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提供顯榮圍新歷史地圖

文化局:會進一步分析及研究
18/05/2021
12666
收藏
分享
文化局:會進一步分析及研究
文化局:會進一步分析及研究
文化局:會進一步分析及研究

有意見指,顯榮圍地段可能是昔日清朝駐澳官方機構「粵海關澳門關部行台」之範圍。 (資料圖片)

有古代地圖顯示,粵海關「關部行台」設於今日顯榮圍範圍內。( 互聯網圖片)

議員林玉鳳提出書面質詢,促請當局重新考慮顯榮圍5-7號地段的考古價值。( 資料圖片)

近期有學者提供新發現的歷史地圖,關前後街附近的顯榮圍可能與「關部行台」(清政府在澳門設立的海關機構)遺址有關,文化局重申,將結合歷史資料進一步分析研究,已與工務局協商,暫緩發出顯榮圍規劃條件圖草案。

議員林玉鳳於4月中提出書面質詢,促請當局重新考慮顯榮圍5-7號地段的考古價值。文化局回覆質詢指,當局一直重視顯榮圍範圍區域歷史研究和考古工作,於2011年主動與業權人協商及獲得同意後,邀請了內地考古專業機構進行考古發掘。經過近兩年時間,未能找到相關證明。

文化局:進一步分析研究

文化局表示,近期有學者提供新發現的歷史地圖,當局會結合相關歷史資料進一步分析和研究,現時已與土地工務運輸局協商,暫緩發出顯榮圍五至七號地段的規劃條件圖。

位於大三巴牌坊附近的顯榮圍五至七號,3月31日在城規會上以未有足夠證據論證為由,指有關土地可交由業權人決定保留與否,地段規劃亦獲城規會通過。近日有學者提供新發現的澳門昔日地圖,為「關部行台」遺址位於顯榮圍至關前後街一帶提供證據。文化局其後受訪表示,與工務局協商暫緩處理顯榮圍的規劃條件圖,重申局方一直十分重視顯榮圍有可能是過往的關部行台遺址,才於2011年主動接觸業主容許考古發掘,單是現場挖掘便用了差不多兩年,但未有直接證據印證,現時出現了新資料,文化局會做下一步的分析研究。

澳門文物大使協會會長柯浩然早前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顯榮圍有跡象顯示早在明末清初時期已有聚居村落,圍內的建築物與清康熙27 年(1688年)時期 在澳門關前正街和後街附近設立的「關部行台」可能有著密切關係。為此,2008年澳門博物館及澳門藝術博物館曾於顯榮里五號房址開展考古發掘。文化局當日在城規委會議中,只基於當年考古期間找到的瓦片作定論,故當局認為未能證明地段歷史意義。柯浩然認為,相關研究距今已有十年,難免與近期發現的最新資料有所出入,建議當局重新審視文獻,確定地段的歷史價值。

《澳門記略》《香山縣志》都有記載

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區頴晞曾在中區社諮會平常會議上亦指出,於清乾隆16年(1751年)成書的《澳門記略》及道光七年(1827年)出版的《香山縣志》中都有記載,「關部行台」的 位置確實位於顯榮圍附近。

區頴晞說,文化局於 2008 年對顯榮圍的考古研究總結亦指出,該處在明末清初時有一間房屋,房屋拆毀後,土地於清末填平建成顯榮圍五號,更指「這些聚落房屋與清康熙27年在澳門關前正街和後街附近設立的「關部行台」可能有著密切的關係」,相關結論亦刊登於《香港考古學會會刊》。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