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間的貿易糾紛隨著兩國元首本月1日在G20峰會閉幕後達成的協議,進入短暫停火階段,各方都在關注雙方接下來的談判進程。不過,雙方對會議結果達成的共識有不同的解讀,凸顯出中美間的分歧仍然巨大。美國財政部長姆欽美東時間3日談到今次「習特會」,稱中方對美做出1.2萬億美元額外貿易承諾;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則指期望中方對美汽車實現零關稅,目前這些說法都未得到北京方面證實。據路透社報道,特朗普已委任有鷹派立場的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全權負責與中國談判;《華爾街日報》則指,中方談判代表可能是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為首的30 人代表團。
美國前總統老布殊(George H.W. Bush)上周五辭世,他的靈柩美東時間3日由專機移往華盛頓國會山莊,安放於國會圓形大廳供公眾瞻仰。美國總統特朗普、副總統彭斯、眾議院議長瑞安、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等政要到場瞻仰,亦有大批民眾排隊希望目送這位帶領美國走出冷戰的領袖。 美東時間3 日,老布殊長子、前總統小布殊與家屬,伴隨老布殊靈柩由德州乘「空軍一號」專機抵達華盛頓安德魯空軍基地,靈車由賓夕法尼亞大道開往國會山莊。扶靈軍官從靈車上緩緩抬下覆蓋著國旗的靈柩,護送進入國會圓形大廳。老布殊政府時期的內閣官員、國會議員及最高法院法官在大廳門前手放胸前,向老布殊致意。 彭斯、麥康奈爾與瑞安分別致辭,彭斯追憶他與老布殊之間的往事,形容他謙遜愛國;麥康奈爾則讚揚他是「謙虛的公僕」與「有原則的領袖」;瑞安則透露老布殊是他人生首位合資格投票的總統,也是優秀的領袖與父親。美國總統特朗普則偕夫人於當晚抵達國會,向老布殊致意,離開時並向靈柩敬禮。 老布殊的國葬儀式將於美東時間5 日上午在華盛頓國家大教堂舉行,其後靈柩將運返德州,安葬在德州大學布殊總統圖書館暨博物館旁的其妻墓旁。
法國政府強硬對待「黃背心」運動的態度有軟化跡象,法新社引述法國政府消息報道,總理菲利普將於當地時間周二(4日)宣布暫停原定於明年1月實施的增加燃油稅政策,以平息反政府示威。報道指,除了撤銷提高燃油稅,還會有其他措施回應示威者的訴求。 反對提高燃油稅的「黃背心」示威連續三個周末在全法各地爆發,後更演變成暴力騷亂,至今造成至少三死130傷。示威團體代表指,不滿增加燃油稅只是導火線,民眾的怒火主要源於施政傾斜精英及富裕階層,無視基層訴求,批評政府管治團隊欠缺經驗,誤判形勢。 (法新社圖片)
韓聯社昨(4)日報道,多位朝鮮消息人士透露,長期在美朝談判中扮演關鍵角色的美國中央情報局韓國任務中心主任安德魯.金,已於前(3)日在板門店與三至四位朝鮮官員見面,議題可能包括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二次會面的細節,消息人士透露,朝鮮方面出面的可能是副外相崔善姬與統一戰線部統戰策略室室長金聖惠。 報道指出,雙方可能就特金二會的地點、時間與議題交換意見,議題可能包括朝鮮拆除寧邊核設施、申報與複查措施、美方提供的相應保障方案等。 (法新社圖片)
法國反燃油稅高漲的「黃背心運動」升級,竟演變成巴黎5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暴動,凱旋門、羅浮宮等古蹟被示威民眾大肆破壞,大量建築物、車輛與餐館遭燒燬,洗劫商店、攻擊警察等行為造成約100多人受傷,當局拘捕了412人。總統馬克宏呼籲抗議人士冷靜和政府對話,以化解分歧。有消息指,頒布緊急狀態或是當局其中一個選項。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周日(2日)在波蘭煤礦大城卡托維茲登場,全球近200個國家及地區代表出席,尋求在兩周內落實2020年以後實施《巴黎氣候協定》的細則,把地球暖化速度控制在氣溫升高1.5℃的範圍內,其中關鍵之一就是落實《巴黎協定》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剛剛在阿根廷結束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除了美國之外,其餘19個國家都確認會履行《巴黎協定》的承諾,為今屆氣候變化大會注入強心針。 但有分析認為,除了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全球亦面對經濟復甦放緩、金融風險上升等不利因素,發達國家未必願意資助發展中國家去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主持會議的波蘭環境部副部長庫爾蒂卡則促請各方展現創造力和靈活性,達成聯合聲明,並確保在實現減排之餘,面對倒閉的化石燃料工業可平穩過渡。 比利時遊行創紀錄與此同時,多國有示威和活動敦促嚴格執行減排。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約有65,000名示威者在市中心遊行示威,並帶同寫上「救救地球」、「令地球再次綠化」等標語,要求政府履行《巴黎協定》的減排承諾,是當地歷來最大規模關注氣候變化的示威。比利時首相米歇爾形容遊行非常成功,並答應國家將全面捍衛有關目標。 歐洲多個城市亦有示威,在法國巴黎有綠色和平成員爬上一條行人橋高舉橫額,抗議法國總統馬克宏的氣候政策。另外有超過40名不同國籍的單車手由維也納起步,用電動單車踩了超過600公里到波蘭卡托維茲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會場,呼籲關注氣候變化。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及俄羅斯等非成員產油國準備本周開會之際,卡塔爾新任能源部長薩阿德.卡比3 日在多哈宣布,將於明年1 月1日退出OPEC。卡比表示,退出OPEC 反映卡塔爾「技術及策略」的轉變,不是出自政治誘因。 卡塔爾退出OPEC,意味卡塔爾今後或不再跟隨OPEC 協議減產,但對油價影響相信不大,因為卡塔爾是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其重心並非出產石油。卡塔爾10 月油產量為每日61 萬桶, 在OPEC 成員國油產量僅排第11名。( 法新社圖片)
位於美國三藩市的「極樂太空」公司推出「太空葬」,利用SpaceX「獵鷹九號」火箭於當地時間周一(3 日)把100 人的骨灰送到外太空。 據「極樂太空」透露, 這100人生前曾是退伍軍人和航天愛好者,以及那些「希望能在星空中悼念逝去親人」的家屬。顧客支付2,500 美元就可將一公克的骨灰裝進放在「獵鷹九號」火箭上的「極樂衛星二號」(圖)的小型衛星內。 「極樂衛星二號」升空後將進入距離地球約550 公里的太陽系軌道,停留至少五年。 (互聯網圖片)
為期兩日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1日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正式閉幕,與會領袖通過峰會公報,指全體領導人支持多邊貿易,又承認全球商業存在缺陷,同意要改革世界貿易組織(WTO)。但在美國的施壓下,公報內容迴避了當前的全球貿易緊張局勢,首次未提到貿易保護主義,且只有美國「唱反調」,未有支持《巴黎氣候協定》對抗全球氣候暖化。分析家稱,峰會公報完全迎合了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國際貿易體系的批評及「美國優先」的理念。
國前總統老布殊上周五(11 月30 日)辭世,終年94 歲。布殊家族尚未透露老布殊的具體死因,但他近年來健康狀況不佳,不斷出入醫院。老布殊臨終前曾一度張開眼、意識清醒,說他想去天堂。他之後與長子、前總統小布殊通電話,小布殊說他一直是個「了不起的爸爸」,自己很愛他,老布殊亦說「我亦很愛你」,之後就與世長辭。 身在阿根廷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翌日宣布,周三為全國哀悼日,全國將下半旗一個月致哀。他亦指示總統專機「空軍一號」回國後立即接載老布殊的靈柩到首都華盛頓。老布殊的遺體周一(3 日)將被移送至國會山莊,供公眾憑弔三天,之後於華盛頓國家大教堂舉行國葬。老布殊的靈柩將運返德州總統圖書館的家族墓園,長眠在今年4 月逝世的妻子芭芭拉旁邊。 任內奠定美國「世界警察」地位老布殊一生接近走完一個世紀,從18 歲任美國海軍飛行員,到65 歲登上總統寶座,期間一路摸爬滾打,可謂是美國現代總統中履歷表最長的政客。 在成為總統之前,他曾歷任國會眾議員、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駐中國聯絡處主任、中情局局長、列根政府的副總統等。 在總統任期內,老布殊見證了柏林圍牆倒塌、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並帶領美國走出了與前蘇聯的冷戰。但他最為人所知的政績莫過於1991 年海灣戰爭的勝利,當時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入侵鄰國科威特,更威脅要掌握全球的石油資源,以美國為首的34 個國家組成聯軍,成功擊敗伊拉克,確定美國在世界上具有監督責任的警察地位。老布殊在國內支持率亦因此飆升至91%,成為蓋洛普民調紀錄上支持率最高的美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