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於日前舉行時政沙龍座談會,本次座談會為本中心7月6日假世貿五樓蓮花廳舉行的本年度「齊為澳門動腦筋—『齊心協力』共築社會幸福基石」座談會的預熱活動。會議以「促發展、謀穩定,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與會人士分別就經濟及就業情況、社會發展、產業多元化、區域合作等多方面提出觀點和建議,共同為推動澳門未來發展之路建言獻策。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於日前舉行時政沙龍座談會。 (主辦方提供圖片)
意見促請當局加強本地科技人才培養,實現人才互融共贏。圖為葡語國家科創企業考察團赴科企參觀交流。 (資料圖片)
面對國際經貿格局新變局,澳門正加速構建聯通全球的高水平開放網路。與會者認為澳門憑藉聯通內外的獨特優勢和制度彈性,在離岸貿易領域,如農產品准入、大宗貿易及高附加值產品等領域具有顯著戰略價值。尤其作為連接內地與新興市場的關鍵橋樑作用日益凸顯。當前重點在於破解信息壁壘、跨境法律配套缺位、政策傳導效能不足及供應鏈金融機制薄弱四大瓶頸。通過系統化破除制度障礙,澳門將加速推動企業參與國際分工,釋放「一國兩制」框架下的商貿平台功能。
深化澳琴制度銜接
當前,澳琴一體化建設步入深度協同新階段。推動合作區第二階段高質量發展,關鍵在於堅守澳門主導原則,全力構建「新產業、新家園、新體系、新體制」四大發展支柱。與會者認為首要任務是突破規則銜接與機制對接瓶頸。建議在「四共」體制下推進三項改革:一是優化分線管理政策措施使全要素在區域內更加自由流通;二是再造跨境行政流程,實現企業「一站式」辦事;三是逐步消除法律法規、商事規則、職業標準等關鍵領域差異,激發區域融合發展的創新動能。
關注青年成長新體系
針對澳門多元化產業戰略深化以及本土青年的發展需求,有與會者指出需有機結合「產業轉型—青年培養—人才集聚」實現相互賦能。一是培養重商思維,深化本土企業與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鏈的協作,激發中小企業創富能力,以產業創新創造就業市場;二是在青年競爭力維度鼓勵產教融合,動態調整高校專業設置對接產業需求,助力青年更好發展;三是推進專業領域職稱申報及評審及機制,強化職業技能培訓與學歷認證體系,細分行業各專業分工,開闊人才發展前景,同時,加強本地科技人才培養,實現人才互融共贏。