貢獻抹去。突尼斯民眾25日發起大規模示威,抗議執政的總理邁希希及其所屬的伊斯蘭復興運動黨。總統賽義德宣布解散政府,撤換總理邁希希,並暫停國會運作。賽義德表示,將會在新總理的協助下共同執政,並將凍結國會30天。賽義德引用《憲法》宣稱,弱國會處於「迫在眉梢的危險,總統有權凍結國會。」反對黨領袖甘努奇痛批,賽義德的行為就是「政變」。雙方的支持者則在國會外互相叫罵對峙,情勢極度混亂。 過去一年多以來,突尼斯飽受疫情與經濟衰退雙重危機的打擊,至今已有18,000人染疫身亡,經濟危機帶來的財政緊縮導致政府在防疫與紓困上捉襟見肘。 事實上,總統、總理與國會三方已經僵持數月之久,外界認為,賽義德的行動已經獲得軍隊支持。當地時間26日,突尼斯警方衝進電視台大樓並驅散所有員工,國會大樓外則被軍隊包圍。 有民眾表示,「這些傻瓜正在慶祝新的獨裁者誕生。」 十年換了九個政府 63歲的賽義德本是一名退休的大學法學教授,此前從未涉足政壇,作為政壇局外人的他,提出不少反建制的政見,獲得年輕人支持。他在2019年10月以超過72%的得票率擊敗對手勝選。在就職演說中,他誓言團結突尼斯全國人民,保證所有法律的實施,同時將盡最大努力保護婦女權益,並嚴厲打擊各種形式的恐怖主義。 賽義德政府是突尼斯民主化以後第九個政府,失業問題與基礎建設的落後導致國家社會問題不斷,政治的不穩定也讓經濟缺乏穩定發的基礎,導致突尼斯在疫情面前格外脆弱。 不過,這不是突尼斯第一次面對挑戰。2013年,突尼斯商議新憲法遭遇瓶頸,兩名左派領袖遭遇殺手暗殺,整個國家陷入混亂不安,內戰的危機一觸即發。所幸最終透過全國對話四方組織,讓各政治領袖重拾協商成果,終於成功催生新憲法,創造更堅實的民主體制。全國對話四方組織也獲得2015 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躲過暗殺與內戰的突尼斯,現在要闖新冠肺炎這一關。

28/07/2021
35241

英伊利沙伯女王號航母打擊群

正式進入南海

於今年5月從英國出發的「伊利沙伯女王號」(HMS)航母打擊群證實已經進入南海海域,這是英國海軍多年來派出的最強艦隊,被英國政府視為「英國走向全球」的象徵,也是結束英國海軍過往「退縮時代」的證明。 「伊利沙伯女王號」航母打擊群計劃9月在日本靠港,其中航母將進駐美軍日本橫須賀基地,期間將通過南海,執行所謂「航行自由」任務。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早前表示,中方希望域外國家尊重地區國家維護和平穩定、促進發展合作的意願,不要採取使局勢複雜化的舉動。 於2017年12月正式服役的「伊利沙伯女王號」航母,是第一艘伊利沙白女王級航空母艦,也是英國皇家海軍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艦隻,母港為樸茨茅斯海軍基地。 「伊利沙伯女王號」航母打擊群於今年5月22日出海,展開為期七個月的全球航行,艦隊包括兩艘英國皇家海軍護衛艦、兩艘驅逐艦、兩艘補給艦和一艘潛艇,同時還有一艘美國軍驅逐艦及荷蘭護衛艦隨行。艦隊計劃穿越地中海、印度洋前往太平洋,總行程48,000公里,航程中包含多項任務,會前往40多個國家,包括日本、韓國、印度與新加坡,並會駛過南海,執行所謂「航行自由」任務。 英國廣播公司(BBC)此前報道,「伊利沙伯女王號」首先進入地中海,F-35戰機從艦上起飛隊伊拉克實施空襲任務,達成「伊利沙伯女王號」首次作戰任務。7月12日,「伊利沙伯女王號」與美國航母列根號在印度洋完成大規模軍事演習。 完成航母作戰處女秀 至上周三至周五(23日),打擊群與印度海軍在印度洋北部孟加拉灣舉行演習,為今年秋季重返印度洋演習打好基礎;預料之後通過南海進入西太平洋,下月在菲律賓海與美國、澳洲、法國、日本、紐西蘭及韓國展開聯合演習。 穿越馬六甲海峽駛入南海 北京大學海洋研究院的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SCSPI)平台周日在Twitter發文,衞星顯示在當日上午11時57分,於馬六甲海峽捕獲「伊利沙伯女王號」航母的影像,並與其打擊群正往南海駛近,預計目前已經進入南海。 日本靠港 停泊四地 日本共同社早前報道,「伊利沙伯女王號」將於9月抵達日本停靠,艦隊將分散日本四地,「 伊利沙伯女王號」將進入美國海軍橫須賀基地(神奈川縣橫須賀市), 其他船艦可能在舞鶴基地(京都府舞鶴市)、吳基地(廣島縣吳市)、美國海軍佐世保基地(長崎縣佐世保市)靠港。 將派兩艘軍艦長期部署亞洲 英國國防大臣華萊士上周表示,英國今年還將派出兩艘軍艦,在這一地區長期部署。今後還打算在印太地區部署「濱海快速反應部隊」,隸屬於英國海軍陸戰隊,負責執行撤僑、反恐等任務。消息指,英海軍長期部署的船艦英是較小噸位的巡邏艦。

27/07/2021
30068

倫敦三小時下完一個月的雨

消防接至少300次報案電話

英國倫敦25日下起豪大雨,短短三小時迎來一個月雨量,造成地鐵站、道路及住家積水,部分地區水深及膝。由於部分道路及地鐵站關閉,市區交通至26日預計仍會受影響。 當地氣象部門表示,倫敦7月平均月降雨量是47毫米,不過25日在東倫敦的雷德布里奇行政區,三個小時內的降雨量即高達51毫米。 倫敦市長簡世德(Sadiq Khan)表示,各緊急救援單位及警方正針對水災進行因應處置。他提醒市民出門前事先查詢公車、地鐵等大眾交通運輸工具的營運情況,並避免在淹水地區行走或駕駛。 央視報道,倫敦消防隊接到大約300次個人住宅、公共街區被淹的報警電話。倫敦都會區警察局呼籲開車族切勿試圖在嚴重積水地區涉水駕駛。 有氣象專家表示,地表近日因熱浪氣溫上升,熱空氣在大氣層接觸冷空氣,冷熱空氣匯流導致昨天發生暴雨。氣象局預測,倫敦及周邊地區今天氣候將趨緩,僅會有部分雷陣雨,但整體而言,本周氣候仍不穩定,未來幾天仍有機會發布雷雨及豪大雨警報。 英國氣象局不忘藉機科普,在官方推特進行的益智問答活動,透露英國史上7月單日降雨量最高紀錄是1955年7月18日在英格蘭西南部多塞特郡(Dorset)馬汀斯頓村(Martinstown)的279毫米。(美聯社圖片)

27/07/2021
18283

美副國務卿訪華

王毅:若美國自詡高人一等 有責任給其補「平等相處」課

美國副國務卿舍曼昨(25)日起一連兩日訪問中國天津,預料今日與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會面。但舍曼出訪前,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表示,美方將從「實力地位」出發與中國會談。中國外長王毅指出,美國自以為高人一等,若還沒學會如何以平等態度與其他國家相處,中國有責任和國際社會一道「好好給美國補上這一課」。另外,華府高層官員會前透露,兩國在一系列問題存在分歧,但美國並非尋求建立廣泛反華聯盟。 美國副國務卿舍曼訪問完韓國和蒙古後,25 日轉訪天津,這是繼中美雙方3 月在阿拉斯加劍拔弩張的首度面對面會談後,美中外交高層第二次直接接觸。美國氣候變遷特使克里4 月曾訪問上海,但舍曼層級高過於他。根據相關安排,中國外交部主管中美關係的副部長謝鋒先與舍曼會談,之後,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會見舍曼。中方將向美方表明對發展中美關係的原則立場以及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堅定態度,要求美方停止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方利益。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王毅24 日在四川成都同巴基斯坦外長庫雷希舉行第三次中巴外長戰略對話,針對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在舍曼訪華之前再次表示,美國將從「實力地位」出發與中國打交道,王毅應詢向記者表示,美國總想憑借自己的實力向別國施壓,自以為高人一等,但是他要明確地告訴美方,這個世界上從來不存在高人一等的國家,也不應該有高人一等的國家,中國更不會接受任何國家自詡高人一等。王毅稱:「如果美國到今天還沒有學會如何以平等的態度同其他國家相處,那麼,我們有責任和國際社會一道,好好給美國補上這一課。」 華府官員:美國不尋求建立反華聯盟 舍曼抵埗前,彭博通訊社24日引述數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報道,儘管中美在高層會談舉行前,在一系列議題上存在分歧,美國並不尋求建立廣泛反華聯盟。 一名官員透露,舍曼這次與中方會晤,是要延續美中3月在阿拉斯加的討論,美國將尋求在多項議題同中國達成共識,包括氣候變化。美方認為雙方高層應維持開放溝通管道,坦承公開討論有助降低誤會、維持全球和平穩定,並在重要議題上取得進展,尤其是在彼此意見相左之處。 另一名官員指出,預期在會中可能觸及多方面議題,美方不會為了禮貌避免艱難議題,這麼做只會讓問題惡化。舍曼會向中方清楚表示,美國不想中美之間持續並強硬的競爭演變成衝突;華府雖歡迎熱烈與長期競爭,但要確保美中關係有「護欄及界限」,各方需遵從相同規則,在公平環境下競爭。 美國官員又稱,今次會面地點在天津而非北京,加上受新冠疫情影響,中方須作出一些特別安排,令美方較遲取得相關資訊,有時甚至很零碎。在舍曼訪華之際,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本周將出訪新加坡、越南和菲律賓。國務卿布林肯亦會訪問印度,被視為美國加強應對中國的舉措。

26/07/2021
30913

反政府防疫限制

澳洲歐洲齊現大規模示威

變種病毒肆虐,各國疫情復燃,當局紛紛推出各種防疫限制措施,並為了提升疫苗接種率而「制裁」未施打者,但相關措施引發民眾不滿,澳洲、法國、意大利和希臘逾十萬人上周六(7月24日)上街示威,甚至與警方發生衝突。 據外媒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先前要求加速接種疫苗,防止Delta變種病毒擴散,同時計劃嚴格限制未接種疫苗者不得進入餐廳、酒吧等場所,並強制醫護及部分職業必須接種疫苗。但民眾對此反彈,24日有超過16.1萬人上街高呼「自由」口號,甚至與警方爆發衝突、推倒警車等,警方則發射催淚彈、用水砲車驅散示威者,傳出有至少九人被捕。據指法國58%的人口已經接種至少一劑疫苗,48%施打完兩劑。 同日,意大利有80多個城鎮的民眾上街,他們不滿政府計劃實行疫苗通行證,反對進入餐廳和娛樂場所必須持有「綠色通行證」。不過該國當日新增超過5,000例確診病例,是歐洲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希臘首都雅典則有約5,000人上街抗議,反對政府強制醫護接種疫苗,但該國在當日新增近2500例確診病例,累計確診已超過47萬例。在該國總人口約1,100萬人中,已有約45%的人口已經接種疫苗。除了醫護外,當局也敦促老師在9月開學前盡快接種疫苗。 至於澳洲,24日也有約15,000人走上街頭,由於當局暗示限制措施可能會持續到10月,民眾為此抗議政府再次縮緊防疫禁令,有些人甚至向警方丟擲保特瓶和垃圾,警方為此開出90多份違反防疫措施的違規通知,並逮捕57名示威者。截至23日,澳洲只有人口接種了兩劑疫苗。 澳洲和歐洲多國上周六都有大規模街頭示威,抗議政府防疫限制。 (美聯社圖片)

26/07/2021
28357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