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水患仍須加高堤圍

羅立文:暫不宜建擋潮閘
08/02/2023
45664
收藏
分享
羅立文:暫不宜建擋潮閘
羅立文:暫不宜建擋潮閘
羅立文:暫不宜建擋潮閘
羅立文:暫不宜建擋潮閘

內港擋潮閘仿真報告結果顯示,擋潮閘雖能保護內港,但仍會令周邊地區水浸,需其他措施配合。 (資料圖片)

羅立文指,暫時不適宜啟動擋潮閘工程。(資料圖片)

特區政府昨(7)日向立法會介紹內港擋潮閘仿真報告和防災減災工程進度。根據仿真結果顯示,在「天鴿」、「山竹」等極端情況下,擋潮閘能夠保護內港,但對周邊地區沒有保護作用,仍然需要加高堤圍及其他措施配合。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直言,擋潮閘建設工程需花費數十億元,每年可能使用一兩次,且維護費用高昂,需要再「一路行、一路看」,「個人認為暫時不適宜啟動擋潮閘工程」。

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公共建設局局長林煒浩、顧問公司,昨日下午向立法會介紹「擋潮閘仿真結果和防災減災的工程進度」。

內港擋潮閘工程仿真報告顯示,擋潮閘3.85米設計潮位的工況是基於颱風「天鴿」的路徑和特性,當在更加極端和多重不利疊加條件下,堤圍加高和擋潮閘建成後,雖然澳門半島出現0.57-1.52平方公里水浸,但建擋潮閘對內港有較好保護作用。

擋潮閘關閘 東南側仍會水浸

不過,當擋潮閘關閘後,附近水道水位壅高,如河邊新街、西灣大橋橋頭驗證點因靠近擋潮閘,變化較大,增幅0.12至0.19米左右,其他臨岸水位點的增幅均小於0.1米。在極端天氣下,擋潮閘建閘雖然保護了內港,但澳門半島東側和南側的陸地仍出現水浸,因此還需有相應防水浸的措施,如加高堤圍等。另外,在關閘後,閘前澳門一側會形成渦流,影響生態和泥沙沉積。

「擋潮閘工程未必需要做」

對於究竟建或不建,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表示,他個人認為「不做的機會大啲」。

他稱,市政署完成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內港北面近兩年每逢打風下雨水浸都無甚麼問題,政府現正建設內港南雨水泵站及下水道工程,預計2025年上半年完成,相信已能解決南面的問題,因此「擋潮閘的工程未必需要做」。其次則是值不值得建的問題,擋潮閘建設工程需花費數十億元,而每年僅使用一次多,可能兩年三次,同時維修保養費昂貴,因此需要再「一路行、一路看」,個人認為暫時不適宜啟動擋潮閘工程。

公共建設局局長林煒浩補充,內港南區的防洪工程設計,是50年一遇的防災標準,將雨水排出海,相信有效改善內港水浸,他稱未來若有共識,再研究是否在內港建造擋潮閘。而根據報告,由於擋潮閘是出現極端天氣才關閉,全部關閉需時1.5小時;而如果不是經常運作,內港淤泥亦會影響擋潮閘維修保養。

內港堤圍涉及碼頭 暫無條件建設

至於內港堤圍的建設,林煒浩表示,內港堤圍由航海學校至水上街市,全長約三公里,但中間有碼頭,考慮到碼頭運作及營商問題,內港暫時未有條件建設全圍式堤圍。

他介紹,政府針對本澳防災減災工程訂定短期、中期、長期規劃,其中已完成 兩項短期規劃,四項中期規劃正在規劃或建設,至於四項的長期規劃則須視乎短、中期工程完成後觀察效果再定。

已完成的短期規劃分別為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以及筷子基至青洲沿岸的防洪工程;正在開展的中期規劃則為內港 (南)雨水泵站及下水道工程,另外規劃中的有路環西側防洪排澇總體方案、輕軌東線灘塗整治工程,以及新城A區堤堰優化工程;長期規劃有四項,包括內港擋潮閘、外港堤堰優化、內港防洪牆安裝工程,以及司打口蓄洪池。

羅立文:沒有Plan C

立法會主席高開賢表示,政府已完成的涵箱渠等防洪工程,確實產生一些效果,近兩年沒有出現大水浸及造成大損失,但未知未來會再出現甚麼情況。他希望政府優先解決碼頭搬遷的問題,嚴格來說,碼頭自回歸後就沒有業權,但因歷史因素而運作至今。至於擋潮閘是否建設,則希望政府能認真評估,做出最後決定。

議員林宇滔則表示,政府最早在2008年提出擋潮閘規劃,但至今都沒有提出確實的應對措施,認為防災工程是沒有作為。羅立文回應稱,內港堤圍「冇則、冇資料」「一定會超支」,且擋潮閘不應在現階段啟動,而他亦沒有Plan C。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